第 169 章 墨
金陵城的这个腊月,寒意浸骨。连环凶杀案像一块沉重的乌云,压在人们的心头。尽管有韩熙载亲自督办,并立下五日破案的军令状,但市井间的恐慌并未立刻消散,“女僵尸”的阴影依旧在夜幕下悄然弥漫。
韩熙载端坐于府衙临时辟出的签押房内,面前摊开着四名死者的卷宗。烛火摇曳,映着他紧锁的眉头。陈河的落网,只撕开了案件最外围的伪装而已。
“查!”韩熙载对李松和薛武沉声道,“抛开‘女僵尸’的迷雾,回归死者本身。仔细梳理这四人,书生张骏、戏子柳含烟、货郎李四、布庄少东家陈玉郎他们生前的交际、爱好、常去之处。他们之间,必有我们尚未发现的、细微却致命的关联。”
命令下达,府衙的差役们再次忙碌起来,走访死者亲友、邻里。然而,反馈回来的信息却纷乱繁杂。这四个年轻人,分属不同阶层,生活轨迹看似并无交集。书生埋头苦读,戏子周旋于梨园,货郎走街串巷,少东家经营家业。他们唯一的共同点,似乎只剩下“年轻”与“容貌清秀”。
调查似乎陷入了僵局。
韩熙载的马车停在城南“鸣玉戏坊”后门,车帘掀开时,一股混着霉味、脂粉气的冷风涌进来,戏坊后台的门虚掩着,旧戏服搭在竹竿上,被风吹得晃悠。
“学士,班主就在里面,”薛武掀着车帘。
韩熙载点了点头,踩着凝霜的青石板往里走。柳如烟生前居住的小屋昏暗,只亮着一盏油灯,光线昏暗。
班主是个五十来岁的汉子,脸上堆着谄媚的笑,手里却攥着块皱巴巴的戏本,指节泛白:“韩学士大驾光临,是为阿烟的事?唉,这孩子命苦,唱了五年武生,没红过一天,平时闷得像块石头,谁跟他说话都不怎么应。”
“他出事前可有异常?”韩熙载的目光扫过角落里柳如烟的衣箱,箱子敞着,里面叠着几件洗得发白的戏服,最上面一件是墨色箭袖,袖口绣着半朵墨竹,针脚疏浅,却透着股刻意的细巧。
班主挠了挠头,往油灯旁凑了凑,光影在他脸上晃出明暗:“异常……倒是有!约莫一个月前,他突然爱说话了,有时还会对着镜子笑,嘴里念叨着‘总算有人慧眼识珠’。有回我问他是哪位贵人瞧得上他,他却闭了嘴,只说‘是个懂戏的,不图别的’。”
“他常去哪?”韩熙载指了指那件墨竹箭袖,“这戏服上的绣活,是谁做的?”
“绣活?没见他找人做啊!”班主凑过去看了看,眉头皱起来,“这墨竹绣得怪,咱们戏坊的绣娘绣不出这么细的针脚,倒像……像闺阁里女子绣的。至于去哪,他夜里常出去,说是‘见个朋友’,问他在哪见,只说‘近得很’。”
韩熙载指尖碰了碰戏服的绣线,没再追问,转身往外走,“去货郎家。”
与此同时,义冢的荒坡上,寒鸦正啄着坟头的纸钱灰。白未晞背着竹筐走过,筐里的耐霜草沾着湿泥。
离野塘河最近的那座新坟前,跪着个老妇人,是张骏的娘,超度时哭诉的那位,白未晞记得。她正往火里扔着一沓沓纸书,火苗舔着纸页,卷出焦黑的边,混着纸钱灰,飘得满坡都是。
“骏儿,娘把你喜欢的书都烧给你了,你在底下慢慢看……”老妇人的声音发颤,手里的纸书刚扔进去,就被风吹得散了页,一张纸飘到白未晞脚边。她弯腰捡起,指尖触到纸页,不是寻常的草纸,是细韧的宣纸,封皮竟是浅青色的绫面,边角绣着极小的墨竹纹,针脚细得几乎看不见。
这不是穷人家能买得起的书。白未晞记得之前了解过张骏家住在城南贫民窟,靠他在书院抄书度日,连粗麻纸都要省着用,哪来的绫面宣纸书?
她抬头看向老妇人手里的书堆——最上面一本露着脊,写着《昭明文选》,封皮也是绫面,书脊处还沾着点淡墨。
“这个,”白未晞递过那张纸,声音淡得像雾,“这些书,是张公子生前就有的?”
老妇人接过纸,抹了把眼泪,点头:“是啊,半个月前,他突然抱回来好几本,说‘是个先生送的,说他看得懂’。我当时还骂他,说‘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还收别人的书’,拿什么还?他却笑,说‘这先生是他知己,并且惜才,无需还的’……”
“送书的人,可曾见过?”
“这书有什么问题吗?”老妇人激动道,“与我儿的死是不是有关!”
“还不确定。”白未晞回到。
老妇人叹息着,抹了把眼泪,“没见过,连影都没瞧着。”
“那他在家中,可曾提过这位送书人?”白未晞蹲下身,帮老妇人拢了拢被风吹散的纸钱,目光落在火里烧得卷曲的书角。
老妇人叹了口气,往火堆里添了张纸,火苗窜起来,映得她眼尾的皱纹更显愁苦:“就说过是‘知己’,说那人懂他。骏儿这辈子没几个朋友,总说旁人只当他是个穷抄书的,唯有这位先生,肯跟他聊书里的道理,还说‘彼此欣赏,跟旁人不一样’。有回我问他,先生是做什么的,他只笑,说‘是个藏在墨香里的人’,再问就不肯多讲了。”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2263/4417178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