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拒当血包,七岁妖童考状元 > 第185章 如何搞钱

第185章 如何搞钱


兴平帝脸色难看,目光扫过其他人。

清流一派多是面露难色,附和着张承明的说法,强调不可竭泽而渔。

温党几人则或眼观鼻鼻观心。

或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仿佛在看笑话。

皇帝心中烦躁,知道清流在财政上确实捉襟见肘,也难有奇策。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一直沉默不语的次辅温知行身上。

这位以“能搞钱、善理财”著称的次辅,此刻正老神在在地站着。

从朝堂到现在始终不发一言。

“温阁老。”

兴平帝直接点名,“你素来通达时务,善于筹谋。

如今国难当头,国库空虚,边关告急,你可有良策,能解这燃眉之急?”

温知行这才不慌不忙地出列,躬身行礼,“陛下垂询,老臣不敢不言。

张尚书所言,确是实情,国库空虚,加税扰民,皆非上策。”

“然,为国分忧,岂能因循守旧?老臣以为,筹措军费,未必只有加税一途。

臣有三策,或可暂解陛下之忧。”

“哦?哪三策?快快道来!”兴平帝身体微微前倾。

“其一”温知行伸出第一根手指。

“可令盐运使司,茶马司预借明年盐引,茶引。

命盐商,茶商先行纳银,准其明年凭引支盐茶。

盐茶利润丰厚,他们为保来年之利,必争相纳银。

如此,短期内可得银数十万两,甚至百万两。”

这不啻于将未来的收入提前透支,但确实能快速拿到现银。

张承明张了张嘴,想说出此法弊端,但看到皇帝意动的神色,又忍了回去。

“其二,”温知行伸出第二根手指。

“可核查各地皇庄、官田以及勋贵、寺庙田产隐漏,追缴历年积欠税赋。

此事若交由得力之人严办,亦可追缴一笔可观钱粮。”

这一招看似公正,实则暗藏机锋。

核查过程中,温党大可借此打击不依附他们的勋贵和地方势力。

同时也能彰显自己为国敛财的忠心。

“其三,”他顿了顿,才接着道:

“可仿前朝旧例,有限度地开纳捐例。

准许民间富户捐纳银粮或马匹,换取监生资格或虚衔官位。

并言明,此为例外特恩,仅限此次军需,过后即停。

如此,既不扰平民,又能从豪商巨贾处募集资财。”

这开纳捐例其实就是公开卖官鬻爵!

清流官员们脸上顿时露出鄙夷和愤怒之色,张承明更是忍不住要出言反对。

温知行不等他们开口,便对兴平帝总结道:

“陛下,此三策并行,预借盐茶引可得现银,追缴积欠可补国库,开纳捐例可聚民财。

如此,北疆军费可解大半,且主要取自商贾富户,于寻常百姓干扰不大。

虽有些许流弊,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望陛下圣裁!”

兴平帝听完,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这些办法后患不小,尤其是开纳捐例,会败坏吏治。

但在巨大的财政压力和战事紧迫面前,这些弊端似乎成了可以接受的代价。

他看着温知行,眼神复杂,既有对其能力的倚重,也有对其手段的忌惮。

清流想不到的办法,温知行一人就想了三条。

最终皇帝采用了寅吃卯粮,也就是让盐茶商人提前纳税的办法。

至于后面两样,兴平帝暂时没有同意。

商讨有了结果,大臣们也就纷纷告退,而此时也已经快到中午了。

李钰和王侍学放下笔,两人脸上都有着疲惫之色。

这写了一上午,记录的纸都有数十页之多。

整理一番后,两人便准备出宫。

之前给李钰宣旨的太监孙诚笑着进来,“李修撰,陛下要见你,跟咱家走吧。”

王侍学也吃了一惊。

李钰当值第一天,皇上竟然就要见他。

不过想到皇上赏赐了李钰宅院,可见对其很看重。

如今来了皇宫,要召见李钰也在情理之中。

李钰便跟着孙诚去见兴平帝。

穿过回廊,来到一处更为静谧的偏殿。

殿内只有兴平帝和魏瑾之。

兴平帝已褪去沉重的朝服,只着一身常服。

正背着手看着墙上一幅巨大的疆域图,眉头紧锁。

“微臣李钰,叩见陛下。”李钰依礼参拜。

“平身吧。”

兴平帝转过身,目光落在李钰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今日朝会,还有方才文华殿内所议,你都记录在案。

朕想听听,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李钰心里一跳。

皇帝既然已经采纳了温知行之策,又来询问他这个小小编撰的意见,是何用意?

若直言其弊,岂不是否定了皇帝刚刚做出的决定?

他垂下眼帘,恭敬道:“陛下圣心独断,采纳良策以解边关之急,臣唯有钦佩,不敢妄加评议。”

“哦?是吗?”

兴平帝的声音听不出喜怒,“朕恕你无罪,但讲无妨。”

皇帝金口已开,再推脱就是抗旨了。

李钰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个机会,也是个巨大的考验。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谨慎地开口:“陛下,既蒙圣恩,臣便斗胆直言。

温次辅所献之策,于眼下而言,确如久旱甘霖,能解燃眉之急。

然……此法终究是寅吃卯粮。”

魏瑾之听的眼皮一跳,真是敢说啊。

之前的那些大臣谁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无一人敢说。

状元郎果然还是年轻有冲劲。

却听李钰继续道:“今年预支明年的盐茶税,那明年国库岁入便凭空少了一大块。

届时,边关军饷未必能减,百官俸禄、河工水利、宗室供养,样样都需银钱。

若明年再无新的财源,难道要继续预支后年的吗?

如此循环,窟窿越补越大,终非长久之计。

臣……臣只是忧心明年之困。”

兴平帝听罢,沉默了片刻,忽然轻轻哼了一声:

“寅吃卯粮……你说到了点子上。

朕何尝不知这是饮鸩止渴?

然则,北疆将士的肚子等不到你的长久之计!”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无奈和焦躁,随即再次看向李钰。

“你既然能看到此策之弊,那朕问你,若依你之见,该如何?

可有那既能解眼前之急,又不伤国本的长远之法?”

压力给到了李钰这边。

他知道,空谈道理无用,必须给出实实在在的东西。

他脑海中飞速运转,结合自己之前的绩效考核思路和后世的一些经济观念,沉声答道:

“陛下,预借盐茶引乃权宜之计,不得不为。

但若想避免明年重现今日之困,需开源与节流并举,更需增效。”

“其一,严格审计,追缴亏空。

臣在记录时注意到,工部提及皇陵修缮,款项巨大。

类似工程,以及各地驿站、官衙的日常用度,其中是否有虚报、浮冒之处?

若能将审计之权独立,严格核查,追缴贪墨,节省下来的,或许就是一笔可观的军费。”

这暗合了之前温知行追缴积欠的思路,但李钰强调的是制度化的审计,而非针对性的政治打击。

“其二,引导民间活水,而非强取。

与其开纳捐例,败坏吏治,不若由朝廷牵头,发行债券。

许以合理利息,向民间富商、甚至百姓募集资金,约定期限偿还。

此举是借贷而非售卖名器,能保全朝廷体面,亦能汇集民间资财。”

“其三,亦是根本,便是臣殿试所言,需明职守、核实事、定赏罚。

若漕运能效提升三成,则损耗减少,便是开源。

若边军粮饷能十成送达兵卒手中,而非被层层克扣,那便是节流。

天下诸事,效率提升一分,国库压力便减轻一分。

此非一日之功,却是不竭之源。”

李钰说完,深深躬身。

他提出的不再是单一的策略,而是一个组合拳,既有短期应对。

又有长期改革的方向。

兴平帝听完,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太多情绪。

“审计、债券、效率,你的想法,总是有些与众不同。

你且先退下吧。”

“臣,遵旨。”李钰恭敬行礼,缓缓退出了偏殿。

心里松了口气,这一关算是过了吧。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2564/4415065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