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大秦:我,六岁,给祖龙喂药造反 > 第27章 兵棋推演

第27章 兵棋推演


神物丰收带来的喜悦,像一场席卷全国的飓风,让整个大秦都沉浸在一种亢奋的情绪之中。

曲辕犁的图纸已经下发到各郡县,无数工匠正在日夜赶工。而第一批收获的红薯和土豆,除了留下足够的种源,其余的则被嬴政下令,在咸阳城内公开烹饪,分发给百姓品尝。

一时间,蒸土豆、烤红薯的香气,飘满了咸阳的大街小巷。

百姓们第一次尝到了这种软糯香甜的食物,一个个吃得满嘴流油,对皇帝和国师的感激与崇拜,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朝堂之上,也一扫往日的沉闷。官员们见面,谈论的不再是枯燥的政务,而是哪家的试验田又有了好收成,或是琢磨着怎么把神物推广到自己的家乡去。

整个大秦,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上下一心的繁荣景象。

然而,就在这一片祥和的氛围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这些声音,主要来自于咸阳城内的一些儒生。

他们中的许多人,曾经是扶苏的拥趸,将这位温和仁厚的长公子,视为未来推行儒家治国理念的希望。

可现在,扶苏的转变,让他们感到了失望和背叛。

扶苏不再跟他们谈论《诗经》、《尚书》,不再跟他们探讨周礼王道,而是整天泡在田间地头,跟一群泥腿子打交道,满口都是什么“产量”、“育种”、“绩效”。

在这些儒生看来,这简直是自甘堕落,不务正业!

堂堂大秦太子,未来的君王,怎么能去做那些农夫的活计?君子不器,君子远庖厨,这些圣人教诲,他都忘了吗?

更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那个被封为“国师”的六岁孩童。

一个满嘴“吃饱饭”的娃娃,竟然被捧到了如此高的地位,凌驾于百官之上。而他们这些饱读诗书的儒士,却要对着一个孩子行礼。

这简直是对“斯文”二字最大的侮辱!

于是,一些非议和流言,开始在儒生群体中悄悄流传。

“听说了吗?太子殿下现在天天只知道种地,连圣贤书都不读了。”

“唉,真是可惜了。长公子本是仁德之人,现在却被那小国师带偏了,满身铜臭,不,是满身土腥味。”

“什么国师,不过是妖童罢了!以口腹之欲蛊惑君王,此乃亡国之兆啊!想当年夏桀商纣,不也是沉迷于美食享乐吗?”

“慎言!慎言!这话可不能乱说!”

“怕什么?我等读书人,当有风骨!眼看大道沦丧,正道不彰,若再不发声,与禽兽何异?”

这些议论,很快就传到了扶苏的耳朵里。

这天,扶苏处理完政务,从宫中出来,正准备去农部看看新一批的红薯苗培育情况,却在宫门口,被十几名儒生拦住了去路。

为首的,是一个名叫叔孙通的老儒。此人是秦博士,在儒林中颇有声望,也曾是扶苏的老师之一。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叔孙通带着众人,对着扶苏躬身行礼,但那姿态,却带着几分倨傲。

“叔孙博士,诸位先生,不必多礼。”扶苏停下脚步,温和地说道,“不知诸位在此,有何要事?”

“不敢称要事。”叔孙通直起身,看着扶苏,脸上带着痛心疾首的表情,“臣等只是许久未见太子殿下,心中挂念。听闻殿下近日为农事操劳,不免有些担忧。”

“担忧?”扶苏眉头微挑。

“然也!”叔孙通的声音陡然拔高,“太子乃国之储君,未来的天下之主。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当以尧舜之道为楷模,以周公之礼为准绳。可殿下如今,却沉迷于奇技淫巧,与农夫走卒为伍,将圣人教诲抛之脑后。臣等,为殿下担忧,为大秦的未来担忧啊!”

他身后的一众儒生,也纷纷附和。

“是啊,殿下!种地乃是农夫之事,您何等尊贵,岂能亲理此等贱业?”

“古语有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殿下当劳心,而非劳力啊!”

“请殿下回归正途,重拾经典,莫要被那妖……莫要被那小国师所迷惑!”

听着这些“忠言”,扶苏的脸上,没有丝毫动容。

若是以前的他,听到老师和同窗们如此痛心疾首的劝谏,恐怕早已羞愧难当,甚至会自我怀疑。

但现在,他的心境,早已不同。

他静静地听完所有人的话,才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叔孙博士,诸位先生,你们说的,我都听明白了。”

“你们觉得,我身为太子,不该去种地,应该在宫里读圣贤书,对吗?”

“正是!”叔孙通昂着头,一脸的理所当然。

“那好,我问你们。”扶苏的目光,从每一个人脸上扫过,“《诗经》有云:‘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这是什么意思?”

众儒生一愣,不知他为何突然问这个。叔孙通还是回答道:“此乃魏国之民,不堪重税,讽刺剥削者之诗。”

“说得好。”扶苏点了点头,“百姓辛苦耕种,却连自己的黍米都吃不上。为什么?因为粮食不够!因为剥削太重!因为他们会饿死!”

“我再问你们,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这又是什么意思?”

扶苏的声音,陡然变得严厉起来。

“意思就是,百姓的性命,比江山社稷,比君王本人,都更重要!如果君王的厨房里有吃不完的肉,马厩里有膘肥体壮的马,而老百姓却饿得面黄肌瘦,甚至饿死在野外,那这个君王,就跟带着野兽吃人没什么区别!”

“你们天天把这些话挂在嘴边,告诉我,你们真的懂了吗?”

“你们只知道空谈仁义,空谈王道。可你们知道,当一个父亲,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饿死在怀里,那是什么样的绝望吗?你们知道,当一场饥荒袭来,百姓易子而食,那是什么样的人间惨剧吗?”

扶苏的质问,如同一记记重锤,狠狠地敲在每一个儒生的心上。

他们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他们从未想过,这些被他们奉为圭臬的经典,会被扶苏用如此直白、如此尖锐的方式,反过来质问他们。

“我扶苏,以前也和你们一样。”扶苏的语气,缓和了一些,却多了几分沧桑,“我也曾以为,只要用礼乐教化,就能天下大定。但父皇点醒了我,小衍教会了我,一场濒临死亡的经历,更是让我彻底明白——”

他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地说道:“让天下人吃饱肚子,就是最大的仁政!让百姓安居乐业,就是最好的王道!”

“我如今去田间地头,不是不务正业,我是在践行儒家最根本的理想!我是在做一件,比在宫里读一百遍《尚书》都有意义的事情!”

“至于你们口中的‘小国师’,”扶苏的眼神,陡然变得冰冷,“他,嬴衍,以六岁之龄,献神种,造神犁,让我大秦万民,从此有了免于饥饿的希望。他的功绩,利在千秋,功在社稷!你们,饱读诗书,自诩贤达,你们又为这个国家,为天下的百姓,做过什么?”

“你们除了空谈,除了非议,还会做什么?!”

最后一句质问,如同一声炸雷,让在场的所有儒生,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是啊,他们做过什么?

他们只会引经据典,指点江山,批评这个,指责那个。

可当百姓挨饿的时候,他们能从书里变出粮食吗?

不能。

能变出粮食的,是那个被他们称作“妖童”的六岁孩子。

叔孙通的身体晃了晃,老脸涨成了猪肝色。他想反驳,却发现自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扶苏的话,每一个字,都戳在了他的软肋上。

“言尽于此。”扶苏看着他们,最后说道,“诸位若是真心为大秦好,就请收起你们那套不合时宜的清高和偏见,用你们的学识,去做一些真正对百姓有益的事情。农部,正缺识文断字的先生,去教导百姓如何记录农时,如何改良技术。你们,有谁愿意来吗?”

说完,他不再看他们,转身大步离去。

只留下一群儒生,呆立在原地,神情复杂,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洗礼。

有的人,依旧固执己见,拂袖而去。

但更多的人,眼中却露出了思索和动摇的神色。

叔孙通站在原地,良久,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他看着扶苏远去的背影,那背影,不再是他印象中那个温和甚至有些软弱的公子,而是一个坚定、务实,已经初具帝王之姿的储君。

“太子……长大了啊。”他喃喃自语。

他知道,一个属于儒家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

而一个崭新的,属于实干家的时代,正在到来。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3100/4432920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