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将心性
扶苏与儒生的那场辩论,很快就在咸阳城传开了。
太子殿下那番“让天下人吃饱肚子,就是最大的仁政”的言论,赢得了朝野上下的广泛赞誉,尤其是得到了嬴政的大力褒奖。
而那些儒生,则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一些开明的儒士,在经过深刻的反思后,竟然真的响应了扶苏的号召,主动到农部报名,愿意下到田间地头,为推广神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此一事,扶苏的太子之位,更加稳固。他在朝中的威望,也日益高涨。
大秦的政局,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稳定与和谐。
父子同心,兄弟协力,君臣一意。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新的问题,总是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
这天,嬴政正在御书房,与扶苏、嬴衍一同批阅奏章。
说是批阅,其实主要是扶苏在看,嬴政在一旁指点,而嬴衍,则负责端茶倒水,顺便发表一些“神仙师父”的言论,给这对父子提供一些新奇的思路。
“父皇,大哥,喝茶。”嬴衍迈着小短腿,吃力地端着一个茶盘,上面放着三杯热气腾腾的茶水。
这茶,也是他的“新发明”。他让御膳房将炒青的嫩茶叶用热水冲泡,代替了秦朝传统的、需要加各种佐料熬煮的“茶羹”。
清新的茶香,让嬴政和扶苏都精神一振。
“嗯,我儿这茶,是越泡越好了。”嬴政满意地喝了一口,笑着夸奖道。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匆匆走了进来,呈上了一份加急奏报。
“陛下,东海郡的八百里加急。”
“东海郡?”嬴政眉头一挑,接了过来。
东海郡,也就是原来的齐国故地,地处沿海。自从天下太平后,那里一直很安稳,很少有什么紧急军情。
嬴政展开竹简,快速地浏览起来。
看着看着,他的眉头,就紧紧地皱了起来。
“父皇,出什么事了?”扶苏关切地问道。
嬴政将竹简递给他,沉声说道:“你自己看吧。”
扶苏接过奏章,仔细阅读。嬴衍也好奇地凑了过去,踮着脚尖,扒着桌子看。
奏章是东海郡守写的,内容很长,但总结起来,其实就一件事——盐!
原来,自从曲辕犁和神物推广开来,大秦的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百姓们开垦了更多的土地,干活的力气也更足了,对体力的消耗自然也更大了。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以前不太突出的问题,现在被急剧放大了——缺盐。
人是铁,饭是钢,盐是劲。干体力活的人,出汗多,体内盐分流失快,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就会四肢无力,精神萎靡。
以前粮食都不够吃,大家有上顿没下顿,对盐的需求还没那么强烈。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吃上热乎乎的烤红薯、蒸土豆了,干活的劲头也足了,盐的消耗量,便呈几何倍数增长。
大秦的盐,主要分为两种:池盐和海盐。
池盐产量有限,主要供应关中和内陆地区。而广大的东方郡县,则主要依靠海盐。
海盐的制作方法,自古以来就是“煮盐法”,即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反复暴晒,得到卤水,然后再用大锅熬煮,析出盐晶。
这个方法,效率极其低下,而且极度消耗燃料。需要砍伐大量的木材,动用大量的人力。
如今,盐的需求量暴增,东海郡的盐产量,已经远远跟不上消耗了。
奏章里说,现在东海郡的盐价,已经翻了三倍,而且还有价无市。许多百姓因为买不起盐,或者买不到盐,已经出现了身体乏力的症状,严重影响了秋收后的新一轮开荒。
更要命的是,一些六国余孽和地方豪强,嗅到了其中的巨大利润,开始暗中勾结,囤积居奇,走私私盐,牟取暴利,甚至煽动百姓,说这是朝廷要收重税的前兆,意图扰乱民心。
东海郡守请求朝廷,立刻调拨粮食和物资,支援东海郡扩大盐场规模,同时加派军队,打击私盐贩子。
“岂有此理!”扶苏看完奏章,气得一拍桌子,“国难当头,这些硕鼠,竟然还敢发国难财!依儿臣之见,当立刻派遣大军,将这些私盐贩子,统统抓起来,明正典刑!”
嬴政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地图,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光靠杀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私盐屡禁不止的根源,在于官盐的产量不足,价格又高。只要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就算杀光了这一批,下一批私盐贩子,还是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调拨物资,扩大盐场?
谈何容易!煮盐法需要大量的铁锅和木材。如今全国上下都在大炼钢铁,赶制曲辕犁,哪有多余的铁来给你做锅?木材更是战略物资,修驰道、建宫殿、造兵车,处处都要用。
这是一个死结。
“父皇,”扶苏也冷静了下来,皱眉道,“此事,确实棘手。若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盐的产量,恐怕……后患无穷。”
“是啊。”嬴政叹了口气。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裱糊匠,刚刚补好了一个窟窿,另一个更大的窟窿,又冒了出来。治理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真是千头万绪,防不胜防。
就在父子俩一筹莫展的时候,旁边一直没说话的嬴衍,突然开口了。
“父皇,大哥,你们在愁什么呀?不就是盐不够嘛,多产点不就行了。”
他一边说,一边从盘子里捏起一小撮雪白的盐粒,放进嘴里咂了咂。
这是他用系统积分兑换出来的精制盐,平时当零食吃的。
嬴政和扶苏对视一眼,都露出了苦笑。
“小衍,你有所不知。”扶苏耐心地解释道,“产盐,尤其是海盐,需要用大锅煮,又费柴火又费人。现在咱们缺的就是锅和柴火。”
“煮?”嬴衍眨了眨大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谁说晒海盐一定要煮的?”
“不煮?”扶苏一愣,“不煮,如何能从卤水中得到盐?”
“当然能啊!”嬴衍理所当然地说道,“我师父说了,只要方法对,光靠太阳晒,就能晒出比雪还白,比沙还细的盐来!而且要多少有多少!”
“光靠太阳晒?”
“比雪还白,比沙还细?”
嬴政和扶苏,同时被这两句话给震住了。
他们不是没见过海盐,官府煮出来的海盐,大多是粗糙的黄色晶体,里面还夹杂着各种苦涩的杂质。
光靠太阳晒,就能晒出雪白的细盐?
这……这怎么可能?
嬴政的呼吸,瞬间变得急促起来。他一把抓住嬴衍的肩膀,眼神灼灼地盯着他:“嬴衍!你说的,可是真的?你师父,真的有这种只晒不煮的制盐之法?”
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如果真的有这种方法,那就不再需要消耗宝贵的铁器和木材,制盐的成本将大大降低,产量将得到几何倍数的提升!
盐,这个困扰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难题,将迎刃而解!
大秦,将拥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财源!
“当然是真的!”嬴衍被他抓得有点疼,咧了咧嘴,“这法子叫‘滩晒法’,简单得很。就是把海边的滩涂修整一下,分成好多个小格子,让海水一格一格地流过去,太阳一晒,水分蒸发了,盐就自己出来了。”
他将后世成熟的“日晒法”制盐工艺,用最简单的方式描述了一遍。
“修整滩涂……分成格子……让水流过去……”
嬴政和扶苏嘴里反复念叨着这几个词,眼中光芒越来越亮。
虽然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所有细节,但他们已经听明白了核心——利用大面积的滩涂和阳光,来代替煮盐的铁锅和火焰!
这个想法,简直是天才!
“图纸!”嬴政激动地吼道,“快!给朕画图纸!”
他又想起了上次的曲辕犁。
这个儿子,每次都能在他最头疼的时候,给他一个天大的惊喜。
“好嘞!”嬴衍早就等着这句话了。
他驾轻就熟地让人铺开竹简,趴在地上,再次当起了“灵魂画手”。
这一次,他画的是一副大型盐场的规划图。
从纳潮的闸门,到蒸发池,再到结晶池,每一部分的构造和功能,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他还特意画了一个“苦卤池”,在旁边标注:“这里面最后剩下的水,又苦又涩,不能要,但也是宝贝,可以用来做别的东西。”
嬴政和扶苏,像两个小学生一样,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着,听着嬴衍的讲解。
当嬴衍画完最后一笔,嬴政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一把将他从地上抱了起来,仰天大笑。
“哈哈哈哈!天不亡我大秦!天不亡我大秦啊!”
“有了此法,盐将不再是困扰!朕的国库,将日进斗金!那些跳梁小丑一般的私盐贩子,将不攻自破!”
他抱着嬴衍,在御书房里转了好几个圈,脸上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扶苏也是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知道,这个“滩晒法”一旦成功,其意义,绝不亚于曲辕犁和神物。
它将彻底改变大秦的经济格局,为这个刚刚走上正轨的庞大帝国,注入一股无比强大的动力。
“父皇,”扶苏上前一步,眼神坚定地请命,“儿臣恳请,亲自前往东海郡,督办此事!”
他知道,这件事太重要了,必须有一个信得过、有分量的人去主持。而他,作为太子,责无旁贷。
嬴政看着长子主动请缨,眼中满是欣慰。
扶苏,是真的长大了。他不再是那个只会在朝堂上空谈仁义的公子,而是一个敢于担当,愿意深入一线的储君。
“好!”嬴政点头应允,“朕准了!蒙恬会派一万精兵护送你。到了东海郡,你可全权行事,先礼后兵。先用雷霆手段,将那些囤积居奇的豪强、私盐贩子,给朕连根拔起!然后再开建盐场,安抚民心!”
“儿臣遵旨!”扶苏沉声应道。
“大哥,我也要去!”一旁的嬴衍,突然举起了小手。
“你去?”嬴政和扶苏都愣了一下。
“对啊!”嬴衍理直气壮地说道,“我是总设计师,我不去,谁知道那个盐场该怎么建?万一他们建错了怎么办?这可是技术活!”
嬴政想了想,觉得儿子说的有道理。这“滩晒法”听着简单,但里面肯定有不少门道,没有嬴衍这个“技术总监”在场,他还真不放心。
而且,让扶苏和嬴衍兄弟俩一起去,也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培养默契和感情。
“好,朕也准了!”嬴政拍板道,“你们兄弟二人,同去东海,务必要给朕带回来一个金山银山!”
“保证完成任务!”嬴衍学着禁军的样子,挺起小胸脯,敬了个不伦不类的礼。
逗得嬴政和扶苏,都哈哈大笑起来。
御书房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一场足以动摇国本的“盐荒”危机,就这样,被一个六岁的孩子,用一张图纸,轻松化解。
而一对即将远赴东海的兄弟,也将在那里,迎来他们新的挑战与机遇。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3100/4432920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