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255章 253:‘初代大V’

第255章 253:‘初代大V’


时间一天天过去。

    在《开心家族》剧组,王盛的生活节奏紧凑而规律。

    白天,他沉浸在片场的创作氛围中,与执行导演吴一一紧密配合,细致地打磨每一个镜头,引导着黄勃等演员深入角色。

    黄勃果然不负所望,将陈默那份底层小人物的颓丧、孤寂以及在“梦境”中被逐渐唤醒的细微情感,演绎得层次分明,常常能给王盛带来惊喜。

    剧组的运转高效而顺畅,在“盛影系”成熟的制片管理体系下,一切井井有条。

    时序步入九月中下旬,京城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湛蓝,暑气渐消,秋意初显。然而,电影市场的气氛却与这凉爽的天气相反,愈发显得灼热而拥挤。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国庆五十周年盛典,各大影院的主要排片,已然被各类题材宏大、基调昂扬的献礼影片所占据。

    银幕上,尽是革命历史、英雄楷模、建设成就的影像,营造出一派庄重而热烈的节日氛围。

    在这片“红色”的海洋中,由北影制片公司(厂)出品、盛影传媒联合出品的重点献礼片《横空出世》,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那颗明星。

    与原本时空中因宣传经费捉襟见肘而导致声量不足、最终票房平平的境遇截然不同,这一世的《横空出世》,背靠着北影厂(现北影制片公司)过去几年通过电视电影、婚礼录像、联盟发行以及与盛影传媒深度合作积累下的雄厚“小金库”,宣发预算充沛得令人咋舌。

    早在九月上旬,一场声势浩大、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饱和式宣传”便已拉开序幕。

    泱视黄金时段的广告位,出现了《横空出世》精心制作的预告片,宏大的场面、坚毅的人物群像和那句“献给共和国无名英雄的赞歌”的标语,瞬间抓住了无数观众的眼球。

    全国主要城市的报纸,尤其是党报、军报系统,连续刊登整版广告和深度专题报道,从剧本创作、演员遴选到历史背景还原,多角度解析这部揭秘“两弹一星”艰辛历程的史诗巨制。

    公交站台、地铁通道,随处可见那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海报——以茫茫戈壁为背景,一群身着旧军装、眼神坚定的科研人员和军人昂首屹立,风沙掠过他们饱经沧桑的面庞,背景是冉冉升起的蘑菇云剪影,下方“横空出世”四个大字遒劲有力。

    不仅如此,凭借着北影厂和盛影传媒共同构建的、深入基层的发行网络,影片的宣传物料甚至下沉到了许多二三线城市的影院和单位宣传栏。

    这种“海陆空”全方位的宣传轰炸,其力度和广度,在当时的国产电影中堪称空前,彻底点燃了各年龄段、各阶层观众对这部神秘“大片”的好奇与期待。

    更重要的是,在进口片无限期停映、全力扶持国产精品的特殊时期,政策层面给予了献礼片最大的支持。

    《横空出世》的排片率在国庆档期被拉满,全国绝大多数主流影院都将其作为绝对的主打影片。

    再加上各级单位、学校、军队系统组织的集体包场,影片尚未上映,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潜在的观影人次已经可以预见。

    而“盛影传媒联合出品”的字样,也首次出现在如此重量级的主旋律影片的片头。

    这对于许多因为《30天》、《垫底辣妹》等商业片而熟悉并信赖“盛影”品牌的年轻观众来说,无形中消解了对传统献礼片的些许距离感,让他们对这部题材严肃的影片也产生了“或许会不一样”的观看欲望。

    在这股宣传热潮的顶峰,九月下旬的某一天,《中国青年报》文化版块的显要位置,刊登了一篇署名为“王盛”的影评,标题为《于无声处听惊雷——期待中的》。

    这篇影评迅速被《人民×报》、《光明插报》、《文艺报》等数十家主流及专业媒体转载,引发了更广泛的关注。

    王盛在文章中,巧妙避开了具体的剧情泄露,而是从几个独特的角度切入:

    他首先高度赞扬了剧组为真实还原历史所做的努力,“听闻为重现戈壁滩的艰苦环境,主创团队深入西北,演员们减重、曝晒,力求形神兼备,这种对历史的敬畏、对艺术的虔诚,本身就是对‘献礼’二字最深刻的诠释。”

    接着,他笔锋一转,谈及影片可能蕴含的精神内核:“我相信,《横空出世》不仅仅是对一段辉煌历史的复刻,更是对一种精神的呼唤。

    那是在一穷二白中自力更生的志气,是在封锁打压下隐姓埋名、甘当基石的无名英雄们的信仰,是中华民族在任何时代都不能丢失的‘争气’精神。

    这种精神,于当年是石破天惊的巨响,于今日,或许也能成为激励我们面对任何挑战的‘惊雷’。”

    最后,他将影片与时代背景相连:“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需要这样的作品,来回望来路,凝聚人心。

    电影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大众艺术之一,承载这样的使命,恰逢其时。

    我相信,《横空出世》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能让年轻一代理解,何为国家的脊梁,何为真正的浪漫。”

    这篇影评,既有对影片艺术追求的肯定,又有对精神价值的升华,还巧妙地将历史与当下勾连,文笔老练,立意高远,完全不像出自一个以商业片闻名的年轻导演之手。

    它既符合主流舆论导向,又因其作者的特殊身份(王盛)和真诚的口吻,成功地在官方宣传之外,为影片注入了一股更具亲和力、更易引发知识阶层和年轻人共鸣的吸引力。

    “连王盛都这么推崇,这电影看来不光是说教啊!”

    “说得我都想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惊雷’了。”

    “盛影出品的,质量应该有保障吧?”

    诸如此类的议论,在读者中悄然流传。

    于是,在《开心家族》片场有条不紊的拍摄间隙,在《垫底辣妹》持续收割二轮市场的利润之时,在《甲方乙方》剧组历经波折后终于重新艰难运转的背景音下,一九九九年九月末的中国电影市场,所有的目光和期待,都聚焦于那部即将在十月一日“横空出世”的史诗之作。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3159/11110867.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