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252:影响
九月十日,星期五,一个寻常又不寻常的日子。
《中国电影报》、《京城日报》等多家媒体的文化娱乐版块,都不约而同地刊登了一条引人瞩目的消息:
“由北影制片公司(厂)、紫禁城影业、盛影传媒出品,王盛监制,范小胖主演的青春励志电影《垫底辣妹》,自八月上旬上映以来,首轮(通常指主要票仓城市首轮重点影院)放映期(约四周)已满,据不完全统计,其首月票房成绩约为六千一百六十五万元人民币。该片已成为本年度截至目前,除进口片外,最卖座的国产商业电影……”
“6165万!”
这个数字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圈内圈外都激起了层层涟漪。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这或许只是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印证了《垫底辣妹》的火爆。
但对于行业内的人,这个数字背后蕴含的信息量则要丰富得多。
首月6165万,意味着《垫底辣妹》在盗版已然猖獗、且首轮放映主要集中在有限区域的情况下,依然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观众基础。
这不仅仅是范小胖个人明星效应的胜利,更是王盛及其背后的盛影传媒、中影集团北影系在项目策划、制作、发行全链条上能力的又一次有力证明。
更重要的是,首轮放映结束,并不意味着《垫底辣妹》的生命周期就此终结。
在1999年的电影市场环境下,一部热门影片的盈利模式是多元且层层递进的。
首轮放映主要在核心城市的主流影院,采用票房分账模式,制片方、发行方和影院按约定比例分成。
而进入二轮放映,模式则发生了显著变化。
二轮放映的阵地,通常是更为广阔的二三线城市、县级市以及部分乡镇影院。
这些区域的影院,很多并不具备与发行方直接进行复杂分账谈判的能力和意愿,或者其票房收入体量相对较小,采用分账模式成本过高。
因此,二轮放映的主要收入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卖拷贝”。
具体流程正如用户所分析:作为发行方的中影集团(具体由韩三坪分管的部门操作),会将制作好的电影拷贝,以一定的价格销售给各省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这些省级公司,作为连接中央发行与地方放映的关键枢纽,拥有覆盖本省各级影院网络的渠道优势。
他们从中影集团处购买(或有时是代理)拷贝,然后再将这些拷贝转卖给或租赁给辖区内的各级影院进行放映。
影院支付了拷贝费用后,后续的票房收入,大部分则归影院自己所有,或者与省级公司再进行一次简单的分成。
对于制片和发行方而言,他们在这一阶段的直接收入,主要就来自于最初将拷贝卖给省级公司的那一笔款项。
《垫底辣妹》首月高达6165万的票房和持续的社会热度,意味着它在二轮市场上将成为绝对的“硬通货”。
各省级公司会争相从中影集团手里购买拷贝,因为他们确信,下面的影院愿意为这个热门片子付钱。
这就像是一道清晰的算术题:一个拷贝的成本是相对固定的,但《垫底辣妹》能带来的放映场次和潜在收益(包括吸引人流带动其他消费)却是可观的。
预计中影集团通过向全国二三十个省级单位销售拷贝,又能为《垫底辣妹》这个项目带来一笔极为可观的、几乎纯利润的后期收入。
这笔钱,将与首轮分账票房、未来的电视播映权、音像制品版权等一起,共同构成《垫底辣妹》的完整收益版图,进一步夯实其作为“九九年国产商业片标杆之一”的地位。
……
几乎就在“《垫底辣妹》首月6165万”的消息见报的同时,另一则小道消息也在京城的茶馆、剧组休息区、公司办公室等地不胫而走,传播速度甚至比官方新闻更快:
“听说了吗?冯晓刚那个《甲方乙方》剧组,开机没几天,就让一帮干活的工人给撂挑子了!”
“真的假的?为什么啊?”
“说是天热待遇差,工人闹情绪。但我看啊,没那么简单……”
“在哪出的事?怀揉那边?哎呦,那片地界……好多剧组用的可都是‘盛影劳务’挂靠的人。”
“啧啧,王蒴王司令刚回来,这当头一棒挨得可真是……”
“冯裤子也是倒霉,憋了三年想出山,结果卡在这最不起眼的地方。”
“不起眼?我看这地方才最要命!这说明啊,有些人有些势力,不是你拉来投资、请回尊神就能轻易撼动的。”
“这下乐子大了,‘王对王’,这还没在贺岁档碰上呢,场外就先输一局。”
消息在传播中不断被添油加醋,细节或许有出入,但核心事件——《甲方乙方》剧组因劳务问题停工,并且此事隐隐指向了与王盛相关的体系——却迅速成为了圈内人热议的焦点。
人们将“《垫底辣妹》6165万”的辉煌战绩,与“《甲方乙方》开机即受阻”的狼狈放在一起对比,一种无形的叙事便被构建起来:
王盛,这位依托国有厂资源改革崛起、建立起庞大产业链的“总舵主”,其根基和影响力,远比人们想象的还要深厚。
他不仅能在市场上用票房证明自己,更能在他所构建的行业生态中,无形地设置门槛和展现肌肉。
而王蒴,这位曾经的文化偶像、京圈“司令”,带着他的老班底和新资本高调回归,意图在贺岁档收复失地,却连最基本的拍摄秩序都难以顺利维持。
这似乎预示着,他所代表的那种依靠个人魅力、圈子人脉和特定文化气质的旧有模式,在面对王盛这种系统化、工业化、甚至带有一定垄断性的“正规军”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这是一种看不见的战争,胜负不取决于公开的叫板,而体现在行业的毛细血管里,体现在每一个剧组能否顺利运转的细节中。
“王对王”?
至少在目前看来,王蒴一方先失一城,而且输得颇为难看。
“总舵主果然有实力。”
许多人在私下议论时,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这实力,不仅仅是创作和商业上的成功,更是对行业底层规则的深刻理解和掌控。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3159/1111086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