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综影视:助您梦想成真 > 大明风华6

大明风华6


对于胡善祥而言,人生的际遇之奇妙,莫过于此。

短短时间内,她从一名在宫中谨小慎微、甚至受人欺凌的女官,一跃成为皇帝钦定、未来无可争议的皇太孙正妃。

最初的惶恐不安,在太子妃张氏春风化雨般的悉心教导和皇太孙朱瞻基日渐温和的态度中,渐渐消散,化为一种踏实而充满期盼的平静。

她不再去在意自己那模糊不清、连皇帝和太子都似乎不甚在意的亲生父母究竟是谁,也不再为未来深宫可能存在的波诡云谲而忧心忡忡。

太子妃教导她的是母仪天下的气度与责任,皇太孙展现给她的是尊重与逐渐滋生的情谊。

她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是个人荣辱,更与未来的大明息息相关。

这份沉重的责任感和被需要、被重视的感觉,让她将全部心神都投入到了学习与准备中,心态愈发沉稳。

胡尚仪看到自己一手带大的女孩有了如此好的归宿,激动得老泪纵横,但她也谨守本分,知道如今教导胡善祥的是更高层面的太子妃,便安心退居辅助之位,默默关怀。

胡善祥对胡尚仪充满感激,但也明白,自己未来的舞台已经不同。

她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安心等待。等待明年,永乐十二年,那个属于她和皇太孙朱瞻基的黄道吉日。

届时,一场举世瞩目的婚礼将宣告她正式成为这个帝国未来的女主人。

一想到那个场景,胡善祥心中便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一丝少女的羞涩。

她暗暗发誓,以后定要做一个配得上皇太孙、配得上大明江山的贤后。

与此同时,乾清宫内,朱棣对那枚至关重要的“生子丹”,却有着更深远的考量。

看着儿子朱高炽在自己的“养生计划”下气色日渐红润,看着孙子朱瞻基在改革浪潮中迅速成长、与胡善祥感情稳步发展,再看着自家老爹朱元璋精神矍铄、每天变着花样“指导”自己工作,兼带揍自己,朱棣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原本因为篡位和后世评价而郁结于心、急于证明自己的焦虑感,在朱元璋这座“大山”坐镇后,反而减轻了不少。

有老爹兜底,他的激进政策,现在推行起来阻力大减。

更重要的是他改了历史后世人也知道,而且还开始各种给他安排身世,改个历史把自己的母后改没了,这上哪说理去。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改,就像后世人评价说的,只要他皇帝当的好,这些都是小事。

后世那些质疑他出身、甚至编排他是异族血脉的谣言,在他现在看来显得无比可笑。

“哼,后世之人,尽会胡诌!”朱棣偶尔想起那些离谱的传言,也只能无奈摇头,借助后世人对于朱祁镇的评价来评价他们,“难评,实在难评。”

心态放松后,他的目光放得更长远了。

他意识到,自己或许不会像史书记载那样,只在位二十二年。

有父皇的“养生榜样”在前,他自己也开始注重调养,戒骄戒躁,在朱元璋的威慑下,想不戒都难,处理政务时也更加注重效率而非一味透支精力,打仗的事也可以放心的交给儿子。

他感觉自己身体状态很好,再活个十几二十年大有希望。

既然如此,那么让曾孙子晚几年出生,似乎更为有利。

首先,他可以拥有更充足的时间,亲自将改革推向深入,打造一个更稳固、更强大的帝国基础,再交给儿孙。

一个成熟的帝国,比一个匆忙接手的摊子,更有利于继承人施展抱负。

其次,朱瞻基和胡善祥都还年轻,让他们多享受几年二人世界,感情基础打得更牢,对未来家庭和睦、皇子教育都有好处。

仓促生下继承人,万一夫妻感情尚未稳固,反而可能生出变故。

最关键的是,那“生子丹”仙家之物,效果神奇,但过早使用,若自己活得足够长,难免会出现“英明神武的曾祖”与“年轻气盛的曾孙”并存的局面,权力交接容易产生龃龉。

不如等自己年纪再大些,朝局更稳时,再让曾孙降生,实现平稳过渡。

“仙丹虽好,也不急在一时。”朱棣心中已有定计。

“待朕将这番事业再推进几步,待瞻基和善祥更加成熟稳重,再行服用不迟。届时,我大明三代乃至四代明君相继,何愁国祚不永?”

于是,朱棣将那个装着“生子丹”的小瓷瓶,更加严密地收藏起来,决定将其使用时机,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来规划。

他现在目标明确——在父皇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做一个超越史书记载的、真正的“千古一帝”,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前所未有的铁桶江山!

朱瞻基的暗中查访果然没有白费功夫。在不动用大规模力量以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他凭借敏锐的直觉和缜密的调查,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京城附近一座香火不算鼎盛、却颇有几分清幽的古刹之中。

他没有贸然行动,而是第一时间将消息密报给了父亲朱高炽和祖父朱棣。

消息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时,这位本应早已作古的洪武大帝,瞬间从椅子上弹了起来,二话不说,拉着朱棣就要出宫。

朱棣不敢怠慢,立刻安排最隐秘的护卫,陪着这位心急如焚的老父亲,火急火燎地赶往那座寺庙。

寺庙禅房内,一个身着朴素僧袍、面容清癯的中年僧人正在静坐诵经,正是失踪多年的建文帝朱允炆。

当禅房的门被猛地推开,逆光中显露出那个刻在他灵魂深处的、威严无比的身影时,朱允炆手中的念珠“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整个人如遭雷击,僵在原地。

他嘴唇哆嗦着,眼神涣散,下意识地喃喃道:“阿弥陀佛,小僧这是终于圆寂了?竟见到了皇爷爷的圣容……”

他以为自己已然身死,魂魄见到了早已仙逝的祖父。

朱元璋看着这个自己一手带大、倾注了无数心血、最终却将江山搅得天翻地覆的嫡长孙,百感交集,怒火“噌”地一下就顶到了脑门。

他大步上前,根本不给朱允炆反应的时间,扬起那蒲扇般的大手,照着孙子的脑袋和肩膀就是一顿结结实实的“爱的教育”!

“好你个不肖子孙!好的不学你尽学坏的!咱教了你那么多帝王之道,教你仁德,教你制衡,你倒好!

你答应过咱不削藩,咱前脚一走,你一登基就恨不得把你所有的叔叔都赶紧送下去陪咱!你可真是咱的好孙子啊!

咱老朱家怎么就出了你这么个……这么个……”朱元璋气得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手下力道更重了。

朱允炆起初还懵着,以为是在梦中,但这熟悉的痛感、熟悉的怒吼、熟悉的祖父气息如此真实!

他猛地回过神来,这不是梦!皇爷爷真的“活生生”地站在他面前揍他!

巨大的震惊、多年的委屈、刻骨的恐惧瞬间涌上心头,他“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不再是那个端着的、压抑的建文帝,而是变回了小时候那个受了委屈会找爷爷哭鼻子的孩子,一把抱住了朱元璋的腿:

“皇爷爷!孙儿好苦啊!四叔他带兵打进南京,孙儿的江山没了,孙儿不得已才……”

“哭什么哭!”朱元璋虽然心疼,但怒气未消,一脚没太用力的把他甩开,“你还有脸哭?你怎么不先想想自己干的都是什么蠢事!你脑袋里装的都是什么?稻草吗?

咱教给你的帝王心术你是一点没记住,就死脑筋记得咱不让你动你叔叔,你就非要把他们往死里逼是吧?

你哪怕用点怀柔的手段,分而化之,徐徐图之,能闹到天下大乱,让老四有借口起兵‘靖难’吗?”

朱允炆被问得哑口无言,瘫坐在地上,泪流满面,却无法辩驳。他当年的决策,确实过于急切和粗暴了。

看着孙子这副狼狈又可怜的模样,朱元璋满腔的怒火渐渐被一种深沉的无奈和自责取代。他长长地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下来,带着难以言喻的疲惫和沧桑:“是咱不好,是咱看走了眼。你爹和你哥走得早,咱把对你爹的所有期望都压在了你身上。

却忘了看看你到底是不是当皇帝的那块料,是咱太执着于嫡长孙继承,才导致了这些祸事发生。”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眼圈微微发红,“你现在躲在这寺庙里,青灯古佛,看似超脱,心里只怕天天还在琢磨着怎么给老四找麻烦吧?这也是咱的错,没把你教好,没把身后事安排好……”

见到一向刚强如铁的皇祖父竟然流露出如此脆弱和自责的一面,朱允炆彻底慌了神,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惹祖父生气后不知所措的状态。

他连忙爬起身,哽咽着说:“不,皇爷爷,是孙儿不好。是孙儿愚钝,辜负了您的期望,让您在九泉之下不得安宁,还要上来看孙儿这副不争气的样子……”

朱元璋一听,刚下去的火气又有点上来,抬手又给了他一下力道轻了不少:

“臭小子,咱是活的,活的!有仙人用大神通,送咱回来看看大明江山!

要不是仙人让咱看了后世的史书,咱还不知道你干的这些蠢事能把大明祸害成什么样!”

他一把揪住朱允炆的僧袍领子:“别在这装模作样当和尚了。

随咱回去!放心,有咱在,老四不敢把你怎么样。非得学咱当年当过和尚是吧?

咱当年当和尚是没饭吃,你跑来当和尚躲着老四,你是想气死咱不成?”

朱允炆被祖父连打带骂又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关怀弄得晕头转向,心中五味杂陈。

对四叔的恐惧,对往事的悔恨,对祖父“死而复生”的震惊,以及一丝丝重新燃起的、对亲情和安稳的渴望,交织在一起。

最终,在朱元璋强势而又暗含温情的“命令”下,他默默地低下了头。

“孙儿……孙儿遵命。”

就这样,朱元璋亲自将隐遁多年的建文帝朱允炆带回了宫中。

这一消息在极小范围内引起了巨大震动,但在朱元璋的绝对权威和朱棣心情复杂但不得不从的默认下,朱允炆被秘密安置起来,对外严格保密。

大明开国皇帝与他的嫡长孙,以这样一种谁也预料不到的方式,完成了历史性的重逢,也为这段持续多年的皇位恩怨,画上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句号。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3540/43674734.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