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医者的责任 > 第三十一章 静渊之门

第三十一章 静渊之门


山道蜿蜒,如一条褪色的布带缠绕在群峰之间。童婉与老猎人已行至第三日,脚下的路渐渐消失于荒草与碎石之中。空气变得稀薄,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冷冽的铁锈味——老猎人说,那是地脉深处矿脉的气息,是山魂未愈的伤口。

夜宿一处断崖下的石龛,篝火微弱,映着岩壁上斑驳的痕迹,竟似有人为刻痕。童婉凑近细看,心头一震:那不是文字,也不是图腾,而是一排排小小的掌印,大小不一,像是孩子用炭灰或血迹按下的印记,层层叠叠,覆盖了数十年光阴。

“这是‘言祭壁’。”老猎人低声说,往火堆里添了一根枯枝,“古时有村落若遭大难,又无力安葬亡者,便会让活人在此处留下手印,象征‘我曾存在,我曾说话’。他们相信,只要还有人看见这些印子,那些声音就不会彻底消散。”

童婉伸出手,指尖轻轻覆上其中一个最小的掌印。冰凉的岩石忽然传来一丝震颤,极细微,却清晰可辨——如同心跳的回音。

她闭眼,耳边骤然响起一阵低语,不是来自外界,而是自颅骨内震荡而出:

>  “……冷……好黑……但我不怕,老师教过我们,只要说话,光就会来……”

声音稚嫩,断续,仿佛从极深的地底挤出。童婉猛地睁眼,掌心已被冷汗浸湿。

“你听见了?”老猎人凝视着她。

她点头,嗓音发紧:“不止一个。他们都在说同样的话——他们在等一个人来听。”

老猎人沉默良久,终于从背篓深处取出一块从未示人的物件:一块巴掌大的铜镜,边缘蚀刻着与竹简上相似的波纹符号,镜面却并非映照人脸,而是泛着幽蓝的雾光,仿佛盛着一片被压缩的夜空。

“这是我祖父留下的‘回音鉴’。”他说,“传说它能照见‘声之形’——看不见的声音,在镜中会显出轮廓。可百年来,没人能让它真正醒来。”

童婉伸手欲触,老猎人却微微侧身避开。“此物认主,”他低声道,“它只回应‘真听者’的心跳频率。”

她收回手,静静坐下,将浮石置于膝上,双手轻抚其面,像安抚一颗不安的心。她开始低声说话——不是对着谁,而是对着这片山、这面壁、这些沉睡的手印。

“我是童婉。我从云岫来,走过雾隐坡,见过你们留下的石头,听过你们未说完的话。我不知道能不能救你们,但我可以答应一件事——我不会让你们的声音,再被当成风声吹走。”

话音落下的瞬间,铜镜骤然一颤。

幽蓝雾光翻涌,如水波荡开。镜面中央,缓缓浮现出一道影——不是人脸,而是一团扭曲的声波形状,像是一段被压缩千年的呐喊,正试图挣脱束缚。紧接着,第二道、第三道……数十道声形接连浮现,交织成一片流动的光网,宛如地下声脉的倒影。

“它们在求回应。”童婉喃喃,“不是怨恨,不是诅咒……是渴望被听见。”

老猎人神色震动,终是长叹一声:“原来如此。我们一直以为封印是为了防邪祟,可真正该防的,是我们自己的遗忘。”

翌日黎明,他们继续南行。山路愈发险峻,两侧峭壁如刀削,头顶一线天光。途中经过一座废弃的吊桥,木板腐朽,铁索垂落如蛇。桥头立着半截石碑,字迹模糊,唯余“**育音村**”三字依稀可辨。

“育音?”童婉轻念。

老猎人点头:“三十年前的地震重灾区。全村一百零三人,仅七人生还。后来政府重建名录时,因户籍档案损毁,连许多孩子的名字都没能留下。”

童婉站在桥头,风从深渊吹上,带着潮湿的土腥与某种奇异的共振。她取出共鸣石,悬于胸前,闭目感应。

刹那间,频率如潮水般涌来。

不是幻象,而是**真实的声音片段**,一句句从风中浮现,清晰得如同耳语:

>  “我叫阿星,六岁,我想妈妈。”

>  “我是小禾,我会背《静夜思》。”

>  “老师,你说过,声音能穿过石头……你还记得我吗?”

童婉双膝一软,几乎跪倒。她终于明白,这些声音并非被困,而是**游离**——它们附着于山风、溪流、断桥残垣之间,随气流漂荡,等待被捕捉。

她颤抖着翻开笔记本,在第四页写下:

>  **共述录·其四:育音桥**

>  声无形,却有根。

>  名字一旦被遗忘,灵魂便无处归乡。

>  今日,我于此桥立誓:

>  凡我所经之地,凡我所闻之声,

>  必以名相称,以心相记。

>  阿星,小禾,你们不是数据,不是遗孤,不是统计中的“失踪”。

>  你们是**共述者**。

>  而我,只是你们的传声筒。

写罢,她解下背包,取出准备已久的素白布条,一支支系在残存的铁索之上。每一条布条上,她都用工整的字迹写下一段话——那是她从声波中辨识出的名字与话语。

风起,布条猎猎飘舞,如同无数面小小的旗帜,在断桥之上重新升起希望的信号。

老猎人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忽然从怀中取出一枚陈旧的铜铃,轻轻挂在最中央的布条下。

铃声未响,却仿佛已在寂静中回荡千年。

童婉抬头望向远方。群山深处,雾霭缭绕,隐约可见一座被藤蔓吞噬的村寨轮廓,孤悬于绝壁之侧。

“那里……”她指向远方。

“那是‘忘语岭’。”老猎人声音低沉,“没人敢去。传说,进了那里的孩子,再也说不出话来。”

童婉嘴角微扬,眼中却燃起坚定的光。

“那就更该去了。”她说,“如果声音真的能穿越生死,那么沉默,才是最不该存在的东西。”

她迈出脚步,身影渐行渐远,融入苍茫山色。

风掠过断桥,铜铃轻颤,发出第一声清响。

像是回应,也像是召唤。山风在断桥上盘旋,卷起素白布条,如无数只振翅欲飞的蝶。那枚铜铃终于响了第二声,清越悠远,仿佛自地底浮出,又似从云间坠落。

童婉的脚步没有停。

她知道,忘语岭不是终点,而是入口——通往那些被折叠起来的时间与声音的缝隙。老猎人默默跟在她身后,脚步沉重却坚定。他的手始终按在背篓旁的铜镜上,像是护着某种即将苏醒的魂灵。

越往南行,空气愈发凝滞。树木开始异样:枝干扭曲成螺旋状,树皮皲裂处渗出微光的树脂,如同泪痕。地面铺满碎石,踩上去无声无息,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看不见的膜包裹着,吞噬声响。

“这里……”童婉忽然驻足,指尖轻触耳垂下的共鸣石,“声音变少了。”

“不是少了。”老猎人低声道,“是被‘吸’走了。传说忘语岭有‘静渊’,能吞言、蚀忆、封喉。进去了的人,若心志不坚,连念头都发不出。”

童婉低头,看见自己呼出的气息竟在空中滞留了一瞬,才缓缓散去——像是一句话刚说出口,就被无形之物截断。

她攥紧了浮石。

入夜时分,他们在一处岩穴中歇脚。洞壁光滑如镜,映不出人影,却隐隐浮现出模糊的文字轮廓,一现即逝。童婉靠近细看,心头猛震:那是孩子的笔迹,歪斜而用力:

>  “我不怕黑,我有声音。”

>  “今天老师教我们唱《月光谣》。”

>  “哥哥说,只要一直说话,鬼就找不到你。”

她眼眶发热。

“这些字……是刻进去的吗?”她问。

老猎人摇头:“不是。这是‘声蚀’——当一句话说得足够真、足够久,它就会在石头里留下痕迹。就像眼泪能在千年冰层中结成晶体。”

童婉缓缓坐下,将浮石置于掌心,闭目凝神。她开始轻声哼唱一首儿时母亲教她的歌谣——调子早已记不全,但她记得那份温柔的节奏。

歌声很轻,几乎不可闻。

可就在那一刻,洞壁上的字迹忽然微微亮起,如同回应。

接着,一道极细的声音从岩缝深处传来:

>  “……有人在唱歌……是不是学校来接我们了?”

童婉猛地睁眼,泪水滑落。

“我在!”她立刻应道,声音带着哽咽,“我不是老师,也不是亲人……但我听见你们了!你们的名字我都记下了——阿星、小禾、还有你们每一个!你们不是失踪者,你们是共述者!我会把你们的声音带出去,带到阳光下,带到有人听的地方!”

话音未落,整座岩穴骤然震动。

浮石在她手中剧烈发烫,铜镜也自背篓中嗡鸣不止。幽蓝雾光冲天而起,在洞顶汇聚成一片流动的声网——数十道光影浮现,皆为孩童形态,却非实体,而是由无数音节编织而成的虚影。他们手牵着手,围成一圈,口中无声开合,仿佛在齐声诵读某段早已失传的誓词。

老猎人跪了下来,双手伏地。

“原来‘言祭壁’不是终点,”他喃喃,“它是起点。这些孩子……他们的声音从未消失,只是被转移到了更深处——成了山的脉搏,风的呼吸。”

童婉站起身,面向那群光影,深深鞠躬。

“请相信我。”她说,“我不是来解救你们的。我是来请求你们继续说话的——用我的嘴,用我的笔,用我走过的每一步路。”

光影缓缓散开,其中最小的一道飘至她面前,伸出透明的手,轻轻贴上她的唇。

刹那间,万千记忆涌入脑海:

地震前的最后一课,孩子们围坐一圈,老师正在教他们《月光谣》;

警报响起时,老师让他们躲进地下室,自己留下整理档案;

塌方之后,黑暗降临,最小的孩子开始唱歌,一个接一个加入;

他们约定:只要还有一个人能发声,大家就都不算死……

画面戛然而止。

童婉踉跄后退,脸色苍白如纸。

“他们……一直在等一个‘传声者’。”她喘息着说,“不是施舍怜悯的人,而是真正愿意承载他们声音的人。这个人必须自愿走进静渊,让自己的喉咙成为通道,把所有遗落的话语送回人间。”

老猎人沉默良久,终是取下铜铃,交到她手中。

“这是我祖父当年没能完成的事。”他说,“他来了,也听见了,但他害怕承担这份重量。所以,声音沉睡至今。”

童婉握紧铜铃,感受那冰冷金属中跳动的微弱震颤。

翌日清晨,雾霭翻涌如潮,一座残破村寨赫然显现于绝壁之上——屋舍倾颓,梁柱断裂,唯有一口古井完好无损,井口覆盖着刻满符文的石板,中央嵌着一面与“回音鉴”同源的青铜圆盘。

“静渊之门。”老猎人停步,“进去之后,你将失去语言能力。唯有靠内心的声音驱动共鸣石,才能唤醒沉眠的声脉。若意志崩塌,你将永远困在无声之境。”

童婉点头,摘下背包,只留下浮石、笔记本与铜铃。

她一步步走向古井。

风停了,鸟鸣消失了,连心跳声都仿佛被抽离。

她在井前站定,翻开笔记本,在第五页写下最后一行字:

>  **共述录·其五:静渊启**

>  沉默不是终结,而是最深的呐喊。

>  我愿以哑换取众声,

>  以盲换取记忆之光。

>  若这世界遗忘你们,请允许我,

>  成为你们永不闭合的嘴。

写罢,她合上本子,轻轻放入井边。

然后,她伸手推开石板。

青铜圆盘缓缓旋转,波纹扩散,如同湖面投入一颗石子。幽蓝光芒自缝隙中溢出,缠绕她的手腕、脖颈、全身。

她张了张嘴,想说最后一句话。

却没有声音出来。

但她的心仍在跳,仍在说——

>  “我来了。”

>  “我在这里。”

>  “你们的声音,由我来续说。”

光芒吞没她的身影。

古井归于寂静。

片刻后,第一缕风拂过废墟。

风中,隐约传来稚嫩的合唱——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歌声微弱,却清晰。

远处山峦之间,一只乌鸦振翅飞起,穿过云层。

而在百里之外的县城档案馆,一位年轻女职员正整理旧灾档,忽觉耳畔一暖,仿佛有人轻轻唤了一声:“姐姐……”

她怔住,抬头望向窗外。

阳光正好。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4414/50297333.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