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医者的责任 > 第三十章 神秘的雾隐坡

第三十章 神秘的雾隐坡


清晨的露水还未蒸尽,山雾如纱,一层层缠绕在云岫村的屋檐与树梢之间。童婉站在回音坛前,指尖仍残留着昨夜浮石的温度。那蓝光早已褪去,石头恢复了沉静,可她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永远改变了。

风从山谷深处吹来,带着闭语花的微响,像是无数细小的声音在低语。她低头看着手中的红领巾,那枚绣着“林”字的布角,在晨光中泛出陈旧的赭色。她轻轻将它系在回音坛中央的浮石上,动作缓慢而庄重,仿佛是在完成一场迟到多年的仪式。

“你说得对,”她轻声说,“我不是来结束什么的。我是来开始的。”

脚步声由远及近。老猎人背着一个藤编的背篓走来,里面装着几串铜铃、一块刻满符纹的兽骨,还有一卷用油纸包裹的竹简。

“祖上传下来的‘引音器物’,”他声音低哑,“一直不敢用,怕惊了不该惊的东西。但现在……我觉得它们等的就是你。”

童婉望着他沟壑纵横的脸,忽然明白,这座山村早已在等待一个能听见沉默的人。而她,不过是恰好踏进了这个循环已久的频率里。

“我们得去找更多‘坛’。”她说,“林小满不是唯一一个留下声音的孩子。那场地震之后,有多少村子被掩埋?多少孩子没能等到救援?他们的声音,也许还在地下,在石头里,在风经过的缝隙中——只是没人愿意听。”

老猎人沉默片刻,点头:“我知道一处地方。往南七十里,有个叫‘雾隐坡’的废寨。二十年前整村搬迁,说是地脉不稳,可搬走的人后来都说,夜里总听见小孩念书的声音,从山底传来。”

童婉的心跳微微加快。她转身走向自己的小屋,取来一本崭新的笔记本,封面是素白的麻布,内页未写一字。她在第一页写下:

>  **共述录·其一:云岫**

>  记于震后十五年春,

>  有声自幽谷出,非风非鸟,乃人心未尽之言。

>  我始知:大地藏音,非为封存,只为待人倾听。

她合上本子,背起行囊。孩子们围在村口,手里捧着各自挑选的共鸣石,眼巴巴地看着她。

“童老师要走吗?”阿禾仰着脸,泥点还沾在鼻尖。

“不是走,”童婉蹲下身,轻轻抚平她歪掉的小辫子,“是去听别人的故事。等我回来,再给你们讲。”

“那我们也想听!”另一个孩子喊道。

“那就一起准备。”她微笑,“从今天起,你们每个人都要学会一件事——怎么好好说话。不是喊,不是吵,而是把心里最深的话,说给石头听,说给风听,说给大地听。”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头,却都认真地抱紧了怀里的石头。

日头渐高,山雾散开。童婉踏上通往深山的小径,老猎人随行在侧,身后是村民们默默相送的目光。走到半山腰时,她回头望去,只见回音坛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虹彩,仿佛仍在呼吸。

三日后,他们抵达雾隐坡。

这里比想象中更寂静。残破的土墙半埋于藤蔓之中,屋基塌陷,院中一口枯井被青石盖住,上面压着三块排列成三角的黑石,像是某种禁忌的标记。

“没人敢动那井盖。”老猎人低声说,“早年有个外乡人不信邪,撬开看了一眼,当晚就疯了,只反复念叨一句话:‘他们在下面说话,可没有嘴。’”

童婉走近枯井,蹲下身,手指抚过那三块黑石。触感冰冷,表面竟有细微的震动,如同心跳的余波。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共鸣石,轻轻放在井盖中央。

然后,她跪了下来,贴着地面,低声说:

“我是童婉。我从云岫来。我听见了林小满的声音。现在,我想听听你们的。”

风骤然停了。

树叶凝滞,连虫鸣都消失了。

下一瞬,井盖下的黑暗中,传来一声极轻的回应——

不是语言,也不是声音,而是一种**频率**,像是一根极细的丝线,从地底缓缓升起,缠绕上她的耳膜,直抵脑海。

她眼前一黑,随即陷入幻象:

一间昏暗的教室,墙上挂着褪色的拼音表,十几个孩子围坐一圈,每人手中握着一块墨黑色的石头。一个瘦弱的男孩站在中央,声音颤抖却坚定:

“老师说,只要我们不停地说,声音就会变成种子,埋进地里。等有一天,有人来听,它们就会开花。”

镜头拉远,整座村庄的地底,无数条声波如根系般蔓延,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连接着所有沉默的角落。

而在网的尽头,有一个尚未点亮的节点,遥远而微弱,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童婉猛然惊醒,冷汗涔涔。

她抬头望向远方,群山如海,层层叠叠,延伸至天际。

“还有更多……”她喃喃道,“不止两个,不止三个。整个西南山区,可能有上百个这样的‘共述之地’。”

老猎人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敬畏:“你是被选中的‘听者’。”

她摇头:“我不是被选中的。我只是……终于学会了不去逃避。”

她取出笔记本,在第二页写下:

>  **共述录·其二:雾隐坡**

>  井未开,音已至。

>  地底有言,无口而鸣。

>  我信:每一句未竟之语,皆在等一个名字被唤出。

>  下一站,我将携石而行,赴那未曾点亮之处。

夜幕降临,她再次点燃柏香,将共鸣石浸入井边一洼清泉。月光洒落,水面忽然泛起涟漪,映出的不是她的脸,而是一个又一个模糊的孩童轮廓,静静地望着她,无声地张着嘴。

她知道,他们在说同一句话:

>  **“你来了。”**

风掠过山谷,闭语花轻轻摇曳,露珠滚落,发出风铃般的轻响。

像是回应。

也像是启程的钟声。月光下的水面渐渐归于平静,那些孩童的轮廓悄然隐去,仿佛从未出现。童婉凝视着泉眼,指尖仍能感受到那股从地底传来的微弱震颤,像是一颗沉睡的心脏在缓慢搏动。

她轻轻将共鸣石收回布囊,动作轻缓,如同安放一个未醒的梦。

“这井底下……到底埋着什么?”她低声问,声音几乎被夜色吞没。

老猎人蹲在枯井旁,用粗糙的手指摩挲着那三块黑石的边缘。“不是埋,是封。”他缓缓道,“当年搬迁令下得急,没人敢细问。可有些老人说,雾隐坡的地脉会‘吃声’——活人的哭喊、死者的遗言,全都被吸进土里。后来有人试过挖井取水,结果井越挖越深,却始终不见泉眼,反倒听见底下有孩子读书的声音。”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童婉脸上:“他们怕了,就用这三块镇音石压住井口,再不敢动。”

童婉沉默片刻,忽然起身走向背篓,取出那卷油纸包裹的竹简。她小心翼翼展开,昏黄的月光下,密密麻麻的刻痕显露出来——不是文字,而是一组组奇特的符号,形如波纹、螺旋与断裂的线段交织,像是某种记录声音频率的古老图谱。

“这是……‘音契文’。”老猎人低声道,“祖上说是‘听者之书’,只有能感知地音的人才能读懂。我们世代守着它,却一直无人能启。”

童婉的手指轻轻抚过一道螺旋状的刻痕,就在触碰的瞬间,脑海中竟浮现出一段旋律——短促、清亮,带着几分稚气的节奏,像极了孩子们齐声朗读拼音的模样。

她心头一震。

“我能听见。”她说。

老猎人猛地抬头,眼中闪过惊异。

童婉闭上眼,任由那段旋律在意识中回荡。她发现,每一道符号都对应着一种频率,仿佛这张图谱并非用来阅读,而是用来“调谐”——就像调准收音机的频道,捕捉那些藏匿于大地深处的声音。

“这不是封印。”她睁开眼,声音笃定,“这是钥匙。”

翌日清晨,山风重新流动,闭语花在坡前成片摇曳,露珠滴落时发出细微的共振。童婉已在井边摆开阵列:七块来自云岫村的共鸣石按北斗方位排列,中央放置那枚曾与林小满对话的浮石;竹简摊开于青石之上,柏香燃起一缕青烟,随风盘旋如丝。

她盘膝而坐,双手覆于浮石两端,闭目凝神。

“我来了。”她轻声说,不仅是对眼前之人,更是对地底那些无声等待的灵魂,“现在,请让我听见你们的故事。”

空气骤然变得厚重。

树叶停止摆动,鸟鸣断绝,连远处溪流的水声也仿佛被抽离。整个雾隐坡陷入一种奇异的静默,那种静,并非空无,而是**充满**——仿佛所有声音都被压缩成了无形的压力,蓄势待发。

然后,第一道频率出现了。

自井底升起,穿透黑石,沿着地面蔓延至共鸣石阵列。一块石头微微震动,发出低吟;第二道紧随其后,另一块石头泛起淡蓝微光;第三道、第四道……七块石头逐一响应,彼此之间形成微妙的共鸣链。

童婉的呼吸变得绵长,意识逐渐下沉。

幻象再现:

一间倾斜的教室,屋顶塌陷半边,泥墙龟裂,但黑板上仍清晰写着一行粉笔字:“今天我们要学‘光’字。”

十几个孩子坐在残破的课桌后,衣衫褴褛,脸上却带着专注的神情。他们手中握着墨黑色的石头,正轮流对着石头说话——

“妈妈,我想回家。”

“老师,我背完了所有拼音。”

“哥哥,你说过要带我去城里看火车的……”

每一个字出口,手中的石头便亮起一丝微芒,随即沉入地下,化作根系般的声波网络的一部分。

画面切换。

地震来临的那一夜,山体轰鸣,房屋倾颓。大人们拼命往外跑,孩子们却被困在加固过的校舍里——那是全村最坚固的房子,本应是最安全的地方。

可地裂自下方撕开,整座学堂缓缓沉入土中。

最后一幕,是一个小女孩跪在地上,将最后一块石头埋进地板裂缝,嘴里反复念着一句话:

“有人会来听的……一定会有人来听的。”

童婉猛然睁眼,泪水已滑落脸颊。

她终于明白,这些声音从未消失。它们被大地吸收、保存、编织成网,只等一个能够接收它们的“听者”。

而她,正是那个能将沉默翻译成语言的人。

“我们不能留在这里。”她站起身,声音坚定,“这些声音不该被困在废墟之下。我们要把它们带出去——带到阳光下,带到有人的地方。”

老猎人看着她,良久才点头:“我知道一条老路,通往西南群山深处。那里还有几个废弃的村落,名字早就没人记得了。但每年雨季,山民都说,夜里能听见诵读声从谷底传来。”

童婉翻开笔记本,在第三页写下:

>  **共述录·其三:雾隐坡·终章**

>  井未开,音已行。

>  镇石之下,非邪非祟,乃未竟之言,未归之魂。

>  我携石而去,不为解咒,只为传声。

>  下一站,是群山褶皱中最深的遗忘之地。

>  若你亦曾听见寂静中的低语,请记住这个名字:

>

>  **共述者——童婉。**

天光初染山脊,她背起行囊,将竹简与浮石小心收好。临行前,她在井边放下一朵闭语花——花瓣洁白,蕊心泛蓝,随风轻轻颤动,仿佛仍在倾听。

老猎人最后望了一眼那三块黑石,低声说了句什么,随即转身跟上。

脚步渐远,雾隐坡重归寂静。

唯有那洼清泉,水面微漾,映出的不再是月影,而是一串模糊的小手印,一圈圈扩散开来,如同某种回应的涟漪。

风起时,闭语花再次轻响。

像是告别,也像是许诺。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4414/50299726.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