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琉球


风雪似乎有灵性般,在兄妹二人相拥的那一刻,悄然温柔了下来。

承祜怀中的果西楚克,身体依旧因激动而微微颤抖,那压抑了三个月的泪水,此刻尽数化作滚烫的热流,浸湿了他胸前月白色的衣襟。

他没有催促,只是用那带着薄茧的手,一下一下,有节奏地轻抚着她的后背,传递着无声的安慰与力量。

良久,果西楚克的哭声才渐渐平息,化作了低低的抽噎。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从承祜怀中退出来,一双杏眼哭得红肿,像受了委屈的兔子,却偏偏在那红肿之下,是亮得惊人的光彩。

“大哥……我……”她想说谢谢,却又觉得这两个字太过苍白,无法承载这番再造之恩。

承祜却只是淡然一笑,抬手用袖口轻轻拭去她脸颊上的泪痕,动作自然而亲昵。

“傻丫头,我们是兄妹。”他开口,声音温润如玉,“走吧,回宫。皇阿玛和乌库玛嬷该等着急了。”

“嗯!”果西楚克重重地点头。

所有的千言万语,都化作了这一个用尽全力的音节。

她跟在承祜身后,踩着他留下的脚印,一步一步,走得无比坚定。

风雪重新变得凛冽,刮在脸上生疼,可她的心却无比滚烫。

她的人生终于不再是那一方被宫墙圈住的天空,而是随大哥一起去看那波澜壮阔的四海江山。

这是连胤礽那个家伙都没有的!

回到毓庆宫,承祜换下沾了雪气的大氅,一封来自福建水师的八百里加急密报,已经静静地躺在了他的书案上。

展开密报,上面的字迹因急速书写而显得有些潦草,但内容却如惊雷般清晰——倭国萨摩藩悍然出兵,强占琉球,改琉球为冲绳,设县置藩。

琉球,自明初以来,便是中华藩属,岁岁朝贡,从未断绝。

倭国此举,无异于虎口拔牙,更是对大清天朝威仪的公然挑衅。

承祜的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他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清楚,这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吞并。

这是日本这头沉睡的恶狼,在睁开双眼后,第一次亮出它锋利的獠牙。

琉球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便是朝鲜,是台湾,是辽东,是那一场场刻在中华民族骨血里的百年国殇。

他坐拥太子之尊,若不能改变这既定的悲惨命运,那他重活一世,又有何意义?

“来得正好。”承祜低声自语,唇角却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他原本还在思忖,该以何种名义,才能让康熙同意他组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海军,并顺理成章地带上果西楚克。

现在,日本人亲手将这个最完美的借口,送到了他的面前。

次日的朝会,气氛格外凝重。

太和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鸦雀无声。

康熙高坐于龙椅之上,面沉如水,目光如电,缓缓扫过阶下群臣。

他手中拿着的,正是承祜连夜呈上的那份密报,以及一份附在后面的,洋洋洒洒数千言的奏书。

“诸位爱卿,都看看吧。”康熙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山雨欲来的压迫感。

梁九功将奏报传下,由几位内阁大学士轮流阅览。

“岂有此理!蕞尔小邦,弹丸倭寇,竟敢如此猖狂!”率先发难的,是性如烈火的兵部尚书。

“皇上,藩属被侵,国体受辱,此乃奇耻大辱!臣请皇上立刻发兵,讨伐不臣,扬我天朝国威!”

“附议!倭寇狼子野心,若不予以雷霆痛击,恐其得寸进尺,侵扰我东南沿海!”

以军方将领和年轻官员为主的主战派,群情激愤,个个义愤填膺。

然而,另一派的声音也随之响起。

以首辅大臣索额图为首的一众老臣,对视一眼后,索额图出列,躬身道:“皇上息怒。倭国行径固然可恨,但臣以为,此时不宜轻动刀兵。”

他顿了顿,条理清晰地分析道:“其一,我大清国力虽盛,但接连战乱,元气尚未完全恢复,多线作战,实非明智之举。其二,倭寇孤悬海外,我朝水师虽强,但远征异国,粮草补给、风浪变数,皆是难题。其三,琉球乃化外之地,为一小小藩属,而耗费巨万,劳师远征,恐得不偿失啊,皇上!”

“索相此言差矣!”

一个清朗的声音,如金石落地,瞬间压过了所有的嘈杂。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太子承祜,自百官班列中缓步而出。

承祜走到殿中,先对康熙行了一礼,而后才转向索额图,不卑不亢地说道:

“索相所言,皆是老成谋国之言。但,今日之倭国,已非前明之时,只知骚扰沿海的倭寇。”

他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

“琉球虽小,却是我大清面向东海的门户。今日倭国能占琉球,明日便能觊觎台湾,后日便敢觊觎我闽浙沿海!此非疥癣之疾,而是心腹大患!若不趁其羽翼未丰,将其野心彻底打断,他日必成燎原之势,悔之晚矣!”

索额图不想承祜再次出征涉险,强辩道:“太子殿下所言虽有理,但远征之事,干系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承祜的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的弧度,他缓缓转身,面向龙椅上的康熙,朗声道:“皇阿玛!儿臣以为,对付豺狼,从长计议的结果,便是让它有时间长出更锋利的爪牙!”

他撩起衣袍,单膝跪地,声音铿锵有力,响彻整个太和殿。

“儿臣恳请皇阿玛,允准儿臣亲率水师,东征倭国,讨其不臣之罪,扬我大清天威!此战,不仅为收复琉球,更为我大清打出百年海疆太平!”

一言既出,满堂皆惊!

储君亲征,国本远涉重洋,这风险也太大了!

康熙的瞳孔猛地一缩,他死死地盯着跪在下面的儿子。

那张年轻而俊美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冲动与狂妄,只有一种运筹帷幄的坚定与舍我其谁的担当。

一时间,整个朝堂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

主和派以索额图、明珠等老臣为首,他们纷纷出言劝阻,陈述利害,认为太子乃国之根本,万万不可轻动。

主战派则以新晋的将领和受过承祜恩惠的官员为主,他们认为太子殿下高瞻远瞩,此战势在必行,由太子亲征,更能振奋三军士气。

双方引经据典,唇枪舌剑,争论不休。

康熙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只是目光深沉地看着下方的承祜,谁也猜不透这位帝王心中在想些什么。

这场激烈的争论,从清晨一直持续到日暮,最终也没有一个结果。

康熙以“容后再议”四个字,暂时中止了这场风波,拂袖而去,将一个巨大的难题,留给了整个朝堂。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5060/4330803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