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医养结合试点
你说,他会说什么?
“天山掉下个林妹妹…~”他唱起来了,这分明是说,跟我老婆学的,变个说法,老婆教的好吗?
他这一唱还有更多解释,比如,人家娶媳妇是妹妹,而我娶了个姐姐,还是抱“三块金砖”的姐姐。还有…~
我说:“你混蛋,就当我夸奖我了。”
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就跟学生给老师告状,“老师,***骂你了。”
聪明的老师会说:“他不会骂老师,你听错了,去玩了吧!”
如果碰着不聪明的老师会问:“他骂我什么?”
学生说:“你是个王八蛋?”你是生气还是不生气?
我也是,就当遇到比我大的调皮学生吧!
他们的思路理清楚了,按照先后顺序,先从吃饭开始。
小区五层物业楼,一层除去业主服务站,医护人员办公室,输液室、其它的食堂、餐厅利用率高的项目可以放在下面,学生托管可以放在五楼与物业办公室在一层。
如老人托管,棋牌室、老年活动中心,也可以放到二楼。
三、四楼可以先空着,等着看情况,再进行调整。
这万人小区,老人、学生还真不少,可喜的是与学校离的不太远,走着就能接送学生。
送不用管,但个别的家长上班离得远的,还要物业组织送孩子,有的父母六点就要离家去上班,是个例,就是医院的大夫,他们上下班没有早晚,路途又远,开车坐车都需要时间,七点左右就要到医院。
有个顺口溜:女大夫别当妈,男大夫别要家。
孩子就像没有父母一样,老人代替父母,托管就像家,托管老师就像妈,吃饭、睡觉、写作业全面负责。
大家都去上班,没有食堂,老人买菜做饭,拾掇家务,打扫卫生,没有闲时,这三顿饭,就是争议的焦点。
老的吃烂,不吃淡,口味淡了,嗅觉不敏感,但又不能吃咸。
年轻人吃硬不吃烂,剩菜不吃,老人舍不得的扔,天天吃剩饭。
有食堂就不一样了,年轻人、老人都可以选,价格又不高,比外面的快餐便宜很多,租房不用花钱,特别是自助,要省不少人,这人员工资是成本,就拉开距离了。
开业后天天爆满,有愿意吃水饺的,食堂员工就用空余时间,包水饺,放到冰柜里,薄皮大馅,品种繁多,大家都喜欢。
但这个不是家常饭,有特需的,在食堂吃可以,拿回去也行,价格稍微贵一点,它是手工的,很麻烦,太耽搁工夫了,但比外面便宜很多。
“三高“病人的饭也不简单,不是光不放糖,低油、低盐、低脂的问题,还要低热量、血糖指数低的食物和蔬菜及水果。
软硬还不一样,稀了不行,软了不行,老人吃硬的牙口不行,消化系统也不行,你看麻烦不麻烦。
这营养还需要平衡,数量还要控制,品种还不能单一,不能光吃窝窝头和杂粮米饭,炖菜、拌菜经常吃也会烦的,吃个水饺还可以,就是不能吃包子。
吃涮羊肉,可以就是不能吃鸡鱼肉肘丸。丸可以是鸡肉、鱼肉、羊肉等,就是不能有肥油,口味不能咸。
你看这外行马范难还是不难,他让业主逼的要哭了。
2
说来也巧合,有个老人做的直肠癌手术,肠子截去一米多,大便在肠子中停留时间太短,吃凉的,或者凉性食物,还有在肠中不易停留的食物,就会下坠。
结果,老人来食堂吃饭,经常拉裤子,孩子们不干了,说,你们的饭菜不卫生,都是进的便宜食材,就发生争议了。
我们怎么解释也不听,非让卫生防疫站的人员来化验,化验后都合格,他还是不依不饶的。
跟马范吹鼻子瞪眼,拍桌子,说什么也不行,非要去住院,实在不行就法院见,几乎逼的他下跪,我知道后,去劝说。
这业主不但不听,把火发到为身上,说着说着想动手,马范去拉他,他一回头给马范一拳,打的鼻子流血,业主一看麻烦了,这打人可有证据了。
他们的气也消了,我去安慰这饭头,他委屈的呜呜的哭起来,这可是大老爷们,说什么也不干了。
我让医护人员联系肠道专家来小区解释,“短时间内就是这样的,对食物很挑剔,一不注意就会拉裤子,在家庭与食堂没有什么两样,等肠道撑开也许好些,你们知足吧,还没让他挂着粪兜。“
他们才肯罢休。
你说我们冤不冤,这样的事还很多,“三高”病人的事,争议最多,每个人一个样,光指望我们还真不行,必须由医护人员给予配合。
在他们的配合下,研制了杂粮米饭。
杂粮有:糙米、薏米、花生米、高粱米、玉米、荞麦、燕麦组成。
数量比:糙米2、薏米1、花生米2,其它都是1,也就是用手抓或用秤称都是这个比例。。
做法:把这些杂粮米组合放到一个盆里用自来水寖泡4个小时以上,换水3次后,把杂粮米放到电饭锅里,放上水,让水的数量要高出两个平放的手指头的距离,盖好后通电,做法参照焖米饭的做法。
不光是食堂,还是在家,如果你想试试,也可参照此法。
电饭锅自调到保温,待半个小时,凉一会再撑到一个小碗里,与沏好的奶粉一起用餐。
这些米饭一次吃不完,剩下的米饭放到大碗里面,凉凉了放到电冰箱里,每天早晨一碗。
在冰箱里拿出很凉,要用锅热热,热透了再吃,不然怕细菌感染。
这杂粮米饭的好处,好吃有花生米香甜,升糖指数低,热量低,营养高,是糖尿病的首选。
有些老年人吃了感觉不错,数量越吃越多。
街道医疗服务站知道后,给我们联系,他们有任务负责慢性病的管理工作,他们对我们来说没费用,也能符合老人的需求。
但是,有的老人听说后,说我们搞短期行为,与医养结果的理念背道而驰。
医院有雄厚的医疗资源,医疗服务站,咨询可以,打针输液都办不好,不是拿老人做试验品,如果出了事谁承担?
我一想也对啊?不能光顾的那点利益,改变初衷,还是要用医院,还必须带“甲“字的医院,不找三甲医院,成本是关键、服务态度、相互配合也非常重要 。
医院的重视程度也有关,二十四小时值班,需要不断的调整人员,最起码两班倒,应该三班倒,才符合标准,在医院都习惯了,来小区算什么?
谁愿意来?我们只能搞点补贴,调整一下医护人员的情绪,保障这种模式深入进行,让这多方受益的事做好,我感觉还是值得。
3
马范找了几家医院进行对比,感觉有一家医院比较积极。
它是区直甲级医院,是县区医院中最好的,领导的意识较强,有开拓精神,技术力量雄厚,心内、内分泌科是强项,中医针灸、按摩老年病也不错,食疗也比较有研究,他们的职工食堂很有特色,让医护人员吃好,吃的健康。
他们的病号饭,也是按照不同人的需求,准备的多种多样?
马范后来告诉,有点“臭味相投“,相见恨晚的感觉。
可能马范这家伙太夸张了,我对他的话总是有点打折扣。
不管怎么说,马范这家伙还是有点能力的,这个不得不承认。
当然就一拍即合了,大家都把利益放到一边,找更多的结合点,对未来充满信心。
他们派心内、内分泌大夫来小区义诊,对老人进行排查摸底。
有些“三高”人把过去的化验单、B超、CT、心电图等体检报告让大夫看,大夫重新建立了病历。
分期分批的去医院体检 ,实行优惠,按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治疗,白花冤枉钱。
有些病人食疗和药物相结合,合理运动,调整睡眠,减少看手机的时间。
同时,利用话疗的方式,放松心情,无拘无束,少管闲事,不操心,做个自由人。
“三高”病人怕生气,凡是生气,都是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
专业人员做专业的事,大家主动配合,有些人药物减少,运动增多,“三高”指标变好。
有的夸奖马范,“大侄子,麻烦你了,你这个领导,好,好,好!”
马范说:“你老好,我就好,我叫马范,不怕添麻烦。”
现在有五六十个孩子由物业接送,孩子们吃的好,喝的好,睡的好,学的好,与家长衔接的好。
家长不怕早走晚归,让孩子没人管,让自己担心了。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解放了,有了自己的新的生活方式,不用买菜做饭,唱唱歌,跳跳舞,下下棋,说话拉呱,大家高兴的聚在一起。
不断的听从马范的汇报,也经常去现场去看看,也与合作医院院长见见面,思考更深入的合作。
马范不厌其烦的向老人们深透办理医养结合的目标是居家养老,整栋楼组合,大家能动时,一块活动,不能动时有人陪伴。
比养老院要自由、自主,还更省钱,更安全,比顾保姆还上算,孩子们晚上能陪伴。
有人不相信,“你们傻吗?天下乌鸦一般黑,你们难道不为钱?”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5178/5025360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