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袁本初,你要的大将军在此
荀攸带来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曹操的核心幕僚圈中激起层层波澜。
“索要大将军之位?”曹洪一听就炸了,猛地一拍案几,震得杯盏乱跳,
“他袁本初好大的脸!当初董卓祸乱京师,他在哪里?”
“我们浴血奋战平定洛阳、击退董卓、迁都许昌,他又在哪里?”
“现在倒好,伸手就要大将军?我呸!”
曹仁虽未说话,但紧握的拳头和紧绷的面容也显示了他内心的愤怒。
张辽、关羽等将领也面露不乐之色。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是武官的顶峰,总揽天下兵马大权。
若真给了袁绍,曹操如今“录尚书事”总揽朝政的局面将名不正言不顺,处处受制。
荀彧眉头微蹙,看向曹操:
“明公,袁本初此议,名为索官,实为试探。”
“试探朝廷底线,亦试探明公您的态度。”
“若应允,则其气焰更炽;”
“若断然拒绝,恐其以此为借口,兴兵来犯。”
“如今我军虽胜黄巾,然根基未稳,尚不宜与袁绍全面开战。”
郭嘉却慵懒地靠在椅背上,把玩着手中的酒杯,嘴角带着一丝讥诮的笑意:
“文若兄所言甚是,却也不必过于担忧。”
“袁本初此人,好谋无断,色厉内荏。”
“他索要大将军,无非是想要个名分,满足其虚荣,并借此压制明公。”
“既然如此,我们给他便是。”
“给他?”曹洪眼睛瞪得溜圆,“奉孝先生,这……”
郭嘉微微一笑,看向曹操:
“明公,且听嘉言。”说话间,郭嘉俯身至曹操案上。
曹操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已然明白了郭嘉的意图,不由抚掌大笑:
“奉孝知我!他袁本初想要大将军?”
“好!我就给他这个大将军!不过……”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意味深长,
“这朝廷的封赏,岂能只有他一人?”
“太后与陛下久居许昌,深感曹爱卿……呃,深感曹孟德匡扶社稷、安定四方之功,岂能不赏?”
一场针对袁绍的政治反击,就在这谈笑间定下了基调。
翌日,德阳殿(许昌临时宫室)内,气氛庄重而微妙。
曹操率文武百官列班,珠帘之后,何太后与少帝端坐。
袁绍的使者,一名名叫淳于琼的将领(历史上此人确为袁绍部将,且好酒误事),身着华服,昂首阔步上殿,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倨傲之色。
他身后跟着几名随从,抬着一些所谓的“贡品”。
“冀州牧、邟乡侯袁公麾下,淳于琼,奉我主之命,拜见太后、陛下!”
淳于琼勉强行了一礼,声音洪亮,却缺乏应有的恭敬。
“使者平身。”珠帘后传来何太后平静的声音。
淳于琼起身,也不等询问,便径直开口道:
“太后、陛下!我主袁本初,四世三公,名满天下,坐拥冀州带甲数十万,威震河北!”
“近日闻听朝廷迁都许昌,心系社稷,特遣末将前来问安。”
“然,国不可一日无主,军不可一日无帅!”
“如今天下纷扰,贼寇四起,非德高望重、兵强马壮者不能统领天下兵马,安定四方!”
“我主袁公,仁德布于四海,武功赫赫,正是大将军之不二人选!”
“望太后、陛下明察,顺应天意民心,册封我主为大将军,总揽天下军事,则汉室幸甚,天下幸甚!”
这一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却又咄咄逼人,仿佛这大将军之位,非袁绍莫属,朝廷必须答应一般。
殿中不少官员面露怒色,却慑于袁绍势大,不敢轻易出声。
曹操站在班首,面无表情,直到淳于琼说完,他才缓缓出列,语气平淡无波:
“淳于将军此言,似乎有些道理。”
“袁本初名门之后,坐镇河北,确是一方重镇。”
淳于琼见曹操开口,且语气似乎并不强硬,脸上倨傲之色更浓,微微昂头:“曹公明鉴!”
接着,荀彧出列向玉阶行了一礼,接过曹操话锋道:
“太后、陛下,朝廷封赏,自有法度,岂能因一方之请便轻易予夺?”
“更何况,大将军位极人臣,关乎国体,更需慎重。”
他看向珠帘,
“太后,陛下,臣以为,袁本初有功于国,确当封赏。”
“然,曹公自洛阳救驾以来,平定内乱,驱逐国贼,迁都定鼎,新近又剿灭豫州黄巾,使数十万流民得以安置,其功亦不小。”
“若只封赏袁本初,恐天下人议论朝廷赏罚不公。”
淳于琼脸色微变:“此言何意?莫非欲与我主争这大将军之位?”
语气中已带上了威胁。
荀彧哈哈一笑,声震殿宇:“淳于将军误会了!我主岂是争功之人?”
“在下之意,乃是朝廷当秉公处置,既要酬袁本初河北镇守之功,亦需赏曹公拱卫朝廷之劳!”
他不等淳于琼反驳,转身对御阶躬身道:
“太后,陛下!臣斗胆提议,可封袁绍为大将军,兼督冀、青、幽、并四州军事,以彰其功!”
淳于琼一听,脸色稍霁。
虽然“督四州军事”现在还是个空头支票(幽州有公孙瓒,并州混乱,青州也有势力),但大将军的名头到手了。
但荀彧紧接着说道:
“同时,擢升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督内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如故!”
“以酬其卫护社稷、安定中原之功!”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司空,三公之一,地位尊崇!
行车骑将军事,意味着在车骑将军空缺的情况下,代行其职权!
总督内外诸军事,更是明确赋予了曹操实际统御全国军队的权力!再加上原有的录尚书事(总揽朝政)!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袁绍得了个位高却可能被架空的大将军名头。
而曹操却将政治(司空)、军事(行车骑将军事,总督内外诸军事)、行政(录尚书事)三大实权牢牢抓在手中!
名义上大将军地位更高,但实际上,谁掌握朝廷,谁“总督内外”,谁才有真正的发言权!
淳于琼也不是完全的蠢人,稍一琢磨,就品出味道来了,脸色顿时变得铁青:
“荀彧!你……你这是巧言令色,明升暗降!我主岂是……”
“嗯?”这时曹操目光陡然锐利,如同两道冷电射向淳于琼,
“淳于将军!此乃朝廷决议,太后与陛下面前,岂容你咆哮放肆?”
“莫非,袁本初要的不是朝廷封赏,而是想……僭越自立吗?!”
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吓得淳于琼浑身一颤,后面的话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这才想起,这里是许昌,是曹操的地盘!
珠帘后,何太后适时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荀爱卿所言,甚合哀家之意。”
“袁本初、曹孟德,皆乃国之柱石。便依曹爱卿所奏,拟旨吧!”
“臣,领旨谢恩!”曹操躬身行礼,看也不看一旁脸色如同猪肝般的淳于琼。
很快,两份诏书拟好,当庭宣读。
一份封袁绍为大将军,兼督冀、青、幽、并四州军事。
一份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督内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如故。
尘埃落定。
淳于琼憋着一肚子火,却无可奈何,只能灰溜溜地接过那份看似光鲜,实则被摆了一道的诏书。
然而,事情并未结束。曹操接过属于自己的诏书后,再次向御阶拱手,语气转为沉痛:
“太后,陛下!臣还有本奏!”
“近日闻报,大将军袁绍,不思体恤朝廷艰难,不安抚地方百姓,反而擅起边衅,无故兴兵攻打幽州牧公孙瓒!”
“致使幽冀之地,烽烟再起,生灵涂炭!”
“此等行为,与董卓何异?”
“岂是忠臣所为?”
“臣恳请下诏,申饬袁绍,令其即刻罢兵,还幽州以安宁!”
“若其执迷不悟,便是国贼,天下共讨之!”
这一手更是狠辣!
刚刚给了你大将军的名号,转头就以朝廷名义下诏斥责你攻打“汉室州牧”(公孙瓒名义上还是汉臣),把你打成不义之徒!
让你这个新晋大将军,还没捂热乎,就沾上了一身腥臊!
淳于琼听得目瞪口呆,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曹操:
“你……你……曹孟德!你欺人太甚!”
曹操冷冷地看着他:
“淳于将军,莫非觉得朝廷不该过问袁本初擅动刀兵、祸乱百姓之事?”
“还是觉得,袁本初已然位在大将军,便可为所欲为,不将天子诏令放在眼里了?”
淳于琼被噎得哑口无言,再待下去只怕会被活活气死,只得恨恨一跺脚,连基本的礼仪都顾不上,带着随从愤愤离去。
看着淳于琼狼狈而去的背影,德阳殿内,许多忠于曹操的官员都忍不住露出畅快的笑容。
散朝之后,回到司空府(原府邸),郭嘉笑着对曹操道:
“明公今日这番手段,可谓釜底抽薪。”
“袁本初得了虚名,却失了道义,更被明公在官制上稳稳压了一头。”
“以他的性子,怕是气得要在邺城跳脚了。”
曹操淡然一笑:
“虚名而已,他要,便给他。这天下,终究要靠实力说话。”
他随即皱眉,“不过,幽州之事,公孙瓒恐怕撑不了太久。”
郭嘉点头:“明公所虑甚是。”
“袁绍势大,公孙瓒刚愎自用,困守易京,败亡只是时间问题。不过……”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奇异的光彩,
“嘉近日听闻,公孙瓒麾下有一白袍小将,姓赵名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士。”
“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更兼忠义双全,乃世间难得的良将。只可惜,似乎并未得到公孙瓒重用……”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5947/4331879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