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重生六零:从废品站走出的军工大佬 > 第一百七十七章 找病根的人,比治病的更重

第一百七十七章 找病根的人,比治病的更重


卡车底盘碾过冰面的脆响还在耳边,我搓了搓冻得发木的后颈,转头看向后排。

林小川歪在座椅上打哈欠,睫毛上还沾着昨晚的雪渣;朱卫东和老罗挤在一起打呼噜,老罗的蓝布工装袖口磨得发亮,露出里面补丁摞补丁的白衬;苏晚晴抱着《工况图谱》蜷成一团,发梢蹭在封皮上,把"1971修订版"几个字蹭得模糊了。

"都醒醒。"我拍了拍驾驶座靠背,卡车突然的颠簸让老罗猛地撞在挡板上,"咣当"一声惊醒了所有人。

林小川手忙脚乱去扶滑到腿边的电台,苏晚晴揉着眼睛坐直,发顶翘起一撮乱毛——这模样倒像极了三年前她蹲在废料堆里翻旧图纸时的样子。

"说个事儿。"我从大衣内袋摸出笔记本,封皮边缘已经起了毛边,"昨晚修液压泵用的密封圈,记得不?"朱卫东挠了挠后颈:"咋不记得?

您让老周剪雨靴改的那个。

原厂件还在秦岭火车上卡着。"

我翻开笔记本,纸页间飘出张皱巴巴的领料单。"这密封圈是上个月从307化工厂进的货。"我指着单子上的红章,"可你们看——"手指划过最近半年的记录,"上个月甘肃雷达站继电器烧了,用的是同批次酚醛树脂;前两个月新疆卡车离合器打滑,摩擦片原料也标着307。"

苏晚晴的手指突然顿在图谱上。"三个月前"火种工具包"断供橡胶圈,您追着查过原料调拨单......"她声音轻得像雪粒子,"就是307化工厂被调去支援化肥项目,民用橡胶线停了?"

"对。"我合上笔记本,指节叩了叩硬壳封面,"这些零件没上战场,先病了。

不是质量差,是它们的"生长环境"变了——原料被调走,工艺被简化,可验收标准还是老样子。"林小川凑近看了眼本子,喉结动了动:"那咱们之前修的那些......"

"都是治标。"我望着窗外泛白的天际线,雪地里的树影像被冻硬的刀,"真正的病源是这套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体系。

修一百次不如找出让机器生病的"气候"。"

卡车碾过铁轨时猛地一震,苏晚晴怀里的图谱"啪"地掉在老罗腿上。

老罗揉着撞疼的额头捡起本子,突然眯起眼:"林总,您看这页——"他翻到"液压系统维护"章节,边角贴着张泛黄的便签,"七年前您在废品站写的:"密封件寿命不单看材质,得问原料从哪来,炉子烧了几炉,工人有没有戴手套"。"

我喉咙突然发紧。

七年前的冬夜,我蹲在废品站的铁皮棚里,用冻红的手指在烟盒背面记这些破规矩时,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要拿它当武器。

"回厂后,把近三年的《成果登记卡》和《沉默方案集》全调出来。"我搓了搓冻僵的手指,"朱师傅带老罗查机械口,小川跟晚晴理电子类。

重点标那些被打回"不符合规范"的提案——尤其是环境适应性改造的。"

西南厂的红砖墙在晨雾里露出轮廓时,苏晚晴突然抓住我胳膊。

她的手隔着两层布还凉得刺骨:"我想起来了!

去年三车间老陈提过"高寒区继电器防潮罩",说用牛皮纸浸桐油能防盐雾。

技术科批的是"不符合军工标准",可上个月西藏兵站就是拿这法子保住了三台电台。"

"记下来。"我望着厂门口飘起的红旗,"这些被驳回的"土办法",往往是基层拿血换的经验。"

厂部档案室的铁皮柜"吱呀"打开时,晨雾刚散。

苏晚晴踮脚抽档案盒,蓝布工装的腰绳松了也顾不上系;朱卫东蹲在地上翻登记卡,老花镜滑到鼻尖,每翻一页都用袖口擦一下;林小川抱来一摞《沉默方案集》,封皮上的灰尘呛得他直咳嗽。

老罗突然"嘿"了一声:"看这个!

六五年李师傅提的"发动机活塞环抗硫处理",说土炼柴油含硫高,得改热处理温度。

当时批的是"无数据支撑"——可东北林区那几台发动机,不就是因为掺了土柴油才磨损超标?"

林小川的笔在本子上戳出个洞:"咱们一直在灭火,却没人给防火墙刷漆。"他声音发闷,像被什么堵着,"那些被打回去的方案,要是早用上......"

"现在用上。"我把最后一摞档案推给苏晚晴,"启动"百机预检计划"。

但不是常规巡检——学流行病学调查,建设备病理库。"我抽出支铅笔,在她本子上画了个圈,"抽一百台服役五年以上的关键装备,按地理和使用强度抽样。"

"测振动、温湿度、油液成分......"林小川掰着手指头数,"可咱们没那么多精密仪器啊?"

"用工人能操作的法子。"我指了指他磨破的袖口,"棉布擦油看色差,锤子敲壳听回音,手掌贴壁感温变——这些比仪器准。"

一周后,林小川抱着一摞报告冲进防空洞时,我正对着新挂的"风险迁移图"发呆。

他的棉帽歪在脑后,军大衣上沾着草屑:"林总!

青藏的电台接插件有盐碱结晶,是牧民存奶渣挥发的氨气腐蚀;东北发动机活塞环磨损,因为掺了高硫土柴油;西北仪表漂移......"他咽了口唾沫,"是昼夜温差大,焊点疲劳微裂。"

苏晚晴的手指在图上移动,从青藏高原的蓝点划到东北的红点,再到西北的黄点:"这些隐患,上级通报里从来没提过。"

"因为它们藏在"正常损耗"的帽子底下。"我翻开《看不见的敌人》报告,首页贴着张旧照片——是去年冬天,西藏兵站战士用牛皮袋裹着电台的样子,"可基层早有土对策:牛皮袋隔氨气,旧袜子挡尘,蜡封焊点防裂......"

防空洞的灯泡突然"滋啦"响了两声。

广播里传来通讯员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西南厂林钧同志请注意,内蒙古协作点紧急通知——新式通讯模块批量失效,初步判定材料应力隐裂......"

苏晚晴猛地抬头,眼睛亮得像星子:"和咱们报告里西北焊点的问题......"

"同源。"我盯着地图上新增的红点,指尖在"高硫燃料污染带"上顿了顿,"三年前只是零星几台,现在连成一片。

再不管,三年后战区发动机全得提前报废。"

林小川把报告往桌上一放,袖口沾的草屑簌簌掉:"那咱们现在......"

"组建"火种流动档案馆"先遣队。"我抓起笔在工作日志上写下第一条指令,墨迹在纸上晕开个小团,"明天出发,去草原深处。

把牧民的牛皮袋、战士的旧袜子、老工人的蜡封法——"我抬头看向他们,晨光从通风口漏进来,照得苏晚晴的乱发泛着金,"全收进档案馆。

让这些"土办法",变成能救机器命的"处方药"。"

防空洞外的风突然大了。

我听见铁皮挡板被吹得"哐当"响,混着远处锅炉房的汽笛声。

林小川搓了搓手,把报告往怀里拢了拢;朱卫东摸出烟盒,刚要掏烟又放下——苏晚晴最烦他在档案堆里抽烟;老罗蹲在地图前,用铅笔在"草原深处"那个位置画了个小旗,像在给迷路的孩子标回家的路。

墙上的挂钟"当"地敲了六下。

我望着通风口外泛白的天空,风卷着雪粒子打在铁皮上,发出细碎的响。

明天这时候,先遣队的卡车应该已经碾过草原的晨霜了吧?

不知道那里的风,是不是也这么冷。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6374/11110945.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