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重生六零:从废品站走出的军工大佬 > 第一百六十六章 破烂堆里出真章

第一百六十六章 破烂堆里出真章


电话那端的杂音里,西南厂李厂长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林总,刚接到部里加急通知,说咱们工具包里用的猪膀胱密封圈是‘非标物料’,要求立即暂停发放。”我握着听筒的手紧了紧,后颈冒起薄汗——前天刚拿到民间智慧基金的批文,这把火才烧起来,怎么突然就有人要往灶里泼冷水?

“具体说什么?”我问。

“说‘未经理化分析擅自替代,影响军工品质’。”李厂长叹口气,“质检科的老周急得直拍桌子,说咱们的土办法在山沟里用得好好的,怎么就成问题了?”

我放下听筒时,林小川正扒着门框往里探,蓝布工服前襟沾着油点子,跟半个月前报橡胶断货那会儿一个样。

“林总!”他冲进来,鞋跟在水泥地上刮出刺啦声,“我刚去传达室看了文件,质疑是国家级检测中心发的!”他把牛皮纸袋拍在桌上,封皮印着“特急”两个红字,“上面写‘不得因猎奇式创新降低装备可靠性’,还画了着重线!”

我翻开文件,墨迹未干的批注刺得眼睛疼。

苏晚晴不知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后,发梢沾着档案室的灰尘:“他们要的是数据,不是故事。”她指尖点着“理化分析”四个字,“咱们之前用的是工人反馈,可检测中心要的是温度、压力、抗老化的具体数值。”

林小川急得直搓手,工装口袋里的铅笔头都快被揉断了:“这不是刚松绑又上锁?前天还说要转化民间智慧,今天就说非标违规——”

“小川。”我按住他肩膀,掌心能感觉到他肩胛骨绷得发硬,“你去把朱师傅、老罗喊来。”我转向苏晚晴,她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淬过的钢,“晚晴,你帮我查三本书:《橡胶密封件性能测试标准》《非金属材料耐油实验规程》,还有五八年那期《机械制造》里的土法检测案例。”

半小时后旧仓库的灯泡晃起来时,朱卫东裤脚沾着焊渣,老罗背着他那掉漆的工具箱,林小川抱着三厚本翻得卷边的旧书。

霉味混着铁锈味钻进鼻腔,我扯下墙上积灰的挂历,用粉笔在中间画了个圈:“检测中心要数据,咱们就给数据。”

老罗把工具箱往桌上一墩,金属碰撞响成一片:“青海、湘西、内蒙古的试点点我都联系上了,明天就能把用了三个月的土制密封件寄回来,连正常损耗的旧件一并捎上。”他掏出个油纸包,里面裹着块深褐色的胶状物,“这是青海牧民刚寄的骆驼胶,还带着草原的土腥气。”

朱卫东蹲在地上,用羊角锤敲着块从旧雨靴上剪的橡胶片:“我让陈铁柱带着锻工组翻了半个月废料堆,找了二十种可能的替代材料,橡胶、皮料、再生胶……都标好使用地点和工况了。”

林小川把《机械制造》拍在桌上,书页哗啦啦翻到折角处:“五八年大炼钢铁那会儿,工人用报废的万用表改装过应力测试器!”他眼睛亮得像刚擦过的灯泡,“咱也能拿旧示波器改!”

我摸着下巴上没刮干净的胡茬。

窗外的杨树叶子沙沙响,像极了六二年在废料堆里翻零件的动静。

“老罗,你负责收样本。”我指了指他的工具箱,“每个密封件都要记清使用时长、环境温度、介质类型——让工人师傅在包装纸上直接写,比填表格实在。”

“朱师傅,”我转向蹲在地上的人,“旧仓库腾间防尘棚,你带锻工组把报废的示波器拆了,改装成简易应力测试台。再找三台旧冰箱,拼个恒温湿箱——温度范围从零下四十度到零上八十度,覆盖全国所有协作点。”

朱卫东抬头笑,眼角的皱纹里沾着铁屑:“咱们这是要开实验室?”

“不。”我扯下工装袖口的油布,在桌上铺开画草图,“实验室要的是精密仪器,咱们要的是工人的手。”我画了五个并排的方框,“同一台设备、同一个操作人、同一种工况,交替用标准圈和土制圈,记录漏油频次、更换周期,还有……工人拧螺丝时的手感。”我敲了敲最后一个方框,“手是最诚实的测量仪。”

林小川突然拽我袖子:“那数据怎么记?”

“让工人自己记。”我从口袋里摸出半截铅笔,“每人发个油布本,漏一次油画道竖线,换密封件时记日期。”我想起河南点那个用旧自行车内胎做再生胶圈的老师傅,他在反馈表上用歪扭的字写:“这圈摸着软乎,可扛造。”嘴角不自觉往上勾,“他们的手比仪器懂设备。”

七天后清晨,旧仓库的灯泡还亮着。

林小川抱着一摞油布本冲进来,封皮沾着机油和泥点:“林总!南方高湿环境的猪膀胱圈,平均寿命超标准圈18%!”他翻到内蒙古那页,手指戳得纸页发颤,“羊胃复合垫在零下三十度没裂,原厂橡胶圈冻得跟玻璃似的!”

老罗举着个玻璃罐凑过来,里面泡着两块密封件:“河南的再生胶圈,在柴油里泡了半个月,膨胀率才3%——军规是5%!”他喉结上下滚动,“那老师傅用旧内胎加废机油硫化的,成本才两分钱!”

我翻着油布本,纸页上有钢笔字、铅笔印,甚至用红漆描的标记。

有个湘西的工人写:“猪膀胱晒得太干会硬,得在湿度大的地儿多放两天——我老伴儿腌梅干菜就这么弄。”字迹歪歪扭扭,却比任何实验报告都烫人。

苏晚晴捧着一沓照片走进来,相纸还带着暗房的药味。

她把照片摊开:左边是原厂橡胶圈三个月后碳化的裂痕,右边是配猪膀胱圈的继电器,触点依然锃亮。

“我带着这些去北京。”她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光,“不带PPT,带箱子。”

三天后她从北京回来时,提箱的锁扣沾着火车上的铁锈。

“检测中心的老专家摸了半小时羊胃垫。”她把提箱往桌上一放,金属碰撞声惊得林小川跳起来,“他说‘我们缺的不是标准,是看见真实的眼睛’。”她掏出份文件,封皮盖着鲜红的公章,“允许在非核心系统中试用经验证的替代方案。”

当晚的防空洞飘着霉味,墙上挂着新地图,用红笔标满协作点。

朱卫东举着煤油灯,火光在他脸上跳:“河南那个点,再生胶圈的法子能推广不?”

“推广不是目的。”我指着河南的红点,“咱们要教会他们怎么想问题。”我转向林小川,他正盯着地图上的红点发愣,“下一批夜校学员,优先选自己改过工具的人——脑子活的,比底子好的更值得教。”

林小川接过我递的名单,手指在“王铁柱(河南锻工组,自制再生胶圈)”那行顿了顿:“夜校教室定在哪儿?”

“厂区礼堂偏厅。”我摸出怀表,月光从通风口漏进来,在表盘上洒了层银粉,“第一课……定在本周末晚上。”

窗外传来巡夜的哨声,混着远处车间的汽锤响。

林小川把名单折成方块塞进兜里,眼睛亮得像当年在废料堆里发现宝贝那会儿。

我望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忽然想起六二年冬天,我蹲在废料堆里翻生锈的螺栓,冻得发僵的手触到块带纹路的铁皮——那是台旧机床的齿轮箱,后来修好了,成了我在红星厂立住脚的第一把火。

有些火,才刚烧旺。有些种子,该发芽了。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6374/11110956.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