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1918:红星闪耀德意志 > 第142章 西克特的思想改革之路1

第142章 西克特的思想改革之路1


1919年6月,汉斯·冯·西克特将军——这位曾被视为帝国军队未来之星的职业军人,此刻正裹着沾满泥污的大衣,蜷缩在一处半坍塌的指挥所里,听着远处依稀可辨的、属于韦格纳人民革命军的广播喇叭声。

声音穿透雨幕,清晰地传来关于“土地”、“面包”与“结束容克军阀战争”的承诺。

自韦格纳在304高地举起反旗,并如燎原之火般席卷东部以来,西克特便奉命率领他残存的、忠诚于旧帝国的“临时政府”部队进行阻击。

起初,西克特自信满满,认为这不过是一群缺乏纪律的叛军乌合之众。

他运用着纯正的参谋部战术,试图分割、包围,甚至策划了几次漂亮的反击。

但形势的演变超乎了西克特的预料。

西克特先是发现,对面革命军的炮火异常精准,仿佛能看穿他的部署。紧接着,部队的补给线开始频频遭到小股、却极其专业的部队渗透破坏,手段狠辣果决,最让西克特心惊的是己方士气的瓦解。

起初只是个别的逃兵。然后就是小队规模的士兵在夜间丢弃阵地,跑向对面。

溃兵们不但带走了武器弹药,还带走了西克特部队的战线部署情报和部队残存的士气。

西克特试图用严厉的军法震慑——当众处决了几名被抓回的逃兵,但效果寥寥。

他亲耳听到战壕里士兵们的窃窃私语:

“韦格纳主席说了,战争已经结束,为什么还要我们为那些容克老爷和资本家去死?”

“我家乡在进行土地改革,我家分到了地!我还在这里守着这该死的烂泥塘做什么?”

“人民革命军那边,军官和士兵一样的平等……”

对面阵地上广播里那个冷静而充满说服力的声音,配合着前线革命军士兵

“兄弟们,过来吧,这里没有饥饿和不公!”

的喊话,像无形的凿子,一点点瓦解着西克特的部队。

最终,西克特精心布置的防线,在人民革命军一支以原帝国精锐老兵为骨干的突击部队面前被悍然撕碎。

在最后关头,西克特试图组织部队有序撤退,却发现退往柏林的道路已被切断。

西克特只记得最后时刻,他拔出手枪,想要履行一个普鲁士军官最后的职责,但一名跟随他多年的老士官死死抱住了他,哭喊着:

“将军,不值得了!弟兄们都不想再死了!”

那一刻,西克特看着周围士兵们麻木或期盼的眼神,他颓然放下了手枪。

被俘后,西克特和一群校级军官被分开看管,押解着在泥泞中行军。

西克特开始预想着最坏的结果——像那些被捕获的反革命头目一样,在简陋的审判后公开处决。

每一次看守的脚步声靠近,都会让西克特的心头一紧。夜晚,他躺在潮湿的草堆上,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革命歌曲,回忆着自己辉煌的军旅生涯,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和对自己信念崩塌的茫然。

然而,西克特预期的处决并未到来。几天后,他和几名高级军官被带上了一辆遮盖严实的卡车。一路颠簸之后,卡车停下,帘布掀开,西克特惊讶地发现,自己被带到了了柏林军官学校的大门前。

这座西克特无比熟悉的、培养出无数帝国精英的庄严建筑,此刻悬挂着红黑相间的德意志人民共和国旗帜,门口站岗的士兵穿着人民革命军的新式制服,眼神锐利地审视着他们这一行狼狈的俘虏。

军官们被沉默地引了进去带到了原本用作学员集会的大礼堂。礼堂内光线明亮,昔日的皇家徽记已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简洁的苏维埃标志和革命标语。这里临时布置成了登记与甄别中心。

长长的队列蜿蜒前行,队伍里都是和西克特一样被俘的军官,西克特在人群中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

那边是前皇太子集团军的参谋长,冯·洛索夫将军,他标志性的单片眼镜不见了,眼神有些空洞;不远处是才华横溢但脾气火爆的战术专家,冯·塞克特上校。

西克特还看到了稳健的防御战专家,冯·阿尼姆少将,以及许多曾在总参谋部共事或在不同部队担任指挥的老朋友、老同僚。

队列缓慢移动,登记流程严格而高效。

“姓名,原部队,原军衔。”

登记军官头也不抬,声音平淡的问道。

“汉斯·冯·西克特,临时政府东线集群,将军。”

登记员抬头看了他一眼,在表格上做了个标记,继续问:

“专业技能,例如,参谋业务、兵种特长、是否接受过特殊技术训练(如通信、后勤、装甲车辆)?”

西克特略微迟疑,还是回答:“总参谋部业务,战略规划,步兵战术。”

“下一个问题:对被俘和当前局势的态度?简要陈述。”

西克特选择了最谨慎的回答:

“作为军人,我服从于我所效忠的政府。对于现状,我……需要时间理解。”

登记员没有追问,只是记录下来。然后,旁边那名内务委员会人员开口,声音更冷:

“是否愿意学习新德国的法律法规和人民军队的准则?这是你们后续待遇的关键。”

“……愿意。”西克特知道此刻没有别的选择。

“好的,西克特将军,请到那边等候进一步安排。下一个!”

在西克特所在的队列旁边,另一列队伍也在缓慢移动,登记的对话声不时传来。

西克特以其职业军人特有的观察力,捕捉着那些年轻面孔的信息,并根据他们报出的部队番号和经历,迅速在心中勾勒出他们在一战中的轨迹。

一位气质沉静、目光深邃的年轻军官走到了登记桌前。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原姓  Lewinski。近卫步兵第2团,上尉。”

西克特微微颔首。

近卫步兵第2团,威廉皇帝的御林军,战争爆发时最先投入西线的精锐之一。

这个年轻人是从那里起步的,经历了1914年血腥的运动战,在比利时和马恩河见识过战争的残酷,并在波兰负过伤。

“……曾先后在第10、第12、第2集团军参谋部任职,战争末期于总参谋部参与作战计划制定。”

东西两线的集团军参谋部经历,直至最高统帅机构!

西克特立刻明白,这意味着曼施坦因亲身参与或目睹了从加里西亚突破到凡尔登炼狱,再到1918年春季攻势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的策划与执行。

他熟悉整个战争的宏观图景和各战区的特性。

当被问及对当前局势的看法时,曼施坦因的回答谨慎而富有战略性:

“德国处于前所未有的地缘困境中,生存下去并重建力量是首要目标,这需要最清醒的头脑和最现实的策略。”

西克特暗忖,这是一个已经用整个战争磨练出来的、具备战略视野的参谋天才,他的价值远超其军衔。

紧接着,一位身形精干、眉宇间带着思索神色的军官上前。

“海因茨·古德里安。第5骑兵师,通信军官(信号军官),上尉。”

第5骑兵师,东西两线的救火队。

西克特知道,作为该师的通信军官,古德里安必须确保在快速机动的作战中,命令能够上传下达。这让他对指挥体系的神经——通信,有着切肤之心的理解。

果然,在陈述专业技能时,古德里安的回答超出了西克特的想象:

“……专注于研究如何提升部队的机动性与打击速度,认为可靠的通信联络与摩托化运输是突破堑壕僵局的关键。”

古德里安的话语中带着一种基于实践经验的坚信。

西克特意识到,这个年轻人是从骑兵的机动性出发,结合了现代通信技术,正在构想一种全新的、速度更快的战争模式。这是一个拥有技术洞察力和战术前瞻性的“革新者”。

最后一位军官走上前,

“埃尔温·隆美尔。符腾堡山地营,上尉。”

这个名字和单位让西克特精神一振。

符腾堡山地营,一支以高超的步兵战术和坚韧不拔著称的精锐部队,在阿尔贡、孚日,尤其是在意大利战线的表现堪称传奇。

而隆美尔本人,正是这传奇的核心。他因在1917年卡波雷托战役中,率领部队大胆穿插、奇袭马塔尤尔山,俘获成千上万意军并缴获大量火炮的卓越战功,获得了至高功勋勋章——这是帝国军队对军官个人勇武、领导才能  的最高认可。

登记员按惯例询问,隆美尔的回答简洁而自信:

“擅长山地与渗透作战,主张前线指挥和决定性突破。战术的核心在于速度和出其不意。”

西克特看着这个年轻人,一个为现代战争的战术层面而生的天才,他的能力早已在尸山血海中得到了最无情的验证。

这些年轻的面孔,带着各自在一战中用血与火铸就的经验和独特的军事禀赋,如今和他这个前陆军总局局长一样,成为了新德国的俘虏。

西克特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对往昔的追忆,有对未来的迷茫,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好奇——这个红色的政权,将如何对待,又如何使用这些被时代洪流裹挟而来的、锋利而危险的“武器”?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6678/42072736.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