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德俄铁路的正式竣工和德俄德资源交换会议
就在奥匈牙利的战局趋于稳定之际,一条关乎红色德国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钢铁动脉,终于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连接梅梅尔地区、穿越立陶宛走廊在德军“护路部队”的严密保障下直达苏俄边境的“兄弟之路”铁路,其第一期关键路段宣告建成通车了。
这条在政治压力和军事威慑下艰难诞生的铁路,其意义远不止于战略通道,更迅速成为了德俄经济上的生命线。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一间会议室内。
列宁坐在长桌尽头,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交通人民委员部和军事部门的负责人。墙上巨大的地图清晰标示出苏俄内战的主要战线和千疮百孔的铁路网。
“……情况就是这样,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同志,”
交通人民委员拿着一份报告,语气沉重的说道,
“南方的白匪军虽然被击溃,但溃兵和土匪仍在利用交通不便来袭扰红军。伏尔加河流域的粮食难以快速运往莫斯科和彼得格勒,乌拉尔的矿石和顿巴斯的煤炭运输效率极低。
最重要的是——西伯利亚铁路的关键路段损坏严重,如果我们不能迅速修复并增强运力,就无法有效向远东投送力量,应对那里的残余反革命势力和资本主义干涉军的威胁。”
交通人民委员指着地图上几条用红色虚线标出的、代表中断或运力不足的铁路线:
“我们的机车数量严重不足,且大多老旧不堪。钢轨、枕木、道岔……一切都需要更换和补充。没有畅通的铁路,我们的粮食征集制无法有效落实,工厂得不到原料,军队无法机动。”
列宁专注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看向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的代表:
“我们自己的工厂,能生产出多少急需的铁路设备?”
委员无奈地摇头:
“非常有限,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同志。大部分相关工厂在内战中遭到破坏,技术工人流失,原料匮乏。短期内,依靠我们自己,无法满足恢复全国铁路网的最低需求。”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同志们,看来我们面前摆着一个看似简单,却关乎苏维埃政权生死存亡的问题——我们需要钢铁的血管,需要机车,而这些东西,我们自己暂时还造不出来。”
列宁的目光转向窗外,仿佛能穿透千山万水,看到西方的那个红色兄弟政权。
“但是,”
列宁的声音提高,“德国的同志们有!卡尔·韦格纳他们在鲁尔区和柏林保住了相当一部分工业能力,尤其是机械制造和铁路设备生产。兄弟之路已经通到了我们门口,这不仅是战略通道,更应该是经济命脉!”
列宁环视众人,做出了关键指示:
“我们必须放下不必要的矜持和教条主义的争论。当前,生存和巩固政权高于一切。德国同志需要粮食和工业原料来稳定他们的社会,我们需要工业设备来修复我们的国家,尤其是铁路!这是一场基于现实利益的、也是符合国际主义精神的交换。”
列宁最终拍板:
“立刻组织一个精干、务实的贸易代表团,由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格里申同志负责。他熟悉经济事务,也懂得谈判。代表团的任务很明确:用我们仓库里的小麦、林场里的木材、地下的矿石和石油,去换取德国人的机床、机车头、钢轨和一切能帮助我们恢复交通运输的工业设备!告诉格里申,谈判要灵活,要务实,时间不等人!”
几乎在“兄弟之路”铁路宣告具备全线通行能力的第一时间,苏俄政府全权代表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格里申,便率领着一个囊括了技术专家、翻译和安保人员的贸易代表团,乘坐专列,风尘仆仆地抵达了柏林。他们带来了列宁和苏俄中央的迫切期望,也带来了长长的需求清单。
简单的欢迎仪式过后,在人民宫一间布置庄重的会议室内,双方展开了紧张而富有成效的谈判。
德方以经济人民委员鲁道夫·希法亭为首,辅以工业和贸易部门的专家,韦格纳虽未直接出席,但密切关注着每一步进展。
格里申委员开门见山,语气带着俄国人特有的直率,透露出对德国工业能力的渴求:
“希法亭同志,各位德国的委员同志。我们苏维埃俄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拥有你们急需的粮食、木材、石油以及各种有色金属矿产。但我们缺乏将这些资源有效开采和利用的设备,更缺乏重建被战争破坏的工业所必需的机床、机车和精密机械。”
希法亭的回应得同样直接:
“格里申委员同志,德意志人民共和国拥有你们所需的工业制造能力。
我们的工厂正在恢复,可以生产优质的机床、内燃机、铁路设备和部分化工设备。但我们缺乏维持工厂运转和人民生存的原料与粮食。基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和互利共赢的原则,我们愿意与苏俄同志开展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绕过不必要的金融壁垒。”
谈判的核心在于交换的比例和品类。德俄双方专家团队的数据和清单堆叠如山。
格里申率先开口,手指点着德方的设备清单:
“希法亭同志,贵方提出的交换比例,我们认为有待商榷。比如,一台你们标号‘Heckert FA 400’的中型铣床,要换取我们两百五十吨的乌克兰一等黑麦?这个价格太高了。我们的粮食是农民一颗汗珠摔八瓣种出来的,是活命的东西。”
希法亭的语气平稳但毫不退让:
“格里申委员同志,我理解粮食的宝贵。但请你也看看我们提供的机床。
它代表着德国工人最高的技艺水平,能够加工出精密的武器零件、机械部件,它能帮助你们的工厂恢复生产,创造持续的价值。
一台机床的使用寿命是数十年,它产出的价值远非一次性的粮食消耗可比。
两百五十吨,是基于它所能替代的贵国至少五十名高级技工一年的劳动价值,以及其本身材料和技术的价值计算出来的。这很公平。”
格里申摇了摇头:
“一百五十吨。我们最多能接受一百五十吨小麦换一台这样的机床。要知道,现在国际市场上……”
“国际市场?”
希法亭轻轻打断他,嘴角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委员同志,如果我们都能自由地从国际市场购买所需的东西,今天你我就不会坐在这里了。
正是封锁和共同的困境,让我们成为了彼此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选择。两百三十吨,这是我们的底线。想想机床能为你们的工厂带来的效率提升。”
经过几轮拉锯,最终,一台中型机床与两百一十吨乌克兰黑麦的交换比例被确定下来。
轮到希法亭出价了:
“格里申委员同志,一台全新的BR 86型货运蒸汽机车,我们要求交换八千立方米的优质西伯利亚松木,或者一千两百吨巴库原油。”
格里申几乎跳起来:
“不可能!八千立方米木材?那几乎是一片森林!一千两百吨原油?你们这是在抢劫!一台机车头而已!”
“而已?”
希法亭身边的工业专家开口道,
“委员先生,这台机车头包含了超过两万个零件,需要数百名工人耗时数月才能完成。它一次能拉动上千吨货物,昼夜不停。
它能将乌拉尔的矿石运到莫斯科,将顿巴斯的煤炭运到彼得格勒!它带来的物流价值,远超静态的木材和原油!八千立方米木材,还不够铺设五十公里铁路的枕木!”
格里申据理力争:
“但我们提供的是基础资源!是直接能从地里、林子里拿出来的!你们的机车头是造出来的,可以持续生产!五千立方米木材,或者八百吨原油,这是我们能接受的极限了。”
“七千立方米木材,或一千一百吨原油。”
希法亭顿了顿,
“委员同志,没有我们的机车头,你们的木材和原油可能大部分都只能烂在原地,无法变成支撑你们政权的力量。我们所要求的,仅仅是其价值的一小部分。”
又是一番激烈的争吵、计算和妥协。最终,一台机车头的价格被定在六千五百立方米木材或九百五十吨原油。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6678/42177723.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