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1918:红星闪耀德意志 > 第134章 德俄德资源交换会议2

第134章 德俄德资源交换会议2


就在工业设备和资源交换的比例大致敲定,会议室气氛稍缓之际,苏俄代表格里申委员身体微微前倾,手指在清单上轻轻敲了敲,缓缓说道:

“希法亭同志,关于物资交换,我们还有一个额外的、但同样紧迫的需求。”

格里申委员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德方代表的反应,

“众所周知,我们苏维埃俄国广袤的领土上,内战尚未完全平息。远东地区还有白卫军残部和外国干涉军需要清理,辽阔的后方也需要武装工农赤卫队以维持秩序、镇压反革命破坏。我们急需武器装备,大量的、能够快速形成战斗力的轻武器装备。”

格里申委员的目光直视希法亭,提出了核心请求:

“我们了解到,贵国军队正在进行整编,想必会替换下一批库存武器。我们希望能用我国的初级产品,交换这批武器,尤其是步枪和弹药。这对于我们巩固政权、彻底结束战争状态至关重要。”

希法亭与身边的助手交换了一个眼神。这个问题他们早有预料,也做好了预案。清理旧武器库存换取急需资源,本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我们理解苏俄同志面临的特殊困难,”

“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要求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经过初步清点,我们确实可以拿出一批库存的1888式委员会步枪,以及配套的弹药。”

格里申皱着眉头:

“希法亭同志,我们很感激贵方愿意提供武器装备。但1888式……这毕竟是上一代的武器了。它的价值,恐怕要重新评估。”

希法亭早已料到这一点,冷静的回应:

“格里申委员,武器的新旧,取决于它是在谁的手里,以及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15000支能立即分发给战士的步枪,加上250万发保证它们能打响的子弹,在战场上意味着什么,您比我更清楚。

它们可以武装起数个满编的步兵师,用于巩固后方、清剿土匪、或者装备新兵以轮换前线精锐部队。

这对于你们彻底结束内战、稳定局势的价值,是无法用简单的‘新旧’来衡量的。”

希法亭抛出了关键条件:

“我们可以以一个‘友好’的价格提供这批武器——每支步枪配200发子弹,换取20公斤铜锭或等值的锰矿石。同时,为了确保这批武器和未来我们可能提供的更多装备,能在贵方的战场上持续发挥作用,我们希望贵方能在首批石油供应中额外增加五千吨,并保证后续铜、锰等关键矿石的供应能优先满足我方的工业需求。

这是我们两国国防工业能够长期、稳定协作的基础。”

格里申快速计算着,15公斤铜换一条能立即使用的枪,虽然单价不菲,但考虑到巨大的数量和紧迫的需求...。这批步枪的数量庞大,确实能解燃眉之急。而石油和矿石,虽然是战略资源,但眼下尽快结束内战、统一国家才是首要目标。

“……每支步枪加150发子弹,换15公斤铜锭。”

格里申最终还价。

“可以。但锰矿石的供应优先级必须写入附件。”

希法亭果断拍板。

希法亭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原本紧绷得如同琴弦的气氛,仿佛瞬间松弛了下来。

双方团队成员,无论是德国的经济专家还是苏俄的资源顾问,都不约而同地轻轻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持续数日的争吵和算计,终于在这一刻,达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条款。

希法亭脸上露出一丝浅淡的笑意,他主动向格里申伸出手:

“格里申委员同志,合作愉快。”

格里申也站起身,用力握住希法亭的手,他的脸上也松弛下来:

“希法亭同志,这是一次艰难但富有成果的合作。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

细节已定,双方的文书人员立刻着手,将敲定的所有条款、比例、附加条件,用严谨的法律和外交辞令,工整地誊写在正式的合作协议文本上,一式两份,分别以德文和俄文书写。

签署仪式被安排在人民宫一间布置得庄重而简朴的厅室内。正墙上交叉悬挂的德意志人民共和国红旗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镰刀锤子旗,已然昭示了这场仪式的分量。韦格纳亲自出席了签署仪式,他的到来,无疑提升了此次协议的政治层级。

韦格纳站在一旁,看着希法亭和格里申分别代表两国在厚实的协议文本上,用黑色的墨水钢笔,在指定的位置签下自己的名字。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在寂静的厅室内显得格外清晰。随后,双方交换文本,再次签署。当两份文件都完成了签署和交换程序后,现场响起了礼节性的、但充满诚意的掌声。

韦格纳走上前,首先与格里申委员握手。

“格里申委员同志,请转达我对列宁同志以及苏俄人民的问候。这条‘兄弟之路’现在不仅铺通了铁轨,更流淌起了合作的血液。这是一个开始,一个坚实的开始。”

格里申郑重地点头:

“我会的,韦格纳主席。苏维埃俄国永远不会忘记在困难时期伸出援手的朋友。”

接着,韦格纳转向希法亭和同志们继续说道:

“同志们,我们今天签下的,不仅仅是几万吨粮食、几千吨石油和矿石的交换清单。我们签下的,是打破封锁的希望,是共和国工业脉搏再次有力跳动的保障,是我们无产阶级政权能够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中,自力更生、站稳脚跟的宣言!感谢大家的努力,历史会记住这一天。”

仪式结束后,双方代表再次合影留念。镜头下,希法亭与格里申的脸上带着谈判成功后的释然与对未来的期待,手持协议文本,站在两位旗帜中间。

仪式结束后,按照外交惯例,在东道主的安排下,一个非正式的小型酒会在人民宫的另一个房间举行。

气氛比谈判桌上轻松了许多,为连续数日精神高度紧张的双方代表提供了一个舒缓神经的机会。

起初,大家只是举杯互致祝贺,谈论一些泛泛的国际形势。但随着几杯伏特加下肚——这是德方特意为苏俄代表团准备的——格里申委员那张平日里如同西伯利亚冻土般冷峻的面孔,渐渐松弛、泛红。

格里申端着酒杯,找到了正与助手低声交谈的希法亭。

“希法亭……我亲爱的同志,”

格里申的话语带上了一丝粘滞感,拍了拍希法亭的肩膀,

“你们……你们不知道,你们这些机床、机车头,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希法亭敏锐地察觉到了格里申状态的变化,他不动声色地让自己的助手离开,然后微笑着与格里申碰了一下杯:

“这意味着合作与互助,格里申同志。”

“互助……是的,互助。”

格里申重复着这个词,眼神有些迷离地望向窗外柏林的夜空,声音压低了,

“但你们这里是……秩序,恢复,希望。而我们那里……唉。”

格里申猛地灌了一口酒:

“你们要的粮食……那三万……不,五万吨黑麦,是我们从伏尔加河沿岸农民嘴里……近乎抢出来的。

‘余粮征集制’,这个名字多好听?

可下面执行起来……就是一场战争!

一场对我们自己人民的战争!农民们把粮食埋在地里,我们的人带着枪去挖……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工人每天只能领到几片黑面包,就这,还不能保证!”

格里申又凑近了一些,浓重的酒气混合着压抑的情绪扑面而来:

“你们觉得我们用矿石和木材换你们的设备是占了便宜?

不……我们是没办法!我们的工厂大部分都停了,没有设备,没有技术工人,只有满地废墟和饥饿的肚子。列宁同志说得对,我们需要喘息,太需要了……可国内的敌人在破坏,国外的豺狼在封锁……我们就像一头被困在陷阱里的熊。”

格里申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那15000支步枪……你们觉得是旧货,对我们呢?是救命稻草!远东的形势很糟,非常糟……我们需要把任何能拿起枪的人武装起来,哪怕是用上个世纪的武器!我们没有挑剔的资格……”

格里申似乎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了,突然停住,用力晃了晃脑袋,试图恢复清醒,但眼神里的那抹无奈和焦虑却无法掩饰。

格里申看着希法亭,苦笑道:

“希法亭同志,别介意……一个喝多了的老家伙的胡言乱语。只是……只是希望你们能明白,我们换出去的……某种程度上,是我们当下生存的希望。”

说完,格里申不再多言,拍了拍希法亭的胳膊,步履略显蹒跚地走向了摆放食物的长桌。

希法亭站在原地,脸上的礼节性微笑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沉思。他轻轻晃动着杯中的酒液。格里申的酒后真言,比任何正式报告都更生动地揭示了苏俄政权光鲜外表下的脆弱与艰难。

协议的墨水尚未完全干透,合作的齿轮已然开始转动。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第一批满载着德国工业设备——包括数台作为样机的机床和部分铁路器材——的货运列车,鸣响汽笛,缓缓驶出柏林和鲁尔区的编组站,沿着新生的德俄铁路,坚定不移地向东驶去。

几乎在同一时间,从苏俄境内,一列列同样沉重的货车也开始向西进发。车厢里,是沉甸甸的、关系着德国城市工人家庭温饱的黑麦,是工业机器运转所依赖的石油和矿石。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6678/42177722.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