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1918:红星闪耀德意志 > 第131章 匈牙利的局势

第131章 匈牙利的局势


当柏林的舆论风暴与经济改革深入推进之时,在多瑙河平原,恩斯特·台尔曼领导的国际无产阶级志愿支队与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命运,也正在悄然发生着关键的转变。

台尔曼站在布达佩斯以南一处加固的观察所里,举着望远镜审视着前方相对稳定的战线。与数月前他刚抵达时那种濒临崩溃、一触即溃的混乱景象相比,如今的匈牙利红军阵地显得井然有序得多。

这背后,是柏林方面顶着巨大压力、通过奥地利社会党人秘密渠道持续输送来的人员武器、药品和军事物资,更是台尔曼带来的那套源自韦格纳的、冷酷而高效的战争哲学。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台尔曼反复向库恩·贝拉和匈牙利红军的指挥员们强调着这个核心原则。

台尔曼摒弃了匈牙利同志初期那种盲目乐观的“进攻主义”,转而采取坚壁清野、机动防御、伺机反击的务实策略。

他将带来的数百名德国老兵作为“种子”,分散到匈牙利红军的关键连队中,担任士官、技术兵种骨干和战术教官。

效果是显著的。

匈牙利的红军战士们,在这些从凡尔登、索姆河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德国老兵的言传身教下,迅速成长。他们学会了如何精确计算炮兵弹幕,如何有效地布置机枪火力点,如何构建纵深的、能够相互支援的防御工事,以及如何组织小规模的、目的明确的战术反击。

台尔曼举着望远镜,焦距锁定在一处嵌入匈牙利红军防线的罗马尼亚军前哨阵地。

那里架设着机枪,对红军的侧翼运动和补给线构成威胁。黄昏的余晖给这片饱经蹂躏的土地镀上了一层残破的金色,正是行动的绝佳时机。

“时间到了。”

台尔曼身边一名负责联络的德军老兵低语道。

台尔曼的话音刚落,远处匈牙利红军阵地的后方,传来几声沉闷的炮响。几秒钟后,尖锐的呼啸声划破黄昏的天空,准确地砸在了罗马尼亚前哨阵地的前沿障碍区和机枪掩体附近。

“轰!轰!轰!”

爆炸的火光瞬间腾起,泥土、木桩和铁丝网碎片被抛向空中。

匈牙利红军的炮击精准而短促,弹着点经过精心计算,有效地遮蔽了罗马尼亚人的正面射界,并成功触发了几个预设的绊索诡雷,在罗马尼亚人的阵地前制造出更大的混乱和恐慌。

就在炮声尚未完全停歇,爆炸的烟尘尚未散去的那一刻——

“突击队,上!”

一声低吼通过战地电话传到前沿。早已借助暮色和弹坑潜伏到极近距离的匈牙利红军突击队从地面跃起。分成三个战斗小组开始进攻。

第一组,由携带着炸药包、钳剪的工兵同志们组成,他们利用炮击制造的烟幕和弹坑,呈低姿匍匐,迅猛扑向被炸得七荤八素的罗马尼亚前沿机枪哨位。

罗马尼亚哨兵刚从震耳欲聋的炮击中回过神,模糊的视野里就出现了几个急速逼近的灰色身影,他刚想尖叫并拉动枪机,子弹就精准地泼洒过来,将他连同那挺重机枪一起打成了哑巴。

第二组的战士们,紧随第一组之后,迅速展开,占据侧翼有利位置,用精准的单发点射,压制和清理战壕内试图组织抵抗的罗马尼亚士兵。他们的动作精准,每一次枪响,都伴随着对面一声惨叫或火力点的熄灭。

第三组,作为预备队和火力支援,占据突击路线侧后方的浅坑,机枪手冷静地进行着短点射,死死咬住罗马尼亚阵地纵深可能增援的方向,为前方的突击组提供掩护。

整个突击过程行云流水,配合得天衣无缝。冲在最前面的工兵,在战友火力掩护下,迅速将炸药包塞进一个半地下的掩体入口,拉燃导火索后敏捷翻滚避开。

“轰隆!”一声更剧烈的爆炸,那个掩体彻底坍塌。

与此同时,其他突击队员已经如同猛虎般跳进了罗马尼亚人的战壕。狭窄的壕沟内,爆发了短暂而残酷的白刃战和近距离枪战。

但匈牙利红军显然准备更充分,斗志也更旺盛。罗马尼亚士兵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有的还在懵懂中就被刺刀捅穿,有的刚举起手就被子弹击中,仅存的几个反应过来试图抵抗的,也很快在人数和战术配合的优势下被迅速解决。

“清理完毕!收集武器!带俘虏!撤退!”

带队的士官,用德语和匈牙利语混杂着低吼下令。

战士们动作迅捷,两人一组,迅速收缴着还算完好的步枪、机枪和弹药箱。

两名被炸懵、仅受轻伤的罗马尼亚士兵被粗暴地从角落里拖出来,反剪双手。整个过程不超过三分钟。

“撤!”

信号发出。突击队员们带着俘虏和缴获,毫不犹豫地跳出战壕,沿着预先侦察好的撤退路线,交替掩护,快速向己方阵地狂奔。

几乎在战士们刚刚离开罗马尼亚前哨阵地不到一百米,反应过来的罗马尼亚后方炮兵才开始进行报复性炮击,炮弹盲目地落在空无一人的阵地上和其周边区域,除了扬起更多的尘土和弹片,一无所获。

几分钟后,这支突击队安全返回了匈牙利红军的战线。他们带回了两名俘虏、三挺轻机枪、十余支步枪和若干弹药,自身仅有两人轻伤。

“打得不错。”

台尔曼放下望远镜,对身边的匈牙利指挥官评价了一句。

这场小规模的突击清剿行动已不是个例。在战线的其他地段,类似的小规模反击和伏击战时有发生,虽然不足以扭转整个战略态势,但极大地消耗和迟滞了干涉军的锐气,迫使罗马尼亚和捷克军队变得谨慎起来,不敢再像初期那样放肆地长驱直入。

匈牙利的战局,在经历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滑坡后,终于在台尔曼的手中,勉强稳定住了。

而来自国际层面的变化,也为匈牙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喘息之机。

在柏林,韦格纳和施密特巧妙地利用了法国国内因工人运动高涨和立陶宛时间的曝光而陷入的政治被动。

德国通过外交渠道,向巴黎发出了措辞强硬的照会,严厉谴责法国政府此前暗中支持立陶宛分裂势力、破坏德国稳定、并间接援助匈牙利反革命力量的行径。照会警告,如果法国不停止其“破坏欧洲和平与革命进程的冒险行径”,德国将不得不考虑采取“包括进一步支持法国国内正义力量在内的对等措施”。

此时的法国,克列孟梭政府正被国内风起云涌的罢工和共产主义宣传活动搞得焦头烂额,让诺·杜邦带回的火种正在圣但尼等地悄然燃烧。

来自柏林的强大外交压力和国内不稳的局势,使得法国政府不得不暂时收敛。对匈牙利干涉军的秘密军事援助渠道,在巨大的压力下基本被切断。

失去了法国这个最重要的外部输血者,罗马尼亚和捷克等国的干涉行动的后劲明显不足,攻势逐渐减弱,战线进一步稳固下来。

比军事和外交层面的转机更为深刻的,是发生在匈牙利内部的变化。台尔曼不仅仅是一位军事指挥官,他更是一位深刻理解了韦格纳建国方略的革命者。

台尔曼通过走访和了解,库恩·贝拉同志初期照搬苏俄模式、过于强调城市工人而忽视广大农民的政策,在匈牙利这个农业色彩依然浓厚的国家是行不通的,这种行为模式导致了农村地区对红军的抵触和政权基础的不稳。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6678/4219433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