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农门青云:全族赌我中状元 > 第176章 江夏文会

第176章 江夏文会


安顿好学子的次日清晨,王教授便独自一人前往楚贤书院。

书院朱红大门紧闭,只开了侧边一扇小门,门房引他入内,穿过几进院落,但见古木参天,苔痕上阶绿,环境极为清幽。

与楚贤书院接洽的过程颇为顺利,几方商定了文会的流程、规矩,以及诸位评阅官的注意事项。

归来时已是午后,众学子正在驿馆院中梧桐树下温书,见教授归来,纷纷起身相迎。

王教授看人齐全,开口说道:“文会地点已定,在晴川阁。”

晴川阁,雄踞于长江之畔、龟山东麓,与黄鹤楼隔江相望,取“晴川历历汉阳树”之意境,历来是文人墨客登高望远、饮酒赋诗的绝佳之地。

选在此处,既显风雅,又暗含登临绝顶、一展抱负的雄心,可见楚贤书院用心之深。

文会当日,天光未亮十名学子,在王教授的督促下,换上了统一裁制的月白儒衫。

这衣衫用的是上好的细棉布,穿在身上,更衬得少年们面容清俊,气质卓然。

一行人踏着清晨的露水,整齐地向晴川阁行去。抵达之时,朝阳初升,光芒洒在临江而立的楼阁上,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气势非凡。但见阁楼内外早已布置得充满节庆气息。

步入主会场,一股草木清香扑面而来。

轩敞的大厅,四面雕花木窗尽数敞开,江风徐来,吹动着悬挂在窗上的一束束新鲜艾草与菖蒲,那独特的辛香之气,既是端午时令的点缀,亦有驱蚊辟邪的实用之效。

每张文案旁,都设有一个小巧精致的锦缎香囊,内里填着干燥的艾绒与清雅的兰草,供与会士子佩戴,取意驱邪避秽,品德芬芳。

案头陈设更是周到体贴。青瓷水盆里,堆放者春菱角、枇杷等端午时令鲜果,地面铺了一层新采艾草编织的垫子,文房四宝一应俱全。

一旁还配有清热祛湿的菖蒲茶、少量应景的雄黄酒,以及两种口味的粽子,沔阳白米粽与黄州豆沙粽,兼顾了不同府县学子的口味偏好。

最引人注目的,是端坐于主位的评委会阵容。五位皆是致仕的高官,须发皆白,气度沉凝。

其中包括前湖广巡抚、翰林院学士等清望极高的老臣。他们虽已远离朝堂,但学识、眼光仍在,由他们出题、评卷与最终点评,极大地确保了此次文会的权威性。

辰时三刻,  钟磬之声悠扬响起,文会正式拉开帷幕。

首先是庄重的开场礼,祭奠屈原。全体与会生员,人人手持一茎翠绿挺直的菖蒲枝,在临时设于厅堂正中的屈原大夫牌位前肃立。

香案上,香烟袅袅。由主评官,那位曾官至翰林学士的老先生,领诵《离骚》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众人跟随朗诵,声音由起初的参差逐渐变得整齐划一,最终汇成一股洪流,声震屋瓦。

随后,在三炷清香氤氲的烟气中,全体学子面向屈原牌位,行庄重的四拜礼。

这一仪式,不仅严格遵循了端午吊唁屈子的古老习俗,更在儒者应有的忠君爱国、求索不息的志向与情操。

礼毕,真正的较量即将开始。

参与此次江夏文会的,共有六府学子:岳州府、荆州府、汉阳府、德安府、武昌府以及沔阳府。

文会采取的是抽签对决、胜者晋级的辩论制。六府抽签分为三组,两两对决,胜出的三府再加之轮空的一府,进入下一轮,直至决出最终胜负。

辩论之题,皆由评委当场拟定,内容涉及经史子集的核心义理,不仅考验学子们对经典的熟练度,更考验其思辨能力与临场应变能力。

这也是许多寒窗苦读的学子,期盼借此机会崭露头角、扬名立万的舞台。

而其中,年仅十一岁的沔阳府神童秦浩然,无疑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甚至可说是众矢之的。每每抽签对上沔阳府,对方的学子无不精神抖擞,想着扬名六府。

会场之内,顷刻间唇枪舌剑,引经据典之声不绝于耳。

气氛时而因一方精妙的反驳,而紧张得落针可闻。时而因一句机巧的比喻,而引发阵阵会心的轻笑与热烈讨论。

沔阳府学子各自发挥所长。王砚书基础扎实,引证广博,每每能在对方看似严密的论述中找到经典的依据予以回击,其风格沉稳如山。

周子墨则思维敏捷,言辞犀利,善于设下逻辑陷阱,诱使对方入彀,其机辩令人防不胜防。

而最出彩的,还是秦浩然。他年纪虽小,但一旦开口,那别出心裁的思考角度,往往能直指问题核心,化繁为简,或是从寻常语句中发掘出深意,令人耳目一新。

并非一味炫技,其论述背后有着坚实的记忆与理解作为支撑。沔阳府一路披荆斩棘,竟连连过关斩将。

时间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飞快流逝。窗外的日头渐渐西斜,将漫天绚烂的彩霞投射在浩荡东流的长江江面上,水天一色,瑰丽无比。

晴川阁内,经过评委们反复的斟酌、评议,甚至偶有激烈的争论,最终,只剩下两支队伍屹立不倒——沔阳府与东道主武昌府!

整个晴川阁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了这两府学子身上。压轴出场的,将是双方的主将,进行最后一场,也是决定胜负的王霸之辩!

这王霸之辩,直指国家治理的核心路线分歧,探讨一个国家究竟应依靠道德教化(王道)。

还是强力法治(霸道)来维系与发展,是儒家内部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持续数千年的根本性辩论,内涵极深,极难在短时间内辩明。

抽签结果公布,会场内响起一阵低低的哗然。武昌府主将,蒋君瑜,抽到了“王道”;而沔阳府主将秦浩然,则需力证“霸道”。

这对秦浩然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甚至堪称不利。

王道思想源自孔孟,是儒家正统,占据着道德制高点,易于发挥,也更容易引起在场大多为儒门子弟的共鸣,可谓占尽天时地利。

而“霸道”,虽在历史上如齐桓晋文乃至后来的秦国都曾借此成就霸业,却常与“严刑峻法”、“功利权谋”、“穷兵黩武”等负面评价相联系,在儒家主流话语体系中长期处于被批判、被贬抑的位置。

想要在短时间内为其“正名”,并驳倒占据道德高地的“王道”,难度极高,近乎逆流而上。

只见蒋君瑜从容不迫,率先出列。他步履沉稳,对着评委和众人团团一揖,姿态优雅,尽显大家风范。随后,他朗声阐述“王道”精义,声音清越,如玉石相击:

“治国之道,首在仁心。昔者孟子有言:‘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此一语道破天机!

王道之基,在于人主怀仁德之心,行仁政之举。轻徭薄赋,使民有恒产,故能有恒心。教化百姓,明礼义廉耻,使风俗淳厚。

如此,则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心。孔子周游列国,门下贤人七十,皆心悦诚服,非以力胁迫,乃以其德感召也!

故曰:‘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民心所向,犹水之就下,沛然莫之能御!

试观三代之治,尤其文王,以百里之地而终王天下,岂非仁德感召之力乎?

王道如春风化雨,润物于无声,天下归往,此乃垂拱而治、长治久安之根本!”

他引据充分,言辞恳切而富有感染力,将王道描绘成一幅君主圣明、百姓归心、天下太平的理想图景,逻辑清晰,气势恢宏,立刻赢得了在场许多学子赞许的目光和低低的附和声。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7431/4207271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