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一封药方,搅动朝堂风云
左都御史周延儒的指尖在触及那黑漆木匣的火漆时,竟感到一丝灼人的凉意——那封蜡仿佛吸尽了地脉寒气,触之如冰,却又在皮肤上留下转瞬即逝的刺痛,似有无形毒虫沿神经攀爬。
他当着满院御史言官的面,亲自用小刀挑开封蜡,打开了匣盖。
刀锋划过火漆的“咔哒”声清脆入耳,惊得檐下栖鸦扑翅四散,羽翼拍打声在死寂的庭院中回荡。
没有想象中的金银珠宝,也没有骇人听闻的血书,只有一只小小的琉璃瓶,瓶身剔透如泪滴,在晨光下折射出幽蓝微芒;瓶内盛着些许灰白色粉末,细若尘埃,轻晃之下竟无半分声响,仿佛凝滞于虚空中。
旁边附着一张写满蝇头小楷的信笺,纸页泛黄,墨色沉郁,字迹瘦劲如刀刻,每一笔都带着医者执笔时的冷静与审判者的冷峻。
“青鸾散,宫中秘药,取南疆七步蛇之涎,合西域断魂草之花粉,辅以三十六种寒性药物,以文火炼制七七四十九日而成。无色无味,入水即溶,初服令人神思困顿,久服则气血衰败,油尽灯枯,状若天年耗尽,非顶尖医家不能辨。”
一名年轻御史忍不住念出声来,嗓音颤抖,尾音几近嘶哑。
话音未落,满堂皆惊。
有人倒退半步,靴底碾碎枯叶,发出“咔嚓”一响,宛如骨裂。
尚药局的档案被紧急调来,两相对照,丝毫不差。
这“青鸾散”确系宫中特制,专供宗室重疴续命之用,取其以毒攻毒之效,用量之微,控制之严,堪比虎符。
近十年的记录中,此药从未有过出宫流转的记载!
更让这群在官场浸淫多年的老狐狸心惊肉跳的,是信笺的后半部分——那是一份详尽得令人发指的解毒药方。
上面不仅列明了每一味药材的配比与炮制手法,甚至详细标注了中毒者在不同周期内血液、毛发中会留下的毒素痕迹,以及如何用银针渡穴之法,将这些残毒逼出体外的检测方式。
这已不是一份简单的告密信,这分明是一份来自医道宗师的判决书!
“荒谬!一派胡言!”一名与王家沾亲的御史猛地站起,怒斥道,“此必是那林氏妖女为脱罪而编造的谎言!区区一介闺阁女子,何以知晓宫廷秘药?此乃构陷宫闱,意图搅乱朝纲,其心可诛!”
他袖袍挥动,带翻案上茶盏,瓷片碎裂声中,茶水泼洒如血。
然而,更多的人却陷入了沉默。
他们悄然传阅着那份药方的抄本,越看心越沉。
指尖摩挲纸面,触到那些精准到毫厘的剂量标注,仿佛能感受到执笔者沉稳呼吸与冷冽目光。
信中对药性的分析,对宫廷医药体系的洞悉,绝非一个普通闺阁女子所能编造。
一时间,都察院内暗流涌动,有人怒斥林黛玉妖言惑众,亦有清流官员开始私下质疑,宫禁何以疏漏至此?
这盆脏水,究竟想泼向谁?
风暴的中心,远不止京城。
七日后,北境帅帐。
裴照一身风尘,将江南的全部情报呈于萧策案前。
皮质卷宗展开时,散发出潮湿竹简与江南梅雨混合的气息。
除了那份足以掀翻半个朝堂的毒药证据,他还带来了一条更为阴狠的消息。
“王爷,我们的人查到,京中的百骸堂曾派人南下,试图重金收买太医院外放的几名小吏,伪造‘晚照医庐’开方致人死亡的伪证。他们是想从律法上,将林姑娘置于死地。”
萧策听罢,不怒反笑,那笑意却比帐外的风雪还要冷上三分。
他缓缓站起,走到巨大的沙盘前,指尖在“姑苏”二字上轻轻一点,仿佛能透过舆含图,看到那道纤弱却倔强的身影。
指尖所触之处,沙粒微颤,如同心跳。
“他们想用大周的律法杀了她?”他低声自语,随即猛然抬头,眸中杀意凛然,“那便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生死簿!”
传令下去!”他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铁,“北境铁骑三个梯队,轮训地点南移五十里!对外宣称,‘避暑演武’!”
军令火速传至各营,霍岩亲自监督旗语调度。
一名副将低声惊问:“王爷这是要……直逼金陵?”霍岩沉声喝止:“闭嘴!此乃‘避暑演武’,莫要妄议圣意!”可他自己望向南方的眼神,已满是惊涛。
当夜,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军报自北境发出,直冲天听——北境三十万大军突袭盘踞在阴山一带的草原部族,大获全胜。
然而,在清点缴获的军粮时,竟发现大批粮草中掺有“青鸾散”的残余药剂!
粉末遇水即化,仅在麻袋夹层留下淡淡苦杏仁气味,经军中医官验出,确为同源毒物。
被俘的部落首领在严刑逼供下嘶吼招供:“是一个汉人商贾,他给我们送来神药,说吃了能强筋健体,刀枪不入!我们才敢南下!”
消息一出,整个朝堂瞬间炸裂!
一个闺阁女子的中毒案,瞬间升级为意图毒害边关三十万将士、动摇国本的惊天谋逆大案!
所有人的目光,都从那个小小的姑苏城,聚焦到了负责军粮采买与运输的户部与兵部。
皇帝龙颜大怒,当庭摔了奏折,黄绫奏本砸地之声如雷贯耳,碎片四溅。
下令三司会审,彻查整条军粮供应链,凡有牵连者,一律下狱!
一时间,京城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而此时的姑苏府衙,监察御史赵元度正第三次展开手中的匿名信笺。
这一次,上面没有长篇大论,只有八个字,却字字如千钧之重:“药出尚药,祸起萧墙。”
纸页在他手中微微震颤,墨迹似有血光浮动。
他终于明白,自己被卷入了一场何等恐怖的漩涡。
他不再犹豫,当即下令,以“勾结外寇,意图不轨”的罪名,将百骸堂在姑苏城内的七处据点尽数封锁查抄。
这一查,便查出了惊天内幕。
大量的伪造医案、毒药试用记录,以及与京中某些势力的秘密通信,尽数被翻了出来。
更有上百名曾被“晚照医庐”治愈的百姓,手持着当初的药方联名上书,哭诉家人在病愈后,如何被百骸堂的人哄骗,服用了所谓的“巩固替方”,最终落得旧疾复发、甚至残疾的悲惨下场。
舆论彻底倒戈,民心彻底沸腾。
百骸堂从救死扶伤的善堂,一夜之间变成了草菅人命的魔窟。
赵元度亲自带着查抄的罪证,登门林府致歉。
他看着卧于榻上,脸色苍白如纸,连呼吸都带着几分虚弱的林黛玉,心中五味杂陈。
空气中弥漫着药香与陈年宣纸的气息,床畔铜炉轻吐白烟,暖意微薄。
“林姑娘……是下官有眼无珠,险些酿成大错。”他躬身长揖,满面羞愧,“下官恳请姑娘重开医庐,以正视听,还姑苏百姓一个公道。”
林黛玉半阖着眼,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片疲惫的阴影。
她并未起身,只是从喉间逸出一声极轻的咳嗽,声音微弱却清晰:“大人若真有悔悟之心,不如帮我查一件事。”
她顿了顿,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才淡淡说道:“当年,参奏我父贪墨的那道折子,究竟是出自谁的手笔?”
赵元度心头一震,脑海中闪过一个名字——那是当年主审此案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早已致仕归乡。
他曾疑此案有隐情,却因证据湮灭、朝中施压而不得不结案。
此刻旧事重提,仿佛宿命叩门。
潇湘馆内,风波暂歇。
紫鹃在整理小姐旧物时,忽觉一本《女则》的夹层异常厚实。
她小心翼翼地拆开,一张泛黄的陈年地契赫然滑落——竟是林家在扬州盐港一处从未登记入册的隐秘产业,多年来一直由老管家陈老参代为打理,其价值,足以买下半个扬州城!
紫鹃又惊又喜,急忙呈给黛玉。
黛玉接过地契,指尖轻轻抚过上面属于父亲林如海的私印,原本虚弱的眼底,骤然闪过一抹锐利如刀的光芒。
她当即提笔,写下一封密信,交予裴照,命他秘密联络江南父亲昔日的盐商旧部。
“林家未亡,旧契可验。若有愿共抗豪强者,三日后午时,聚于瘦马桥。”
这一招釜底抽薪,不仅要唤醒林家沉睡的庞大资源,更是在王夫人最引以为傲的财权领域,狠狠撕开了一道致命的裂口!
深夜,北境军营。
萧策独自站在巨大的沙盘前。
沙盘之上,江南地图的区域,随着裴照不断传回的消息,一个个代表“晚照医庐”旧址、林家隐产的标记被悄然点亮,如同一张正在黑暗中悄然织就的大网。
“王爷,您已经七夜未合眼了。”亲卫统领霍岩端着参汤,低声劝道。
陶碗边缘氤氲热气,却被寒风吹散。
萧策置若罔闻,他只是摩挲着那封由裴照带来的,沾染着姑苏水汽的密信,声音是从未有过的低哑:“她一个人,在江南,撑着整个棋局……我若不动,这天下,谁还能护她?”
他猛然抬头,眼中是化不开的决绝与后怕。
就在北境铁骑开始移动的那个清晨,姑苏林府那间静了数日的卧房内,一切喧嚣仿佛都被隔绝在外。
林黛玉守在父亲床前,连日的心力交瘁让她几乎虚脱,只能凭着一股意志强撑。
烛火摇曳,映得墙上人影如鬼魅舞动,窗外细雨敲窗,节奏如脉搏。
忽然,她看到床上那只枯瘦如柴、了无生气的手,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林黛玉猛地睁眼,心跳几乎停滞。
她屏住呼吸,死死盯着那只手——是不是错觉?
可就在这凝固的瞬间,那小指竟又颤了一颤,像是隔着深渊伸来的求救之手。
她扑上前去,指尖轻触父亲腕脉,眼中先是狂喜,随即凝成深思。
脉象依旧沉细欲绝,但这神经反射……是真的!
不是回光返照,而是神识尚存,气血有返流之兆!
“父亲……您听得见我吗?”她声音发抖,紧紧握住那只枯手,“若您还活着,请再动一动……”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7484/5021039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