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数多了,脚会麻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数多了,脚会麻


朱元璋点头:“朕已经想好了。京城中有一处废弃的学府,地方宽敞,稍加修缮便可作为教学之地。至于指导之人,朕觉得缪行和韩朔都很合适。他们二人已经对‘步盘术’有了一定的理解,可以胜任此任。”

朱瀚赞同道:“皇兄考虑得周全。缪行和韩朔确实是不二人选。不过,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咱们还需要编写一套详细的教学教材,将‘步盘术’的各个步骤和要点都记录下来,供学子们学习参考。”

朱元璋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朱瀚,此事就由你负责编写教材。朕会安排人手协助你,尽快将教材完成。”

朱瀚拱手道:“皇兄放心,臣定会全力以赴,尽快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

朱标也积极表态:“父皇、皇叔,儿臣也愿意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为‘步盘术’的推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朱元璋和朱瀚相视一笑,朱元璋说道:“好!标儿有这份热情,朕很高兴。你们二人齐心协力,相信教材一定能编写得很好。”

曙色微开,天光像薄纱,沿着梁檐一点点坠进旧学府的院中。

苔斑浮在青砖上,风一吹便泛着细细的亮。

三扇破门半掩,门簪斜斜地靠着,像个打盹的老人。

“就这里?”朱标挽起袖口,指尖在门簪上轻敲了一下。

“这里够阔,四进两院,后头还连着一处小操场。”

朱瀚站在门槛前,抬眼看那块旧匾,“地势平,风顺,声线不乱。适合教人走路。”

缪行从墙边绕出来,手里掂着一把竹刷,笑道:“今晨先把场地扫一遍,我把南侧的碎瓦都挑到角落里去了。孩子脚快,爱踩边,免得崴脚。”

韩朔披一件素青,眉间的锋利已经收了几分。

他把手背在身后,沿着院心走了一圈:“地上起伏不大,但石砖与石砖之间缝隙宽窄不一,步距容易乱。”

“正好。”朱瀚点头,“步盘术第一段‘稳’要在不齐里稳,齐处稳,不算本事。”

他说着,把踢在一边的木栅移回墙角,“阿槐,先立两块石牌。”

阿槐应声,领着两名石匠抬进两块薄石。

石匠把麻绳一拽,石立起来,灰白色的面在晨光里像两片清静的水。

朱瀚提了一口气,取錾,行笔如刀,在第一块石上刻:——“站得稳”。第二块石上刻:“走得直”。

朱标握灯看着,灯火在刻痕里颤了一下又定住。等最后一刀收住,石面像被呼出的一口气抚平。朱标忍不住笑:“皇叔,你这手劲儿,越刻越稳。”

“石心一刀,用在该用的地方。”

朱瀚弹去指上的细屑,“今日不刻‘收得回’,留给他们自己刻。”

院门外,脚步声密密地涌进来。

外地来的学子三五成群,或背书匣,或提竹筒,神情拘谨里带着难掩的兴奋。

更早些到的是城内的少年们,他们已经认识缪行,见了面便笑:“先生,我把鞋底换了厚的。”

“好。”缪行看一眼,抬手按了按,“走的时候记得收脚指头。”

白榆挤在人群末尾,袖口拢得紧紧的。

他仰头看了两块石牌,目光停在“走得直”那三字上,嘴唇动了动,却没出声。

“各自排开。”朱瀚往前一步,声音不高,却穿透了院里每一处角落,“今日只教三件事:第一,站;第二,走;第三,收。站稳了,再走。”

话音未落,门内又进来两人。

前头那位是昨夜在石前写“久”的老人,背着一捆新做的短竹尺;后头的人年纪轻轻,抱着一摞木牌,木牌上空空如也。

老人把竹尺放在石边,抬眼对朱标笑:“我来写一个‘慢’。”

“先生先坐,待会儿我请你写。”朱标迎上前,“今日劳烦你在场看。”

“我看。”老人应了,便在廊下一侧坐下,把竹尺一根根排齐,像排字。

朱瀚抬手一挥:“站!”

院心霎时静下来。人群分成四列,每列之间留出一步半的空。

朱瀚往第一列最前头走去,指尖轻点那少年脚背:“脚尖略内,膝眼朝里,脚掌按实。”

指尖再落到另一个学子肩头:“肩别端得太高,肩高则气浮。”

他走过四列,像在一条长长的线里把每一个节点按住。

韩朔紧紧跟着,眼睛看脚、看手、看肩,又看呼吸。

缪行在最后一列游走,手势小得几乎看不见,点一下腰脊,托一下肘弯,轻轻收回。

“走。”朱瀚吐出一个字。

最前一列先迈开。

青砖不齐,步子一沉一浮,像一串刚起的小鼓点。

走到第三步的时候,有人步距短了半指,身子向外漂。

朱瀚轻轻咳了一声:“回折。”

少年立刻把脚收回半寸,步幅与下一砖对齐。

韩朔在边上看得暗暗点头——“回折与合线”四个字,在这半寸里全了。

“再走。”朱瀚往第二列一点,“两列交织,眼不要乱,气不要乱。”

两列人交错而行,衣摆擦出细微的响。

某个外地学子被擦乱了肩,步子一磕,险些踩空。

白榆从旁边跨一步,伸手按了他背心一下:“别急,气往下收到肚。”

学子看他一眼,照做,立稳了。

白榆退回队伍,耳根却红了——这还是他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出手。

“收。”朱瀚抬掌。

行队像潮退,前脚尖先着,后脚跟才落,重心从前往后轻轻搬。

三息后,院心重又静下来。

“第二段。”朱瀚道,“直。直不是硬,直是气脉贯通。给你们三条线——门槛、廊柱影、石缝。看线走。”

他用竹签在地面勾出三条浅浅的白线,不直不曲,顺着院心延伸。

众人依言上前,从不同的点踏上去。

第一条是顺光,第二条是逆光,第三条半照半隐,最难。

白榆选了第三条,抬足时明显犹疑,落足却稳。

他呼出一口气,像放下了什么。

“不错。”朱瀚的声音隔着两列落到他耳边,“你在怕,怕也能直,这就值了。”

朱标看在眼里,眼底有光。他突然向老人一抱拳:“先生,敢请你写一个‘直’字?”

老人笑吟吟立起,拿起竹尺当笔,在木牌上写出一个端整的“直”。

字不大,骨架极稳。他写完,问:“要不要再添一笔?”

“添?”朱标好奇。

老人把干笔在空中轻轻一勾:“直下面,添个小小的弯。告诉他们,直里有弯,弯里有直。”

朱标怔了怔,也笑:“先生这笔,我记下了。”

练至午时,院内热意渐浓,汗珠顺着学子们的颊骨滑下,落在衣领里,微凉。

朱瀚让众人散坐阴影,自己把两块石牌挪到廊下:“午后练收。”

“王爷。”缪行走过来,把一包布包递上,“酸枣糖,还了。”

朱瀚笑着摇头:“留在这里。学的人多,口里含一颗,不渴。”

“那我在门口摆一盆水。”缪行回头吩咐,“老五,你把井边那口木盆抬来,洗净,放在阴里。”

“是。”老五应着,脚步匆匆。

韩朔坐在廊柱影里,背靠着石,仰脸看那“三字”。

他半晌没有言语,忽道:“瀚王,我若也教一列,可否?”

“你教。”朱瀚点头,“你挑第二条线。”

“为何不是第一?”韩朔挑眉。

“第一条顺光,容易。”朱瀚笑,“你不喜欢容易的。”

韩朔也笑了:“我就挑第二条。”

午后再集,院里又安静下来。朱瀚举掌:“收。”

“收不是‘刹住’。”他道,“是把走出来的气再温一遍,送回去。

脚尖先收,脚跟再收,肩缓缓落,腰里收住,胸里别空。”

他做了个势,像将一盏温着的茶端回茶几。

众人照做,或稳或颤。

白榆一开始还是在最后一步晃了一下,朱瀚便站到他身侧,手背轻轻抵住他手臂内侧:“你把这一步当成对自己说:‘我到了’。到了,人就不慌。”

“我到了……”白榆在心里说了一遍,忽然就稳了。

他忍不住笑,眼角的汗顺着笑意一齐滑下来。

韩朔教的那一列,起初不太合拍,慢慢地,节奏被他从嗓间那句“收——”拖长。

那声音不急不缓,像把一根弦拢起来。

到第三轮时,他忽地停住:“都闭眼,再收一次。”

闭眼之后,许多人反而安静。

谁也看不见谁,耳根听着自己的呼吸,呼吸里起伏,把肩膀带着往下落,落到心窝里。

朱瀚看着那一列,微微颔首。

“王爷。”阿槐从门口绕进来,低声附在他耳畔,“外面有两拨人,站得离得远,像是也在看。”

“看就看。”朱瀚道,“别碰。”

“是。”阿槐退开。

收练过三轮,太阳斜下去一拳,风从槐叶缝里钻进来,拂在后颈上,凉得很。

朱瀚把手一举:“停,散到阴里歇。”

众人或坐或蹲,拿布擦脸,喝水,喘气。

有人笑,有人只低头看脚背,像在检查今天的每一步。

白簪走过来,递给白榆一条细窄的丝巾:“把额上的汗按了,别让汗钻进眼睛。”

白榆接过,轻轻按了按,又抬头:“谢谢你让角厢借我跑——我跑得真不差了。”

“是你肯跑。”白簪笑,“我只是让开一小块地。”

她转向朱瀚,略一颔首:“王爷,门外有人守着那两拨看的人。若他们走近,我的人会绕一圈,看他们的脚。”

“看脚就够。”朱瀚道。

“是。”白簪退开,影子落在廊柱里,淡淡的一绺。

太阳将要落的时候,朱元璋到了。

他没有穿朝服,袖口挽了一寸,像是随意一走。

他在院门口停了一停,先看两块石,后看人群,最后看他儿子。

朱标迎上去,拱手:“父皇。”

“站得还稳?”朱元璋笑问。

“稳。”朱标正色,“今日学‘收’,我收得最好的一次就在闭眼那一回。”

“闭眼也得稳。”朱元璋赞了一句,目光转向朱瀚,

“你这步盘术,朕看着像支小鼓。鼓点慢,人心慢;鼓点齐,人心齐。”

“皇兄说得好。”朱瀚笑,“不过鼓不在外头,在脚底。”

“脚底的鼓。”朱元璋咂了咂嘴,忽道,“你把第三块石也刻了罢。”

“等他们刻。”朱瀚摇头,“‘收得回’这一句,由他们自己刻,才算数。”

“那好。”朱元璋不再多言,站到石旁,忽然对众人道:“谁今日收得最好,谁刻。”

院里一阵静。

好一会儿,老人迈出一步,笑着摇头:“不是我。”

他把竹尺递给白榆,“小子,你刻。你今日那一句‘我到了’,我听见了。”

白榆吓了一跳,手心立刻出汗。

他看了看朱瀚,朱瀚点了点头。

白榆把竹尺握住,手指在尺背上一寸一寸摩挲了三遍,像是在确认某个重量。

然后他把尺当錾,手腕一沉,刻下第一个“收”字的点。

那点极小,却稳。第二笔一落,压住了石心里的一缕微响。

第三笔收勾,他的呼吸悄悄吐出,线也随之收回在字里。

“好。”朱瀚低声。

“再写两个字。”老人道。

白榆咬了咬牙,“得回”两个字也落成。

他收手的时候,尺背轻轻一响,像石在答他。

他不自觉地笑了,一直抿得很紧的眉角在这一刻完全松开。

人群里爆出一阵压着声音的喝彩。

朱元璋看着这三个字,忽然转身,对朱标道:“你明日把这块石移去太学的石阶上,立三日。再把第一块、第二块也立回去。三日之后,收。”

“是。”朱标应。

夜色一寸一寸落下,院里点了两盏牛角灯。

灯光不强,照得石面上的刻痕像温着的水。

人群散去得很慢,像不舍得把这股子热从脚底收干净。

缪行把酸枣糖剩下的几颗分给了最后几个孩子,孩子们“谢谢”一声,跑着出了门。

“王爷。”阿槐从暗处闪到朱瀚身侧,低声,“那两拨看的人里,一拨走了,脚步散得快。另一拨走得齐,像在数。”

“像在数,就让他们数。”

朱瀚的眼神比夜更静,“数多了,脚会麻。”

“要不要跟?”阿槐问。


  (https://www.yourxs.cc/chapter/626/114424365.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