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5章 1595火炮
当然,这个低并不是说江南粮价比南洋高。
恰恰相反,其实江南粮价一直很低,比南洋粮价还要低上一些。
但是,考虑到粮食在江南各府县的汇集需要的付出,那就是另一本账了。
如果水师从浙江、南直隶调粮,再运往各地供给水师,那成本就高出很多。
但是从南洋就地采购,成本反而就降下来了,因为不需要大量雇佣民夫。
说到底,还是南洋土著种地不精细,所以粮价反而比大明高,不像大明农业技术高超,粮食产量巨大,倒是把粮价压下来了。
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所以魏广德才决定从现在开始就从南洋采购粮食,同时鼓动海商和国内的士绅、甚至勋贵去南洋买地耕种。
顺带的,也可以解决国内一部份失地农民的生计。
靠南洋人种地,也太看得起他们了。
而此时的浙江杭州府外,俞大猷拖着老迈的身躯,正在观察面前摆放的一门西式大炮。
其实,俞大猷第一眼并不觉得这玩意儿是大炮,倒像个放倒的大钟。
这是个只有约摸两尺多长的火器,粗大的炮口和明军现在使用的火器差距巨大。
“这东西,怎么看着像碗口铳。”
俞大猷围着这门西式大炮转了两圈,才开口说道。
人类历史上第一门管型火器起源于中国的宋代,这一伟大发明为后来的火炮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存最早的火炮,通常被认为是元至顺三年出土的铜火铳,而内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馆收藏的“元大德二年”铜火铳,则被视为中国最早且明确纪年的铜火铳,同时也是全球已知最早的火炮。
这两种火炮,均属于明人所谓的碗口铳范畴。
虽然早先明军也铸造一些长管炮,但是受限于材料和铸造技术,这个时期明朝虽然意识到倍径比越大,使用火药约少,或者说相同装药量下射程更远,但因为没有有效的瞄准手段,所以这个时期其实火炮更多追求的是威力而不是射程。
包括虎蹲炮在类的火器,除仿制西洋的大将军炮或者说红夷大炮外,在大明内部都属于碗口铳的范畴。
只不过,俞大猷看着这种西式火炮,和古老的,炮口如碗形的碗口铳还要更大一些。
“提督大人,这炮看着确实和碗口铳相似,只是更大。”
旁边一个游击将军接话道,“吕宋那边花了数百两银子,就搞回来一个碗口铳,真的是浪费钱财。”
“大人,这炮可不是看着那么简单,夷人很聪明,他们在这炮座上一些设计就很是精巧。”
负责押运大炮回来的游击将军急忙辩解道。
“哦,有什么精巧设计?”
俞大猷来了点兴趣,开口问道。
“大人请看这里,炮座上有刻度,通过插入木板调节角度,用标准的装药就可以打到固定的距离上。
炮口有准心,可以让炮手进行瞄准。
炮手发炮前根据经验判断敌人的距离,调节火炮角度,然后通过准心瞄准就可以开炮,命中率比过去高很多。”
那游击将军急忙介绍道。
随着他的介绍,俞大猷才注意到炮座底盘上确实标注了东西,像阿拉伯数字。
“这炮他们怎么用?”
俞大猷好奇问道。
这种炮,一看就知道射程近,只不过巨大的炮口,估计发射出去的炮弹威力很大。
“城堡,他们把他放在城堡上,就放在城墙后面,不怕敌军枪炮射击。
而高高抬起的炮口,却可以直接打击城下的敌人.”
吕宋来的游击将军急忙解释这炮的用途,其实他们从西班牙人军队里搞来的这炮,就是后世喊的“臼炮”。
这东西不复杂,制造也简单,但是欧洲人还是把它玩出花儿来了。
臼炮,其实就是早期的迫击炮,既然是迫击炮,其实主要就是高弹道打击障碍物后的目标。
和明军这时期的火炮相比,发射不需要露头,躲在城墙后就可以完成发射,最关键是这炮几乎没有射击死角。
其实后世的棱堡,除了装备蛇炮外,都必须装备一定数量的臼炮。
蛇炮,其实就是长管火炮的统称,北欧挪威人最先铸造出来,之后英国也仿造,叫做鹰炮。
这种火炮,其实就是大明仿造的红夷大炮的原型,主要强调火炮的射程,以直瞄和平射为主,属于加农炮的类型。
欧洲重要的棱堡内部,一般会装备三十门以上的蛇炮打击远处敌军,十多门臼炮打击城墙下的敌军,从而实现火力全覆盖。
即便到了二战中,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就制造出600毫米自行重型臼炮,专为突破法国马奇诺防线设计。
该炮配备短身管猪鼻式炮管和履带式底盘,最大射程4千米,可发射两吨重的炮弹并击穿45厘米厚的钢铁。
虽然臼炮从十三世纪就已经出现,但直到上个世纪依旧在战场上活跃,可见这种武器确实有其独到,是其他火炮不能替代的。
而且到如今世界,臼炮已经被重型迫击炮取代,但迫击炮其实也算是臼炮的一个发展方向。
“马尼拉城墙上就有这种炮?”
俞大猷仔细倾听了吕宋明军发现西班牙人这种武器的过程,有些狐疑的问道。
在明人看来,这种武器其实是落后的,或许还没有虎蹲炮好用。
毕竟虽然可以发射霰弹,从天而降,但其实效果或许没有虎蹲炮好使。
“大人,这东西不管是城防还是攻城,都非常好用。
先前我说了夷人布置在城头可以打击城下的敌人,攻城时这炮还可以打击城墙上后城墙后的敌军”
那游击将军又开始介绍起来,西班牙人或者说欧洲人开发出这种火炮的实用办法。
攻城,那就用这炮抵近,直接轰击城墙上的敌军。
打跑他们,再攀登城墙,抵抗就少了许多,更别说可以打击城墙后的敌人。
“而且这炮只比虎蹲炮稍重一些,野战也可以携带,用于攻山等作战使用。”
反正,吕宋为了搞到一门这炮,也是煞费苦心。
派出去的密探以劳工的身份进入马尼拉城,搬运物资上了城墙,发现这种火器。
之后又付出不少代价,才和一个西班牙军官接触上,搞到一门火炮和夷人的炮弹。
“这是夷人的炮弹,据介绍和我大明过去使用过的神击石榴炮类似,炮弹内填充火药,通过药捻引信引爆。
夷人则是在炮弹上装木质信管引爆,信管里装填缓燃火药,虽然也不能保证爆炸时间,但至少可以保证打出去以后才爆炸.”
接着,那吕宋游击将军又介绍了此时欧洲使用的开花弹技术。
其实此时的开花弹技术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皆不成熟。
不过相比大明这边,早期开放使用开花弹后,发现威力虽然巨大,但是太不安全,炮手都不愿意用,所以直接选择放弃。
或许,还有工匠在孜孜不倦的研究,但终究受到技术限制,无法真正量产出安全可靠的开花弹。
而在欧洲,虽然他们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却发现使用臼炮发射开花弹非常安全,最起码对炮手来说没有危险。
于是,十八世纪以前,欧洲军队使用开花弹,全部都是用臼炮发射,而绝对不会使用长管火炮。
很长的时间里,长管火炮都是发射实心弹打击敌军,而且威力更大。
“这个想法倒是新奇。”
俞大猷琢磨了一阵,觉得好像很有道理。
之后试炮过程中,因为欧洲的开花弹只有两枚炮弹,自然不能使用,而是打算后面交到京城,让京城的工匠研究。
他们直接使用石弹进行了多次试射,甚至还在火炮前垒起一面墙,模仿城墙垛口处进行发射,通过抬高炮口,让炮弹落到前方几丈处,砸出好几个小坑。
这就是跳弹,实心弹也不是一次杀伤,因为动能还能在接触地面后弹跳几次,对沿路敌军进行杀伤。
“以前还真没注意,碗口铳可以这么用。”
测试的结果让俞大猷这位久经战阵的老将也开了眼,好似打开了火器使用的大门一样。
其实碗口铳或者说臼炮这种打法,中国还真的一直没注意到,倒是欧洲人发现并将其实用化,用来参与城堡的攻防战中。
“把炮和炮弹送到京城去,你亲自送到兵部。
既然你对这炮如此了解,到了京城也可以详细和那边的人说说。
吕宋那边做的很好,时刻关注夷人的火器。
只要是他们使用的,别管有用没有,花点银子弄一门回来。
好用,咱们自己就可以造出来,不好用,放弃就是了。”
俞大猷一锤定音道。
其实,这门西班牙臼炮,俞大猷最看重的还是可以打击百米外城墙和城墙后的敌军。
虽然只是蒙的,但是如果对准城门附近城墙进行这样的覆盖射击,效果应该是不错的。
城防战,防守方一般都会把军队布置在城墙后,在攻防战中逐次加派人手登城,而不是把人手一股脑的派上城墙。
毕竟城墙面积有限,人太多反而拥挤,并不利于守城。
至于臼炮打城墙下的敌军,这点俞大猷并不看重。
明军守城有万人敌,也就是老实炸药包或者叫重型手榴弹也行的武器,并不需要用臼炮。
但是,打击百米距离上的敌人,不管是佛朗机炮还是其他火炮,都力有不逮,臼炮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欧洲人在城防中大量装备臼炮,其实也主要是弥补长炮的火力盲区,自然是有用的。
当日,臼炮和炮弹就打包,用水师战船向北方运去,计划送到山东附近登陆,再走陆路直接送到京城去。
而此时的倭国,在戚继光收缩防御,不再尽力外扩等待援兵后,明军和倭军的战事也出现稍缓的局面。
不过这不代表双方打算握手言和,锦衣卫在倭国的情报网已经把刺探到倭军的动向尽可能详细的向戚继光禀报。
倭国此时从北到南,农兵大规模召集的任务已经结束,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向中国地区挺进。
倭国这次全国总动员规模堪称空前,如此多士兵的加入,让他们士气很高,认为可以轻易击败登陆的明军。
几十万军队的调集,确实让几乎所有倭国人看到胜利的希望,这是历次战争都从未达到的高度,也确实显示出倭国强大的战争动员令。
当然,下面的倭人士气高昂,但是倭寇的实权大名们却是另一个心态。
许多大名召集这么多人口,无疑会对他们的领地造成重大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劳动力的减少,让他们对来年的农业产出有了许多担心。
更别说调集这么多人马,人吃马嚼巨大的消耗。
许多大名都只能把多年积攒的家底儿都掏出来看,以满足上面的要求,召集到他们满意的兵力。
而知道实情的倭国高层,比如羽柴秀吉、毛利辉元等人,则是忧心忡忡。
和明军野战失利,佐渡岛已经被明军完全占领,这些消息是瞒不过他们的耳目的。
特别是羽柴秀吉,通过九鬼嘉隆,他更是深知明军火炮的犀利。
装备如此之多的大炮,倭国能打赢吗?
为此,他们在京都召集了所有倭国掌权大名开会,深知连最不被他们看得起的岛津氏也被招来。
会议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集中倭国所有的大崩,和明军决战。
虽然各家手里掌握的火炮数量不多,少的几门,多的不过几十门,但是集中到一起,还是能凑数二、三百门大炮。
没有这些大炮,不管是羽柴秀吉还是柴田胜家,亦或者其他家族,其实都不看好这次和明人的交战。
会议前,羽柴秀吉和柴田胜家、织田信孝等织田家重臣商议后,公开表示织田氏家族会拿出五十门大崩用于和明人交战。
而织田氏家族,全部拥有的大崩,也不过六十门,还要用于多座重要城市的防御,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
有织田氏带头,已经如同丧家之犬的毛利氏也拿出全部二十多门大炮,北条、岛津以及德川等大名也纷纷申报了能提供的大炮数量。
可见,虽然倭国缺少重炮,但经过这么多年和夷人的商业交易,他们还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不少的西洋火炮。只不过平时都收藏在各家府库里,保卫重要的城池安全。
二百多门火炮数量,很快就被锦衣卫知晓,并把情报送到戚继光手里。(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9083/11433674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