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新家
没几天时间,周文渊就通过单位渠道找到了一个新的住处。租金不是很高,位置也不是很大,但足够住下他们一家三口了。
那是一个离研究所不算太远的居民楼里的一个小单元,虽然只有一室一厅,面积狭窄,但关键是独立、安静,有自来水、有独立的厨房厕所,不用再挤大杂院的公用水龙头和公共厕所,更不用整天面对棒梗那张阴郁的脸和院里的风言风语。
周文渊几乎是立刻就定下了房子,效率高得惊人。
他实在是一天都不想在95号院多待了。
消息传回贾家,反应各异。
秦淮茹心里像是被挖掉一块,空落落的。
女儿刚回来没几天就要搬走,她舍不得,更觉得脸上无光,好像是自己这个当妈的没本事,容不下女儿女婿。
她偷偷抹了好几次眼泪,拉着小当的手:“就不能再住段日子?你哥他就那混账脾气,我说他,我让他改……”
小当心里也酸酸的,但去意已决:“妈,不是冲您和奶奶。主要是为了萌萌,也想离文渊单位近点,他加班方便。”
她没法直说是因为无法忍受大哥和令人窒息的环境,只能找些体面的理由。
贾张氏倒是看得开些,或者说,她更实际:“搬出去也好,清静,文渊是干大事的人,需要个好环境,就是以后常回来看看。”
槐花心情复杂,既为姐姐能脱离这是非之地感到高兴,又对即将到来的分离感到不舍。
她帮着小当默默地收拾东西。
反应最激烈的,当然是棒梗。
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炸了起来:“搬走?这么快就要搬走?这是有多看不上咱们这家啊?嫌贫爱富是吧?我就知道!姓周的就没安好心,拐了我妹妹就想跑!”
他不敢直接去找周文渊,就在家里摔东西,指桑骂槐。
但这一次,连秦淮茹都懒得再劝他了。
贾张氏更是直接怼他:“你闹什么闹?还不是你给逼走的?你有本事也挣个单元楼给我们住住?”
棒梗被噎得说不出话,只剩下满腔的怨毒和一种被“抛弃”的愤懑,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他。
周文渊租了辆三轮车,利用周末时间搬家。
东西不多,主要是他们从上海带回来的行李和孩子的东西。
槐花请了假过来帮忙,周文渊研究所的一个年轻同事也来搭了把手。
搬家那天,95号院的邻居们都出来看热闹。
看着那些捆扎整齐的纸箱、那个印着外文的行李箱、还有那个精致的婴儿床被搬上三轮车,大家眼神复杂。
有羡慕的,有看热闹的,也有像三大爷这样唏嘘感慨的:“走了好,走了清净,这院儿啊,留不住年轻人喽……”
许大茂嗑着瓜子,阴阳怪气地对身边人说:“瞧见没,这就是攀上高枝了,谁还乐意跟咱们这些穷街坊挤大杂院啊?”
周文渊和小当最后跟秦淮茹、贾张氏和槐花道别。
小当红着眼圈,抱了抱母亲和奶奶,又紧紧抱了抱槐花:“有空就来看我。”
槐花用力点头。
周文渊对秦淮茹和贾张氏客气地点点头:“妈,奶奶,我们走了,你们保重身体。”
语气依旧礼貌而疏远。
至于棒梗,自始至终没露面,躲在自己屋里生闷气。
三轮车吱吱呀呀地驶出了南锣鼓巷,拐上了大马路,将95号院的喧嚣、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暂时抛在了身后。
新家在一栋五层红砖楼的二楼。房
间确实很小,客厅几乎转不开身,卧室放下双人床和婴儿床后就没什么空地了。
但窗户明亮,墙壁雪白,水泥地打扫得干干净净。
一关上门,世界瞬间安静了。
再也听不到邻居的吵嚷、公用水龙头的喧哗、以及棒梗的骂骂咧咧。
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自行车铃声和远处模糊的市声。
周文渊长长地、深深地吁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
他环顾着这个狭小却完全属于他们的空间,脸上露出了搬回北京后第一个真正轻松的笑容。
小当把萌萌放在临时搭的地铺上,也打量着这个新家。
虽然小,虽然陌生,虽然离开了熟悉的母亲和妹妹让她有些伤感,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自由感也随之涌来。
在这里,她不必再小心翼翼看人脸色,不必担心丈夫和大哥起冲突,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布置生活。
“地方是小了点,先凑合住,等以后单位分了更大的房子就好了。”周文渊走过来,揽住她的肩膀。
“嗯,挺好的,挺干净的。”小当靠在他身上,轻声说,“就是有点想妈和槐花。”
“周末可以请她们过来吃饭。”周文渊的语气也柔和了许多,离开了令他窒息的环境,他的包容心似乎也回来了一些。
接下来的几天,小当忙着收拾新家,周文渊下班回来也会搭把手。
他们去买了新的窗帘、桌布,在墙上贴了简单的画,狭窄的小屋渐渐有了温馨的气息。
周文渊下班后,终于可以安安静静地在灯下看书、画图,不再被打扰。
小当可以随心所欲地给萌萌播放音乐,不用担心吵到邻居。
他们可以一起在小小的厨房里做饭,虽然转身都困难,但却有种相依为命的踏实感。
离开四合院,对他们这个小家庭而言,并非逃离,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和新生。
他们开始在北京,在这个小小的单元房里,编织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远离是非纷扰的生活。
小小的单元房成了周文渊和小当的避风港。
关起门来,世界只剩下他们一家三口。
周文渊终于可以不受干扰地沉浸在他的图纸和数据里,台灯常常亮到深夜,伴随着书页翻动和笔尖划纸的沙沙声,那是让他感到安心和充实的韵律。
小当则忙着操持这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小家。
她学着在狭窄的厨房里变出可口的饭菜,用从上海带来的漂亮碎布给窗户缝制新的窗帘,每天把水泥地拖得光可鉴人。
萌萌似乎也感受到了环境的改变,哭闹明显少了,常常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这个明亮安静的新世界。
偶尔,周文渊下班回来,会带上一本新出的《科学画报》或者一块单位发的鸡蛋糕,递给小当时,脸上会带着一种笨拙却真诚的温和。
这种细微的改变,让小当心里暖暖的。
她知道,离开那个令人窒息的环境,对周文渊而言,如同卸下了一道沉重的枷锁,他性格里那些被压抑的、属于丈夫和父亲的柔软部分,正在慢慢显露。
第一个周末,小当和周文渊商量后,决定邀请秦淮茹和槐花过来吃午饭。
周文渊甚至还主动提出去副食店买条鱼。
秦淮茹和槐花来得早早的。一进门,秦淮茹就忍不住四下打量,眼睛里满是好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
虽然屋子小,但处处整洁,窗明几净,空气里没有大杂院那股永远散不去的煤烟和嘈杂味儿。
小当穿着居家服,腰上系着围裙,脸上带着忙碌却满足的光彩。
“妈,槐花,你们坐,喝水。”小当招呼着,语气轻快。
“哎,好,好。”秦淮茹接过水杯,目光落在窗台上那盆新买的仙人掌上,“收拾得真利索,挺好,挺好。”
槐花则更直接地表达喜欢:“姐,你们这儿真安静,阳光也好,在这看书肯定特舒服。”
小当笑着点头:“是,文渊晚上加班也不怕吵到别人了。”
午饭简单却温馨。周文渊虽然话还是不多,但会主动给秦淮茹夹菜,也会跟槐花聊几句最近有什么新书。
气氛是95号院里从未有过的平和。
秦淮茹看着女儿明显舒展的眉头,女婿不再紧绷的脸,心里那点酸涩终于慢慢化开,变成了欣慰。
或许,搬出来真的是对的。
只是临走时,秦淮茹还是忍不住拉着小当的手,低声说:“有空……常回来看看,你奶奶总念叨。”
“嗯,我知道,妈。”小当点点头。
送走母亲和妹妹,关上门,小当靠在门上,轻轻叹了口气。
周文渊走过来,揽住她:“想家了?”
“有点。”小当老实承认,“但更喜欢这里。”
周文渊理解地拍拍她的肩。
他知道,那种对原生家庭的复杂情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割舍。
他们的生活在新的轨道上平稳运行。
周文渊的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开始接手所里重要的项目。
小当则一边带孩子,一边开始琢磨着是不是等萌萌再大一点,自己也找点事做,总不能一直待在家里。
她甚至打听了附近街道的缝纫社。
而95号院里,少了小当一家,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又似乎悄然改变着什么。
棒梗在经历了最初的暴躁后,发现他的怒火失去了目标,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无处着力。
家里重新变得安静,甚至有些冷清。没人再跟他针锋相对,也没人再需要他看不顺眼。
他反而觉得有些空落落的,下班回家后,除了喝酒倒头就睡,似乎也没别的事可干。
秦淮茹和贾张氏也懒得再数落他,一种无奈的麻木笼罩着贾家。
许大茂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嚼舌根话题,颇觉无趣,转而开始琢磨别的生财之道。
三大爷依旧遛他的鸟,下他的棋,只是有时会望着贾家那扇很少再完全敞开的门,摇摇头,感慨一句:“树挪死,人挪活啊。”
槐花成了连接两边的桥梁。
她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姐姐家坐坐,有时带几本小当可能爱看的杂志,有时就单纯去抱抱小外甥女,跟姐姐说说话。
她从姐姐家带回一些新的见闻,比如周文渊提到的国外新技术,或者小当学做的上海菜,这些新鲜事像小小的石子,偶尔投入95号院平静的水面,激起一丝微澜,让院里的人模糊地感觉到,外面的世界正在飞速变化。
日子就像胡同口那棵老槐树,悄无声息地增添着年轮。
周文渊和小当在新建立的小家里,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宁静,一步步规划着未来的生活。
而95号院,依然承载着它的悲欢离合、鸡毛蒜皮,在时代的浪潮中,继续着它自己的故事。
(https://www.yourxs.cc/chapter/2057116/44269036.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