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我去!汉高祖!不对!是庆高祖! > 第440章 二皇子的迎接

第440章 二皇子的迎接


翌日,午时。

车队在距离定江城门尚有十里之遥时,车轮下的颠簸便彻底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平整而坚实的黄土官道。

道路两旁,是被精心翻整过的田地,绿油油的麦苗在午后的阳光下舒展着身子,一眼望不到边际。

远方那座江北第一大城的轮廓,巍峨而清晰,再不见丝毫洪水肆虐过的破败。

城门大开,并未盘查。

一队人马早已在城门下静候多时。

为首那人,身着一袭略显朴素的青色锦袍,腰间悬着一块再寻常不过的玉佩。

他比在京城时清瘦了许多,皮肤也染上了风霜的颜色,但那双眼睛,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亮。

是二皇子,李承泽。

他脸上的笑容,不再是过去那种仅仅挂在唇角、带着疏离与审视的弧度。

如今,那笑意是暖的,是从眼底深处一直漾到眉梢的,带着一种被烈日晒过的温度。

马车停稳。

范隐、大皇子李承濡、范贤三人率先下车。

李承泽快步迎了上来,目光首先落在了自己兄长的身上。

“大哥,你来了。”

没有繁琐的礼节,只是一句简单的、带着欣喜的问候。

李承濡看着眼前这个脱胎换骨般的弟弟,又看了看他身后那座生机勃勃的城池,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脸上,线条都柔和了几分。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你做得很好。”

一句简单的夸赞,对于李承濡而言,已是极高的赞誉。

李承泽的目光转向范隐与范贤,拱手行了一礼。

“范隐,范贤,一路辛苦。”

“殿下言重。”

范隐微微颔首,语气平淡。

“殿下为国赈灾,坐镇江北,才是真正的辛苦。”

范贤也跟着行礼,看着眼前这位二皇子,心中颇为感慨。

他身上那股邪魅的气质淡去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淀下来的、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的踏实感。

李承泽自谦地笑了笑。

“不过是尽了些本分罢了。”

他目光扫过三人身后,见再无人下车,略带疑惑地问。

“就三位到了吗?我可是给很多人去了请帖……”

“在后面的马车里歇着呢,女眷们一路劳顿。”

李承濡沉声回答。

范贤在一旁笑着插话道。

“我们这趟,除了公干,主要还是顺便来一次……婚前旅行。”

“婚前旅行?”

李承泽的脸上露出明显的好奇。

这个词,他从未听过,新鲜得很。

范贤清了清嗓子,将这个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概念,简单扼要地解释了一遍。

李承泽听完,先是一怔,随即抚掌大笑起来。

“妙啊!”

“实在是妙!”

他眼中闪着异彩,毫不掩饰自己的赞许。

“成婚之前,同游山水,增进情谊,共览风物。这比京城那些繁文缛节有意思多了。”

他的目光在李承濡和范贤之间转了一圈,笑容愈发真诚。

“将来我若大婚,也定要效仿一番。”

说罢,他侧过身,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走,进城说话,我已备下薄宴,为各位接风洗尘。”

众人随着李承泽的脚步,向城内走去。

街道宽阔而整洁,来往的行人虽衣衫仍有补丁,但个个面色红润,精神饱满。

看到李承泽,百姓们没有惊恐地跪地回避,而是远远地便停下脚步,躬身行礼,口中恭敬地称呼着“殿下”,那眼神里,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与感激。

李承泽不再像过去那样清街,他只是自然地走在人群之中,偶尔还会笑着对行礼的百姓点点头。

他真正地,将自己融入了这人间烟火。

“皇兄,范隐,你们看到的,是现在的江北。”

李承泽的声音低沉了下来。

“你们没看到它一个月前的样子。”

“那时候,这里是人间炼狱。”

他抬手指着不远处一条清澈的沟渠,几个百姓正在用新烧的青砖加固堤岸。

“我刚到的时候,这沟渠里,填满的不是水,是尸体。层层叠叠,都满了。”

大皇子李承濡的眼神一凝。

范贤的呼吸也为之一滞。

“人吃人,不是话本里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眼前。”

李承泽的眼神飘向远方,似乎在回忆那不堪回首的一幕。

“一个妇人,抱着她饿得只剩一口气的孩子,跪在我马前,只求一个馒头。”

他的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

“她说,她不要了,把孩子给我,只要让孩子吃饱一顿再上路。”

“她说的是……上路。”

这平淡的叙述,比任何声嘶力竭的哭喊都更具冲击力。

李承泽收回视线,看向范隐,神情复杂。

“所以,范大人,你当初提的‘以工代赈’,在最开始的时候,根本行不通。”

“一个连站都站不起来的人,你如何让他去干活?”

“所以,我头十天,什么都没做,就是开仓放粮,在城里设了上百个粥棚,日夜不停地施粥。”

“那粥稀得能照出人影,但至少能吊着一口气,能让他们活下去。”

他指着街边一排排正在修建的崭新屋舍。

“十天后,人有了些力气,我才开始推行‘以工代赈’。”

“中期,是清理废墟,疏通河道,掩埋尸骨。”

“活不重,但能让他们动起来,能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再是等死的废物,而是能靠自己双手吃饭的人。”

“到了后期,才是现在这样。”

“修屋,筑堤,垦田。这些是技术活,工钱也给得高。”

“不少人干上一个月,不仅能吃饱,还能攒下些钱,给家里添置些物件。”

李承泽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发自内心的、真正的骄傲。

“如今的定江城,已经不需要我施粥了。”

“他们,能靠自己养活自己了。”

说话间,一行人来到了一座三层高的酒楼前。

酒楼是崭新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门前悬挂着一块巨大的黑漆金字牌匾,上书“醉仙楼”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这在刚刚经历过大灾的江北,显得格外醒目,也格外地……奢侈。

但与这份奢侈不相符的,是酒楼里进进出出的人。

有衣着光鲜的富商,但更多的,是穿着粗布短打的寻常百姓,甚至还有身上带着泥点的工匠。

他们脸上没有丝毫拘谨,反而带着一种满足与自豪。

“这便是我备下薄宴的地方。”

李承泽笑着指向酒楼。

“也是我这‘以工代赈’的一项成果。”

他看着范隐,眼中带着真切的感激。

“当初范大人离京前,除了那篇《滕王阁序》,还赠了我一本奇书。”

“一本菜谱。”

“我便是靠着那本菜谱,开了这家酒楼。”

“菜式新奇,味道绝佳,很快便在江北闯出了名头。”

“如今,它已是我在江北最大的产业。”

众人随着他走入酒楼,内里更是热闹非凡,座无虚席。

伙计们脚下生风,端着一盘盘香气四溢的菜肴穿梭其间,他们都是从灾民中招募来的,干劲十足。

李承泽没有停留,直接引着众人上了三楼的雅间。

雅间宽敞明亮,推开窗,便能俯瞰半个定江城的街景。

众人落座,李承泽亲自为众人斟茶。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林宛儿身上,笑容温和。

“宛儿,许久不见,清减了些。路上辛苦,回头我让厨子给你做些爱吃的。”

林宛儿起身行礼,微笑道。

“多谢表哥挂念,宛儿一切都好。”

李承泽又看向北奇大公主,态度恭敬却不失亲近。

“公主殿下远道而来,江北简陋,若有招待不周之处,还请见谅。”

北奇大公主看着窗外那勃勃生机,早已没了初时的紧张,她摇了摇头。

“二皇子言重了,能将一处废墟治理成如今这般模样,令人敬佩。”

李承泽的目光又转向范偌偌。

“京城第一才女的大名,我久仰了。只是一直无缘得见,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范偌偌落落大方地回了一礼。

最后,他看向正好奇打量着雅间陈设的范四哲,笑了。

“这位便是范四哲范公子吧?我可听说过,范公子在京中,可是有名的商业奇才。”

范四哲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站起来拱手。

“殿下谬赞,谬赞了。”

一番寒暄过后,酒宴正式开始。

一道道菜肴流水般呈上。

糖醋里脊,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都是些众人闻所未闻的菜式,色泽诱人,香气扑鼻。

众人动筷,入口之后,皆是眼前一亮。

味道确实新奇,酸甜香辣,层次丰富,远胜京城那些传统菜肴。

李承泽看着众人的反应,脸上满是得意。

“如何?这些菜式,都出自范大人所赠的那本菜谱。”

他夹了一筷子鱼香肉丝,放入口中,细细品味后,却又叹了口气。

那声叹息里,带着浓浓的遗憾。

“只是……”

他摇了摇头。

“终究还是差了点意思。”

“当初范大人连着菜谱,还送了我一些他监察院三处秘制的调料。”

“用那些调料做出来的菜,那才叫真正的珍馐美味。”

李承泽的脸上,浮现出回味无穷的神情。

“尤其是其中一种白色粉末,名叫‘味精’。只需一点点,便能让任何菜肴的鲜味提升数倍。”

“吃惯了加了那东西的菜,再吃现在的,总觉得……食之无味。”

他放下筷子,目光灼灼地看向范隐。

“范大人,我那点存货早就用完了。不知这‘味精’,如今可能量产了?”

范隐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慢悠悠地开口。

“三处那帮师兄,成天不睡觉,前阵子刚把量产的法子给琢磨出来了。”

“当真?!”

李承泽猛地站了起来,脸上的喜悦根本无法掩饰。

他激动地在原地踱了两步,双眼放光。

“太好了!实在是太好了!”

“此等神物,必须马上量产!不,要立刻加入内帑的行销名录里去!”

“玻璃,香皂,白糖……这些东西虽然依旧是紧销品,但内帑已经很久没有新产品了。”

“这味精要是一出,必定引得无数达官贵族追捧。”

范贤的心猛地一跳。

范隐和他早就计划好了,这味精,是将来他接手内帑后,填补长公主留下那个烂摊子的最大底牌。

现在二皇子这么一嚷嚷,岂不是要提前暴露?

他正要开口打断。

“二殿下……”

李承泽却比他更快,已经兴奋地朝着门外高声喊道。

“明清达!明先生!快进来!”

明清达?

这个名字让大皇子、北奇大公主等人都有些好奇。

他们从未听说过二皇子身边有这么一号人物。

范贤的瞳孔却骤然一缩。

他与范隐交换了一个眼神,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凝重。

这个名字,他昨夜在那本黑皮书上,见过。

江南明家,家主,明清达。

雅间的门被轻轻推开。

一个中年男人躬着身子走了进来。

他身形瘦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脚下的布鞋甚至还带着些许泥点。

面容儒雅,但眉宇间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谦卑与谨慎。

他一进门,便对着李承泽深深一揖,姿态低到了尘埃里。

“殿下,您叫我?”

李承泽大笑着上前,亲热地扶住他的手臂。

“明先生,快来,我给你介绍一下。”

他拉着那个男人,转向众人,脸上是毫不掩饰的赞赏。

“这位,便是江南明家的家主,明清达,明先生。”

“此次江北赈灾,明家功不可没!不仅第一时间捐赠了百万石粮草,明先生更是亲自赶赴灾区,与我一同调度,可谓是劳苦功高啊!”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0980/43713613.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