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砍竹做饭盒!我带爹爹赚万千金银 > 第261章 唐知县的用心

第261章 唐知县的用心


听说宋明珠出钱给村里买砖修学堂,唐知县心里是既惊讶,又感动。

“明珠赤子,真心可嘉!”唐知县赞叹道。

这对父女俩,都是一心为自己的家乡好。

这样的事例,必须让陛下知道!

于是,唐知县预计要给陛下的折子,上面又多了一页。

“不过呢,你们宋家台就算自己修了学堂,也只能算你们村的私学,无法享受官学的一应待遇。”唐知县如实道。

“我们知道。”村正早就做好了这方面的心里准备,“再苦不能苦孩子!我们就算全村勒紧裤腰带,也要自己把学堂修起来!”

唐知县望着村正坚毅的脸,想了想,道:“既然这样,那我也帮你们一把。”

“诶?”村正很讶异。

“这样吧,等你们宋家台的学堂修好之后,夫子的束脩,由县衙这边出。”唐知县道。

其实县衙的账本上根本没钱,这钱还是唐知县从肖家人身上收到的赎罪钱。

现在换一种方式,返回到宋家台身上。

“啊,真的?”宋家台几人不知内情,脸上都亮了。

他们正在为这事儿发愁呢!

唐知县就笑:“我堂堂知县,还能骗你们不成?”

“哎呀!那可真是太好了!”村正望望宋长河又望望自己儿子,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儿,“我替宋家台所有百姓,多谢知县大人!”

村正朝唐知县长身一揖。

宋长河跟宋老幺也跟着行礼。

“宋村正请起!”唐知县赶紧把人扶起来。

“我们澧阳县,能有唐知县这样的父母官,是我们百姓之福啊!”村正眼里含着热泪道。

唐知县心里也是激荡的。

“我治下能有宋家台这样的地方,也是我的福气啊!”

如此,宋家台跟唐知县完成了今年的双向奔赴。

双方对此都感到很满意。

然后,村正起身告辞。

“我们昨天就去镇上拉了青砖,我得早点回去,督促他们把活儿干好!”村正喜滋滋地道。

唐知县便让人去喊宋明珠。

宋明珠来了,先乖巧地问唐知县好:“知县大人安好!”

“明珠啊,你怎么想到为村里修学堂的呢?”

尽管已经从宋村正那里了解了事情经过,但唐知县还是忍不住问。

他想得到宋明珠的亲口回答。

“我们村自己有了学堂,就可以不用跑到镇上去上学,省下的时间就可以用来读书,读更多书。”

宋明珠有条有理地讲给唐知县听。

“虽然读书之后也不能让我们马上就变得富有,但是,不读书肯定只会让我们继续受穷。”

然后,宋明珠喊出了今后将响彻整个大夏的那句话——

“读书能改变命运呐!”

宋家台人走的时候,是唐知县亲自送的。

“明珠啊,你很好!”唐知县蹲下来,伸出手摸摸宋明珠的脑袋,笑着道,“你们宋家台也很好!”

“嗯嗯!”宋明珠骄傲地点头,然后突然想到了什么的样子,问,“知县大人,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我可以单独跟你说吗?”

“当然可以。”唐知县便把宋明珠带到一边,问,“你想说什么?”

宋明珠望望不远处担心的她爹,道:“知县大人,今年会发徭役吗?”

唐知县也望望不远处的宋家台几人,道:“你是担心你爹?”

“嗯!”宋明珠点头。

“放心吧,你爹不用出徭役。”唐知县就道。

这事唐知县早有计较。

宋明珠的眼睛一下子就瞪圆了:“真的?”

“自然。”唐知县温和地笑笑,道,“好了,回去你爹跟前吧!”

看宋师傅那个紧张样儿,生怕他把宋明珠拐走了!

“谢谢知县大人!知县大人再见!”

宋明珠得到肯定回答,欢快地跑向她爹。

大手牵住小手,一齐走向衙前热闹的大街。

晚秋明媚的阳光落在他们身上,竟恍若春日的朝阳。

唐知县看了很久,回去写折子去了。

几乎与此同时,京中,皇帝也收到了唐知县中秋时写的折子。

折子里,唐知县汇报了脚踏犁的进展,以及应用情况。

“脚踏犁经宋师傅发明出来,在梁师傅师徒二人的帮助下,已经改良了数个版本,几乎适应宋家台全部地形……”

唐知县是见过第一代脚踏犁的,当时犁头还是一个整体,外形也很笨重。

但梁师傅最后呈上来的脚踏犁制图,不仅犁头可以拆卸更换,整个脚踏犁的外形都精简硬朗了很多。

可见三人在这上面确实做了很多活儿,花费了相当多的心血和精力。

“臣打算今冬先令县里的工匠赶制出几台脚踏犁,等明年开春后先在县里试用……”

脚踏犁的制造成本比自来水高,再加上人手原因,唐知县也不可能一下子在全县各村铺开。

只能先小范围试用。

……以往朝廷研究出新农具,也是这样一点一点推行开的。

当然了,这钱是唐知县自己先出的,只等朝廷的款子下来再还他。

折子后面,皇帝也在算,假如大夏的每个村都发一台脚踏犁,该要多少钱。

……每当有新农具出现,朝廷都会酌情提供一些给到百姓,以促进农业生产。

算完,皇帝望着那个数长叹了口气。

朝廷穷啊!

不像唐均一那小子,借着肖家村一事,把上一任县令留下的烂账重新查了一遍。不仅追回了部分烂账,还借由“以钱代罚”,充实了县库。

还是抄家钱来得快啊!

皇帝按捺住一颗想抄家的心  ,继续看折子。

“臣以为,脚踏犁此举,宋师傅应居首功,梁师傅师徒二人居次功……”

论功行赏本就是应该的,皇帝对此没有意见。

“臣以为,可聘宋长河宋师傅为翰林院艺学供奉,免徭役……”

成了供奉,朝廷不仅每月都有俸禄,还可以免除赋税跟徭役,待遇比秀才还好。

唐知县此举也是用心良苦了。

“另外,臣以为,当今百姓赋税过重,徭役分配不均。

臣建议,可根据有无定产,将坊郭户分为十等,将乡村户分为五等。

坊郭户六等以下、乡村户四等以下,免除劳役……”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2074/25685005.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