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惠农福利
河南府城,原知府衙门现已改为黑袍军总政务堂。
后衙一间宽敞的厢房内,炭火驱散了初春的寒意,张居正伏案疾书,桌上堆满了各地送来的文书简报。
他搁下笔,揉了揉眉心,眼中虽有疲惫,却闪烁着一种开创事业的锐利光芒。
阎赴率军在前线搏杀,将后方民政全权托付于他。
张居正深知,战场上的胜负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根基,在于能否建立起一套有别于大明旧制、并能深入基层的新秩序。
他反复咀嚼阎赴临行前的嘱托。
“打天下易,治天下难,我等欲革鼎天下,非仅靠刀兵之利,更需收民心、植根基。”
“大明之弊,在于皇权不下县,基层尽付胥吏乡绅,以致政令梗阻,民生凋敝。”
“我黑袍军欲成大事,必须将触角直抵乡野阡陌,教化民众,培育干才,使耕者有其田,学者有其教,病者有其医,此乃长治久安之本。”
放下茶杯,张居正铺开一张巨大的河南府舆图,上面已用朱笔标注了各县、乡乃至重要村镇的位置。
他的思路清晰。
“以往大明管理地方,朝廷命官至县而止,以下全靠里甲、乡绅。”
“胥吏贪墨,乡绅盘剥,百姓愚昧,乃乱世之源,我黑袍军欲根基永固,必须打破此局,当以‘乡民自治会’为基,选拔正直可靠之贫寒子弟或进步士人,充任会长、理事,代行基层治理之权,直接对总政务堂负责,架空乃至取代旧乡绅势力。”
“然,徒有机构不足以成事,需以实学教化民众,开启民智,方能稳固。”
他沉吟片刻,提笔写下几条纲要。
“一,广设蒙学识字班,不分男女老幼,愿学者皆可入学。”
“教材需重新编订,剔除忠君迂腐之言,加入农时、算数、律法常识及我黑袍军政纲释义,先生可由落第秀才、军中文书及自治会干事兼任。”
“二,急办农村医师培训班,大战之后,必有大疫,民间亦缺医少药,当招募略通文墨、有心向学者,授以常见疾病辨识、草药应用、外伤处理、防疫等实用医术,结业后分发各乡,服务乡民。”
“三,鼓励‘农事会’、‘工巧院’,交流耕作技艺,改良农具,推广良种,传习纺织、木工、铁器等百工之技,使民有一技之长,方可安居乐业。”
他深知,此事关乎黑袍军政权能否从“流寇”转变为“治世”的关键。
这不仅是管理,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改造,旨在从根子上瓦解旧有的统治基础,培养忠于新秩序的新一代百姓和基层骨干。
他立即召来属吏,将计划细化,形成文书,准备发往各府县执行。
几乎在张居正的政令发出的同时,延桉府从县,这个黑袍军早期控制的县城外二十里的李家庄,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早已开始。
庄内原来的祠堂,如今挂上了“李家庄乡民自治会”的木牌。
会长李书衍,年近三旬,原本是个落第的学子,家境清寒,对明末弊政深恶痛绝。
跟随黑袍军占据从县后,他便一直在阎赴的安排下行走村镇乡场,尽管现在已经是乡民自治会总会长,依旧会不断行走乡野。
此刻,他正在祠堂偏厅的蒙学堂里。
三十多个年龄不一的庄户子弟,还有几个胆大的年轻媳妇,跟着自家男人挤在简陋的桌椅前,目光灼灼地看着前方一块用木炭涂黑的木板。
李书衍用石灰块在板上工整地写下“天、地、人、黑、袍、军”几个大字。
“乡亲们,跟我念:天!地!人!”
“天!地!人!”
参差不齐却充满热切的声音响起。
李书衍耐心解释。
“天,就是咱们头顶的老天爷,但咱黑袍军不信命,只信自己勤快!地,就是咱脚下的田土,阎大人给咱分了田,就要好好侍弄!人,就是咱自己,咱庄户人,不是贱民,跟城里的老爷一样,都是顶天立地的人!”
他又指着“黑袍军”三字。
“这,就是咱的军队!是帮咱打土豪、分田地、让娃能念书的队伍!要记住!”
台下,一个叫狗娃的十岁男孩,小手紧紧握着半截柴棍,在地上歪歪扭扭地比划着,小脸兴奋得通红。
他爹是村里的佃户,以前他只能眼巴巴看着地主家孩子去念私塾,现在,他居然也能认字了!
一个叫春妮的姑娘,偷偷在衣角上练习笔画,眼神亮晶晶的,她听说黑袍军地盘上,姑娘家也能读书,还能学手艺。
课后,李书衍又赶到庄东头刚成立的“农事会”场地。
当地乡民自治会副会长马军正带着几个年轻人,围着一张图纸琢磨。
这是黑袍军工坊根据老农经验改进的水渠管道排列。
“李总会长,你来得正好。”
马军抹了把汗。
“这图纸是好用,就是百姓们还弄不明白,得找人教他们识图。”
李书衍点头。
“说的是,我晚上就和大家安排一下,明天蒙学堂下学,我教大伙认图上的字,顺便就把图纸的认法搬上来,这叫边认字,边学技!”
看着庄户们积极学习、议论农事的场景,李书衍心中充满成就感。
他深知,让百姓识字明理,掌握技能,比发几石粮食更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也更能让他们真心拥戴黑袍军。
与此同时,河南府汜水县小河村。
一名被称为杨秀才的青年还在奔走,此人其实只是个童生,连秀才都没考上,真名杨启明。
在大明治下时,他这种功名不成、耕种不力的读书人,在村里常被讥为“书呆子”,日子清苦。
黑袍军来了后,乡民自治会看他认得字,人又公道,便让他跟随培训,如今他负责一项新活计,办乡音报道。
这乡音报道是乡自治会设在村口大槐树下的一面特别大的木牌,以及由杨启明定期编写、在村民聚会时大声宣读的乡闻录。
内容包罗万象,总堂的新政令、附近村镇的新鲜事、种地的好经验、甚至谁家孝敬老人、谁家卫生搞得好,都会上报。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4653/42093074.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