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这个藩镇过于凶猛 > 第247章 便宜行事

第247章 便宜行事


短暂的安宁,如同暴风雨前诡异的死寂,被骤然撕碎。

战火,再度燎遍天下。

天佑四年,朱温篡唐,建国号梁,史称后梁。

然而,这并未给分崩离析的神州带来丝毫和平的曙光,反而像是在一锅滚油中泼入了一瓢冷水,炸裂出更为惨烈的乱世。

北地,朔风凛冽。

后梁太祖朱温麾下大将康怀贞,尽起汴州精锐八万,对外号称二十万,如一头巨大的猛兽,张开血盆大口,死死咬住了河东晋王李克用的门户——潞州。

坚城被围成了一座插翅难飞的铁桶,每日里,攻城的号角与凄厉的惨叫声交织回荡,震动百里。

血水将护城河染成了令人作呕的暗红色,尸体在城下堆积如山,引来成群的乌鸦在空中盘旋,散发出浓郁的恶臭。

晋军虽然悍勇,但在数倍于己的梁军疯狂围攻下,已是岌岌可危。

视线南移,两浙之地,素来富庶的江南水乡此刻已沦为人间炼狱。

吴越王钱镠与悍将卢约,为争夺温、处二州的归属权,杀得血流成河,尸骨盈野。

曾经的鱼米之乡,如今处处是断壁残垣,村庄被焚烧成白地,流离失所的百姓在道路上哀嚎哭泣,易子而食的惨剧时有发生。

与此同时,淮南之主杨渥的怒火,则点燃了江南的另一处战场。

这位年轻的藩主继承了其父杨行密的基业,却远没有其父的沉稳与隐忍。

钱镠授封淮南节度使的举动,彻底激怒了他。

对方毫不犹豫地颁下将令,命麾下最善战的宣州刺史周本,尽起大军五万,兵分两路,气势汹汹地直扑钱镠的钱袋子——苏州。

钱镠闻讯大惊失色,苏州乃吴越财赋重地,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他急调心腹大将顾全武,统领吴越最精锐的“武勇都”,星夜兼程,挥师北上驰援。

一场决定江南格局的大战,一触即发。

就连蛰伏已久的湖南楚王马殷,也在这天下大乱的棋局中嗅到了血腥味,露出了獠牙。

他看准了武陵节度使雷彦恭与淮南交恶、孤立无援的窘境,悍然出手,亲率大军攻向朗州。

雷彦恭大骇,他深知自己麾下兵马不过万余,绝非马殷这头猛虎的对手。

情急之下,他一面收缩兵力,坚壁清野,拖延时间。

一面派出最亲信的使者,带着他亲笔写下的泣血书信,快马加鞭,向曾经的盟主杨渥求援。

烽烟四起,天下大乱。

整个神州大地,又变回了那个人命如草芥,枭雄并起的血肉磨坊。

在这场宏大的棋局中,每一位手握兵权的诸侯,都是棋手。

亦是棋子。

二月二十三。

歙州城外,群山深处的一座秘营。

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乃是刘靖亲手为他的核心部队挑选的驻扎与训练之地。

营地戒备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明哨暗哨遍布山林。

林中暗处,更有无数双闪烁着警惕寒芒的眼睛,注视着任何风吹草动。

营地中央,一片被特意开辟出来的靶场上,刘靖负手而立,神色平静地看着亲卫手中一只毫不起眼的粗陶罐。

山风带着凉意,吹拂着他青色的儒袍,袍袖猎猎作响。

刘靖却恍若未觉,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能穿透陶罐的表层,看到其中蕴藏的雷霆万钧。

这便是他穿越至今,耗费无数心血,在简陋的条件下捣鼓出的新式杀器——雷震子。

这名字虽然有些俗气,却是刘靖深思熟虑的结果。

在这个时代,一个响亮而又带点神秘色彩的名字,远比一个科学的编号更能提振士气,也更能威慑敌人。

陶罐仅比从成人巴掌略大,是在歙州民间最常见的样式,貌不惊人,内里却暗藏着足以撕裂血肉的恐怖杀机。

一根手腕粗细的干燥竹管立于正中,竹管内被小心翼翼地填满压实了经过妙夙改进后的颗粒火药。

竹管四周的空隙里,则密密麻麻地塞满了淬过狼毒汁液的铁蒺藜和锈迹斑斑的铁钉。

这些铁钉和铁蒺藜许多都是军器监的边角料,成本低廉,却是最致命的填充物,一如守城时的金汁。

陶罐外层,用坚韧的细草绳编织成网兜,将整个陶罐紧紧箍住,并且留出了一段方便抓握和投掷的绳头。

这层网兜看似简陋,却是点睛之笔。

它不仅方便士兵携带和发力投掷,更能保证陶罐在落地炸裂的瞬间,内里的杀伤破片不会因罐体破碎而散落一地,而是随着爆炸的冲击力,如天女散花般向四周高速攒射,形成一个致命的杀伤区域。

刘靖的脑海中,闪过无数种更先进的设计图。

他曾想过仿造后世的手榴弹,用生铁铸造外壳,利用破片杀伤。

但在经过数次失败的尝试后,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

这个时代的颗粒火药,威力远不能与后世的梯恩梯、黑索金等猛炸药相提并论,根本炸不开厚实的铁壳。

若用最劣质、最脆弱的生铁,虽然能炸开,但产生的破片又大又钝,缺乏足够的动能,打在披甲目标身上,往往只是“铛”的一声被弹开,无法穿透这个时代普遍装备的铁甲。

杀伤力反而不如这种原始的陶罐。

最终,他选择了这种最原始的方案。

技术的发展,必须与时代的生产力相匹配。

超前一步是天才,超前十步就是疯子。

这雷震子,已经是这个时代能够承载的极限了

“扔。”

他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威严。

站在他身旁的一名身材魁梧的亲卫立刻上前一步。这名亲卫是第一批跟随刘靖的老兵,见证了刺史种种“神仙手段”,脸上带着一丝混杂着敬畏与狂热的神情。

他从怀中掏出火折子,吹亮,熟练地点燃了从陶罐竹管中伸出的引信。

看着火星“嗤”的一声钻入用油纸包裹的导火索,他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后退两步,手臂肌肉贲张,腰腹拧转,将全身的力量贯注于手臂,用尽全力将那枚雷震子呼啸着掷向二十步开外,一个披着破旧皮甲的草人靶子。

雷震子在空中划出一道迅疾的抛物线,精准地落在了草人靶子脚下。

周围负责警戒的士兵们,早已得到命令,一个个都用手紧紧捂住了耳朵,半蹲下身子,紧张地盯着那个小小的陶罐。

下一瞬!

“轰!”

一声沉闷却极具穿透力的爆响,在山谷间轰然炸开!

那声音不像雷鸣那般高亢,更像是一柄无形的巨锤,狠狠地砸在了每个人的胸口,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心头发慌。

一股肉眼可见的冲击波以落点为中心猛然扩散开来,卷起地上的尘土与落叶,形成一个环形的烟圈。

紧接着,黑色的浓烟翻滚喷涌,无数细碎的铁片与淬毒铁钉,裹挟着尖锐的呼啸声,如同一片死亡的风暴,瞬间笼罩了那具孤零零的草人!

待硝烟与尘土稍稍散去,刘靖挥了挥手,示意众人不必惊慌,自己则迈步走了上去。

靶场上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硝烟味,混合着泥土的腥气。

原本立在那里的草人,此刻已经变得惨不忍睹。

它身上那件还算厚实的皮甲,被撕开了十几个狰狞的小口。

草人内部填充的稻草从破口处喷涌出来,散落一地。

更有一枚铁钉,直接贯穿了草人的“头颅”,深深地钉在了后面的木桩上。

围观的亲卫们发出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他们看向那片狼藉的眼神,充满了震撼与恐惧。

他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悍卒,可也从未见过如此恐怖的杀伤方式。

“换铁甲靶子。”

刘靖的声音依旧平静。

亲卫们立刻行动起来,将破损的草人拖走,又抬来一个更为结实的木桩靶,给它披上了一件从战场上缴获的单层铁甲。

这是这个时代最常见的士卒铠甲。

“再试。”

又一枚雷震子被投掷出去。

这一次,爆炸声伴随着一阵“叮叮当当”的金属撞击声。

硝烟散尽,刘靖再次上前查看。

这一次的结果,让他更为满意。

五步之内,铁甲靶子被数枚铁钉和铁蒺藜命中,巨大的动能强行撕开了铁甲的防御,十步外的铁甲,在相对薄弱的甲叶上留下了骇人的凹痕与细微的裂纹,甚至有一枚铁钉恰好击中了甲叶连接处的皮索,直接钻了进去!

超过五步,直接破甲的概率便大大降低,除非运气极好,恰好命中甲叶连接的缝隙或是防御薄弱之处。

但刘靖很清楚,这已经足够了。

战场之上,阵型密集,对于只着皮甲甚至布衣的普通士卒、辅兵、民夫而言,十五步之内,雷震子一炸,皆是死地!

就算侥幸不死,那些淬了剧毒和生锈的铁蒺藜、铁钉造成的伤口,也足以让一个壮汉在痛苦的哀嚎中毙命。

这东西,不能随便用,乃是在战斗陷入僵局之时,用来破局的。

“大人,此物……真乃神罚也!”

一名亲卫队长结结巴巴地说道,看向刘靖的眼神满是狂热。

尽管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了,但还是忍不住惊骇。

刘靖微微颔首,对这个结果相当满意。

能造出来,就已经是划时代的胜利。

在这个依旧以血肉之躯硬撼刀枪的冷兵器时代,这种范围杀伤性武器,就是降维打击。

唯一的缺憾,就是数量。

他专门为此建立的工坊,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日夜不休,至今也只造出了可怜的五百三十余颗。

没办法,硫磺与硝石的产量终究是瓶颈。

这些化工原料的提纯和生产,在这个时代完全依赖于最原始的人工,效率极其低下。

而且,有限的产量还得优先供给那十门青铜火炮。

刘靖心中盘算着,看来,下一次的科技攀升,重点要放在基础化工和冶炼上了。

没有足够的火药和优质的钢铁,再精妙的设计也只是空中楼阁。

就在他思索着如何扩大产能,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万全准备之际。

一名负责外围警戒的牙兵从山谷外飞奔而至。

他的甲胄上还沾着碎叶,胸口剧烈起伏,显然是一路疾驰而来,不敢有片刻耽搁。

他冲到近前,无视了周围亲卫警惕的目光,单膝跪地,声音因急速奔跑而嘶哑急促。

“启禀刺史!江西急报!”

刘靖的目光从靶子上移开,接过亲卫从那名牙兵手中取来、恭敬递上的密信。

这是一卷用火漆密封的细竹筒。

他捏开火漆,展开里面的信纸。

信上的字迹潦草而急切,仿佛能透过纸背,闻到一股战火的血腥气。

他的眼神骤然锐利起来,一直平静无波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难以察明的情绪波动。

危全讽,动手了。

就在昨日,抚州刺史危全讽麾下大将谭翔羽,亲率一万精锐,如鬼魅般穿行于山野之间,避开了所有耳目,闪电般突袭洪州南部门户——丰城。

仅仅用了半日,城破。

一万大军,要做到如此快速的隐秘行军,必然是轻装简行,昼伏夜出。

半日破城,除非守将是猪,否则城中必有内应。

只一眼,刘靖便洞穿了这场突袭的全部脉络,甚至连细节都猜得八九不离十。

他缓缓收起密信,指尖轻轻摩挲着信纸粗糙的边缘。

胸中那股压抑了数月之久的杀意与豪情,如同被大坝禁锢许久的潮水,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缺口,汹涌澎湃起来。

等了这么久,这条贪婪的大鱼,终于咬钩了。

他入主江西,图谋天下的大门,开了!

“密切关注江西所有动向!”

他沉声下令。

“是!”

传令兵高声应诺,转身飞奔而去。

……

与此同时,江西。

丰城被奇袭攻陷的消息,仿佛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巨浪。

危全讽前脚刚刚拿下丰城,他那篇洋洋洒洒的讨剿檄文后脚便如雪片般传遍了整个江西。

檄文中,他打着“清君侧,诛奸佞”的旗号,痛斥女婿、镇南军节度使钟匡时年幼无知,被首席谋士陈象等一干奸臣蒙蔽,倒行逆施,祸乱江西。

他身为岳丈,有责任为亡故的亲家钟传清理门户!

檄文传开的同时,他亲率大军三万,裹挟着从抚州境内征调的数万民夫,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沿着赣水,直扑洪州。

一时间,整个江西为之震动。

……

吉州。

刺史府的书房内,一声清脆的爆响,一只上好的越窑青瓷茶盏被狠狠地掼在地上,摔得四分五裂。

氤氲的水汽中,倒映着一张因愤怒而极度扭曲的脸。

“危全讽!匹夫!安敢欺我!”

彭玕气得浑身发抖,口中发出野兽般的低吼。

他年近五旬,身材微胖,保养得宜的脸上总是挂着商贾般的精明与和气,面白无须,一双细长的眼睛里总是透着算计的光芒。

可此刻,他那张富态的脸却涨成了猪肝色,细长的双眼瞪得滚圆,布满了血丝,像一头被逼入绝境的豺狼。

此时的彭玕,惊怒交加。

惊的是,危全讽那匹夫忽然出兵,而且行动如此迅猛,快如闪电,狠如饿狼,一击便夺下了战略要地丰城。

那座城池,是他从吉州北上洪州的必经之路,是他的军队叩开洪州大门的钥匙,如今却成了一只扼住他咽喉的铁手。

怒的是,自己被那个在数月前还于酒宴上与他称兄道弟、信誓旦旦的盟友,彻头彻尾地摆了一道。

他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回放出当初与危全讽在袁州刺史府中密会的场景。

袁州刺史正是他的侄子彭彦章。

在那场酒宴上,危全讽拍着胸脯,唾沫横飞地向他描绘着拿下洪州后的美好蓝图,两人约定以鄱阳湖为界,平分江西,共图霸业。

那时的他,还真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共谋大事的盟友。

可现在,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到让他耳鸣的耳光!

这个阴险狡诈的家伙,究竟在盘算什么?

自己那个不成器的侄儿彭彦章,是不是也早就被他收买了,参与了这场阴谋?

否则,危全讽的大军怎会如此轻易地就穿过了袁州的地界,直插丰城?

他彭玕,是不是也在这匹夫的算计之内?

等他吞并了洪州,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的吉州?

无数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中疯狂炸开,让他头疼欲裂,一股冰冷的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彭玕只觉得手脚冰凉,仿佛赤身裸体地站在了腊月的冰天雪地之中。

他被当成了棋子,一枚用来迷惑洪州钟匡时,随时可以舍弃的棋子。

“废物!蠢货!”

彭玕在书房内来回踱步,口中不停地咒骂着,也不知道是在骂危全讽,还是在骂愚蠢的自己。

就在他心乱如麻,如同困兽般无能狂怒之际,一名亲卫快步入内,小心翼翼地禀报道。

“府君,抚州危刺史派人送来书信。”

彭玕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森然的厉色。

他一把从亲卫手中夺过信件,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撕开火漆。

信中,危全讽的言辞恳切到令人作呕。

他先是为自己的“擅自行动”表达了万分歉意,辩称战机稍纵即逝,他也是为了大局着想,为防走漏风声才出此下策,望“兄长”务必海涵。

接着又画风一转,让他务必按兵不动,只需守好吉、袁二州,防备湖南的马殷可能会趁虚而入即可。

言语之间,俨然已经将自己当成了江西之主,在对下属发号施令。

信的末尾,还假惺惺地重申盟约不变,待他拿下洪州,荡平奸佞之后,必将遵守约定,将鄱阳湖以西之地尽数奉上。

彭玕看完,脸上浮现出一抹冰冷的讥笑。

防备马殷?

说得比唱得还好听!

这分明是想独吞整个洪州,又怕自己从背后捅他刀子,才用这种鬼话来稳住自己。

还画了个大饼,真当自己是三岁孩童吗?

他将信纸缓缓揉成一团,感受着坚韧的纸张在掌心变形的触感,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发白。

他思虑再三,权衡利弊,眼中杀机一闪而过。

“来人!”

他的声音冷得像冰。

“去将李参军、王将军他们都叫来议事!”

不多时,谋士李源、大将王戎等一众心腹文武匆匆赶到。

他们一进门,就感受到了书房内压抑到极致的气氛,以及彭玕身上散发出的那股暴戾之气。

一个个心头皆是一凛,不敢作声。

彭玕面无表情,将掌心那团被重新展开、满是褶皱的信纸扔在桌上。

“都看看吧。”

“看看我们那位好盟友,送来的‘捷报’。”

谋士李源第一个上前。他年约四十,面容清瘦,下颌留着一缕山羊须,眼神却极为锐利,是彭玕最为倚重的智囊。

他拿起那封信,一目十行地扫过。

片刻后,他将信纸放回案上,神色凝重,声音沉稳。

“府君,危全讽此举,是为背信弃义,已是彻头彻尾的小人行径。”

“今日他携大胜之威送来此信,看似言辞恳切,实则字字霸道,句句藏针。”

“这根本不是在与府君商议,而是在震慑府君您。这是先礼后兵,名为安抚,实为威胁!”

另一名官员附和道:“不错,李参军所言极是。”

“说什么防备马殷?谁不知道马殷正与武陵的雷彦恭在朗州城下打得不可开交,怎会无缘无故分兵来援钟匡时那小儿,让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这分明是借口,他就是想撇开我们,独吞洪州!”

满脸虬髯的大将王戎一拳砸在桌案上,震得茶杯嗡嗡作响。

他不懂那些文人之间的弯弯绕绕,只从军事角度分析,声音沉闷如雷:“府君,如今丰城已失,我军北上洪州的要道被他死死卡住。”

“虽能从袁州绕行,但路程凭白多出了一倍不止,粮道更是会被拉长数倍,夜长梦多,风险太大。一旦我军绕道,危全讽便能以逸待劳,在半路设伏,我军危矣!”

麾下众人的分析,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彭玕的心牢牢网住,让他透不过气来。

他的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细长的眼睛里充满了血丝和挣扎。

那个极其可怕的念头,再次不受控制地从他心底冒了出来。

这会不会从一开始,就是钟匡时与危全讽这对翁婿联手做的一个局?

他们先是假意反目,引诱自己入彀,实际上是想借危全讽之手,先除掉自己这个最大的威胁,然后再从容瓜分自己的基业?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疯长的藤蔓,瞬间缠绕了他所有的理智。

空有野心,却优柔寡断。

见小利而忘义,谋大事而惜身。

这便是彭玕性格中最致命的弱点。

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看向众人,声音干涩地问道:“依……依你等之见,眼下……该当如何?”

厅内一时死寂。

此事太过蹊跷,牵一发而动全身,谁也不敢贸然开口。

出兵吧,风险太大,还可能中了圈套。

不出兵吧,眼睁睁看着危全讽独吞洪州,谁也不甘心。

良久,还是谋士李源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他轻咳一声,缓缓开口。

“下官以为,眼下情势不明,一动,不如一静。”

他见彭玕的目光投向自己,便继续分析道:“其一,危全讽虽夺取丰城,但兵力亦不过三万,加上裹挟的民夫,看似势大,实则虚浮。”

“洪州城高池深,兵精粮足,钟匡时麾下尚有刘楚等悍将,危全讽想一口吞下,绝非易事。”

“其二,正如王将军所言,我军已失先机。”

“此时强行出兵,粮道漫长,破绽百出,危全讽若分兵阻截,我军进退维谷。倒不如固守吉州,静待时机。”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刺史不妨坐山观虎斗。”

“让他们两家斗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届时,无论谁胜谁负,必然元气大伤。”

“府君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出击,收拾残局,则整个江西,可一战而定。此乃渔翁之利也!”

李源的一番话,条理清晰,逻辑缜密,瞬间说到了彭玕的心坎里。

他紧绷的神经瞬间松弛下来,如同一个快要溺死的人抓到了救命的稻草,连连点头。

“不错,先生言之有理。静观其变,坐收渔利,就这么办。静观其变!”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危全讽与钟匡时在洪州城下血拼至两败俱伤,自己率领生力军一锤定音的场景。

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方才的愤怒与恐惧早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

丰城。

城楼之上,危全讽迎着猎猎江风而立,他身后的“危”字大旗在风中狂舞,发出呼啦啦的声响,仿佛在为他的胜利而欢呼。

当探马从中途驿站传来彭玕按兵不动的最新消息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仰天大笑起来,笑声中充满了志得意满与毫不掩饰的不屑。

“哈哈哈!彭玕此人,果如我所料,色厉内荏,优柔寡断!外强中干的土财主罢了!”

“区区一封书信,几句空话,便让他成了缩头乌龟!”

他身旁的弟弟危仔倡也是满脸喜色,奉承道:“兄长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如此一来,我等便可再无后顾之忧,全力攻取洪州!”

危全讽转过身,重重地拍了拍危仔倡的肩膀,眼中闪烁着贪婪的野火:“洪州,只是开始!待拿下洪州,收编其兵马,整合其钱粮,整个江西,便是我危家的天下!”

“到那时,彭玕那老匹夫,是杀是留,还不是你我兄弟一句话的事!”

他当即下令,留下心腹大将谭翔羽率五千兵卒镇守丰城,以防备彭玕可能的异动,而后兵分两路。

他亲率主力三万大军,裹挟近十万民夫,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如乌云压顶般,沿着赣水水陆并进,直扑洪州治所——豫章郡!

其弟危仔倡,则率领另外三万大军,从东路出发,兵锋直指富庶的饶州。

他的算盘打得很响,一旦拿下饶州,不仅能获得大量的钱粮补给,更能切断洪州与东面产粮区的联系,对豫章形成合围之势,意图毕其功于一役。

……

……

洪州,豫章郡。

镇南军节度使府内,气氛凝重如铁,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钟匡时坐于主位,脸色苍白如纸,年轻的脸上满是与年龄不符的忧愁与惊惧。

他紧紧抓着椅子的扶手,指节都已发白,以此来掩饰自己身体无法控制的微微颤抖。

大将刘楚的伤势已好了七八成,此刻他身披铁甲,如一尊铁塔般站于堂下,声若洪钟,试图给这压抑的大堂带来一丝铁血之气。

“节帅勿忧!去岁一战,我军虽损失惨重,新募之兵操练时日尚短,战力也有限。”

“但危全讽、危仔倡兄弟于军阵一道,不过尔尔,平平无奇,麾下将校更是土鸡瓦狗。仅凭六万之众,就想攻下我豫章坚城,简直是痴人说梦!”

他话锋一转,神色变得无比凝重,眼中闪过一丝深切的忧虑。

“末将唯一担心的,是吉州的彭玕与袁州的彭彦章!”

“吉、袁二州尚有兵卒四万余,若他们叔侄二人此时被危全讽蛊惑,信了那所谓的盟约,从我军背后杀来,那我军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

原本因刘楚的豪言而稍有缓和的气氛再次降至冰点,堂下几名文官脸色剧变,额头冷汗直流。

钟匡时更是吓得一个哆嗦,惊惶无措之间,下意识地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首席谋士陈象,仿佛那才是他的主心骨。

陈象须发微白,年过五旬,但精神矍铄,神色一如既往地平静。

他缓缓起身,对着钟匡时微微一揖,那份镇定自若仿佛有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

“危全讽突然出兵,奇袭丰城,此事本身就极为蹊跷。”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让众人焦躁的心绪不由自主地平复了一些。

“探报言称,袁、吉二州仍在征召民夫,调集粮草,一副大战在即的模样,但时间上根本对不上。”

“若他们早已约定联手,危全讽何必多此一举,耗费兵力去攻打丰城?与彭氏叔侄兵分两路,南北夹击,直扑豫章,岂不更快?”

“着哇!”

钟匡时双眼猛地一亮,苍白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血色。

他猛地坐直了身体,追问道:“先生的意思是……”

陈象继续分析道:“由此可见,大王此前的离间之计,已然奏效。危全讽与彭玕二人早已心生间隙,互相猜忌。危全讽之所以急于拿下丰城,正是为了防备彭玕。”

“他要用丰城这颗钉子,死死钉住吉州北上的咽喉,确保自己在攻打洪州之时,后背是安全的!”

大将刘楚闻言,粗犷的脸上也露出了思索的神色,他点了点头,瓮声瓮气地说道:“先生所言极是。丰城是吉州北上的咽喉要道,占了丰城,彭玕的大军便只能绕道袁州,路程多出一倍不止。”

“他彭玕生性多疑,贪生怕死,绝不敢冒此风险,将自己的粮道暴露在我军与危全讽的威胁之下!”

钟匡时大喜过望,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来回走了几步,脸上的恐惧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劫后余生的兴奋。

他急切道:“既然如此,依先生之见,本王是否该立刻遣使前往袁、吉二州,重申盟好,痛陈利害,安抚彭玕叔侄,让他们与我军合力,共击危全讽?”

“万万不可!”

陈象断然否定,他的声音不大,却斩钉截铁,让兴奋中的钟匡时瞬间冷静下来。

“为何?”

钟匡时不解。

陈象望着主位上那张尚带稚气、写满迷茫的脸,心中暗自一叹。

大王终究还是太年轻了,只看到了联合的可能,却未看透人心险恶的本质。

在这乱世,任何一丝软弱都会被豺狼嗅到,成为致命的破绽。

他压下心中的忧虑,脸上依旧保持着镇定,抚须道:“彭玕叔侄与危全讽正处在互相猜忌、互不信任的微妙关头。”

“大王此时遣使,只会暴露我方虚实,让他们觉得我军已是强弩之末,急需外援。”

“彭玕此人,见利忘义,若他觉得我军可欺,反而会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甚至可能让他下定决心与危全讽合作,先取洪州再图其他!”

钟匡时听得冷汗直流,连连点头称是。

陈象顿了顿,目光转向舆图,望向豫章东面的歙州方向,眼中闪过一抹无人察觉的精光。

“为今之计,外援必不可少,但此援非彭玕,而是另有其人。”

“歙州刺史刘靖,自诩汉室宗亲,此人虽年轻,却颇有乃祖之风,守信重诺。此前为援我军,出兵袭扰杨吴粮道,可谓尽心尽力,其人品德可见一斑。”

“大王可立刻遣使前往歙州,许以重利,请他出兵驰援!”

“歙州与饶州接壤,刘靖若肯出兵,只需做出攻击饶州的姿态,便可从东面死死牵制住危仔倡的三万大军!”

“如此一来,危全讽便成孤军深入,豫章城下,他久攻不下,军心必乱,其势必衰,退兵只在旦夕之间!”

陈象话音未落,一名负责军情的亲卫神色慌张地冲入堂内。

“急报!危仔倡已统兵三万,兵锋已过弋阳,直逼饶州边境!”

“饶州刺史卢元峰遣使告急,城中兵少,危在旦夕!”

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再次狠狠地敲打在众人心上。

钟匡时闻言,再无半点犹豫,当即召来内侍,下令道:“你即刻动身,前往歙州,请刘靖出兵驰援饶州。至于钱粮,本王许你便宜行事,可自行决定。”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7023/22370207.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