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火种计划”的选址
琼州的硝烟,尚未彻底散尽。西域的风沙,仍在信纸上,传递着金戈铁马的寒意。而那张摊开在整个作战室里的世界地图,则像一个沉默的、却又无比贪婪的深渊,预示着未来那更加波澜壮阔的、无尽的凶险。
在处理完“幽灵”小队的善后事宜,并给王徽的“海狼”部队签发了第一笔巨额抚恤金之后,林知节终于有了一丝喘息之机。
他将自己,和孙默,关在了学院最顶层的一间密室里。
桌子上,没有那张令人心力交瘁的世界地图,只有一张最详细的、囊括了大梁帝国每一寸山河的……内政堪舆图。
这是为“火种计划”,进行最终选址的时刻。
“火种计划”,是林知节在目睹了“匕首计划”的凶险之后,痛定思痛,才下定决心,要立刻启动的、最高优先级的“文明备份”项目。
他要建立一个,绝对安全、绝对隐秘、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秘密研究所。在那里,孙默和他最核心的学生们,将不再为任何“KPI”和“战争订单”服务,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抛开一切应用层面的束缚,去自由地,探索这个世界最底层的、关于物理、化学和数学的……“真理”。
那里,将是大梁帝国未来的“CPU”,是真正意义上的、维系文明火种不灭的……“圣殿”。
“老师,学生以为,‘火种’当立于京畿之地。”孙默指着地图上,那个代表着帝国心脏的圆点,神情专注地分析道,“京城,是帝国人才、物资、信息的汇集之地。将研究所建在这里,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最优秀的人才,获取最前沿的情报,也能与我们理工学院本部,形成良好的学术互动。若置于偏远之地,恐信息闭塞,于学术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他的分析,完全是站在一个纯粹的、理性的“科学家”角度。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这让林知节,感到无比的欣慰。
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接下来的、那个看似“反逻辑”的决定。
“你说的,都对。”林知节缓缓地点了点头,“但你忽略了‘火种计划’,最重要的一个核心原则。”
“什么原则?”
“安全。”林知节的语气,变得无比凝重,“不是战术层面的安全,而是……文明层面的、绝对的安全。”
“京城,太繁华,太瞩目了。”他摇了摇头,“它就像一盏黑夜里最亮的灯,会吸引来无数的、来自黑暗中的飞蛾。这一次,我们侥幸,挡住了一支‘幽灵’。下一次呢?下下次呢?”
“孙默,你要记住。‘火种计划’,不是为了让我们跑得更快,而是为了保证,我们永远……不会因为摔倒,而彻底灭亡。它,是我们的战略纵深,是我们最后的……‘备份存档’。”
他说着,伸出手,越过了那些富庶的、繁华的、兵家必争的鱼米之乡,最终,他的手指,落在了地图上,一片被连绵不绝的、险峻的大山,所彻底包裹的、贫瘠而又偏僻的黄色区域上。
那里,是大梁帝国最闭塞、最落后、也最被人遗忘的角落。
蜀中,深山。
看到那个地名,孙默的瞳孔,猛地一缩。
因为,他认得这个地方。
那是张恒,那个给他们所有人,都带来了无尽伤痛与反思的、悲剧性的名字的……故乡。
“老师……您是说……”
“没错,就是这里。”林知节的语气,平静,而又坚定。
“这……这太荒谬了!”孙默第一次,毫不犹豫地,反驳了林知节的决定,“那里,穷山恶水,道路不通!我们如何将那些精密的仪器,运送进去?如何保障上百名研究人员的物资供应?更重要的是,让一群帝国最顶尖的头脑,去那种与世隔绝的地方,那不是‘备份’,那是‘流放’!是一种……技术上的倒退!”
面对孙默激烈的反对,林知节没有生气。他只是转身,从身后的一个上了锁的文件柜里,取出了一份早已泛黄的、沾染着尘埃的卷宗。
他将卷宗,推到了孙默的面前。
“你看看这个。”
孙默疑惑地,打开了卷宗。
里面,不是什么机密情报,也不是什么高深图纸。
而是一本……账本。
一本由张恒亲手记录的、详细到令人发指的、关于他如何贪污、如何挪用公款、如何将那些带血的银子,一笔一笔地,换成粮食、换成药材、换成修桥铺路的青壮劳力,送回他那片贫瘠家乡的……罪证。
“张恒,错就错在,他想用‘个人’的力量,去对抗一个‘时代’的贫穷。”林知节的声音,变得有些低沉,“他输了,输得很惨,也付出了最沉重的代价。”
“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孙默,就是用‘系统’的力量,去彻底地,改变那个滋生出‘张恒’、也逼疯了‘张恒’的……贫穷的土壤。”
他的目光,重新回到了地图上。
“你只看到了那里的‘劣势’,却没有看到,它对于‘火种计划’而言,最无可替代的‘优势’。”
“第一,安全。”他的手指,在那些连绵的山脉上,画了一个圈,“这里,是天然的屏障。远离海疆,不惧任何舰队;远离边境,不惧任何铁骑。它是我们帝国,最可靠的战略腹地。”
“第二,资源。”他指着蜀中旁边的标注,“根据户部最古老的堪舆记录,这里的地下,蕴藏着整个大梁,最丰富的、至今尚未被开发的煤矿和铁矿。将研究所建在这里,就等于,将我们的‘CPU’,直接,安装在了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电池’上!它完全可以,实现能源和原材料的……自给自足。”
“至于你说的交通……那恰恰,是我们的‘机会’。”林知节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属于“基建狂魔”的、炽热的光芒,“我们可以借助修建研究所的名义,以国家的力量,修筑一条,从京城,直通蜀中的‘战略运输线’!铁路,公路,水路!我们要将这条现代文明的‘大动脉’,深深地,插入这片沉睡了千年的土地!”
“我们要把,曾经亏欠了那片土地的‘代价’,加倍地,变成推动它前进的……‘燃料’!”
孙默,彻底沉默了。
他看着手中的那本账本,又抬头,看了看老师眼中那片深邃的、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而上升到了“文明”与“国运”层面的宏大蓝图。
他终于明白,自己,和老师之间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他看到的,是“技术”的得失。
而老师看到的,是“天下”的棋局。
他缓缓地,合上了那本罪证。
然后,对着林知节,深深地,一揖到底。
“学生……明白了。”
林知节欣慰地点了点头。他从一个特制的锦盒中,取出了一枚,由孙默亲手为他打造的、通体由黄铜铸成、沉甸甸的印章。
印章的底部,没有官职,没有姓名,只有六个古朴的篆字——
“皇家理工学院·火种”。
他拿起那方沉重的印章,蘸满了早已备好的、代表着希望与未来的、金色的印泥。
然后,在孙默那充满了崇敬与向往的目光注视下,重重地,盖在了地图上,那个代表着蜀中深山的、贫瘠的、却也即将迎来新生的位置上。
金色的印记,在烛火下,熠熠生辉。
它与地图另一端,那些代表着“罗盘会”的、狰狞的血色标记,遥遥对峙。
一个,代表着掠夺与征服的“过去”。
一个,代表着守护与创造的“未来”。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7455/2268912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