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陈邦彦回新房,一家子规划忙
周日天刚蒙蒙亮,军区宿舍的窗户上就透进了点微光。陈邦彦攥着帆布包的手都使了劲,把叠得方方正正的军绿衬衣往里塞时,嘴里哼的《打靶归来》跑了调也不在意——今儿要回新房,连空气里都飘着甜劲儿。
他住的双人宿舍,两张铁架床占了大半空间,另一张床上坐着的潘立功,正托着腮帮子瞅他忙乎。二十七岁的营长还是光棍一条,眼瞅着陈邦彦娶了媳妇有了家,那羡慕劲儿都快从眼里溢出来了。
“老陈,”潘立功凑过去,扒着陈邦彦的行李袋,下巴都快搁上去了,“你让弟妹瞅瞅她们医院,有没有合适的姑娘给我介绍一个?你知道我爹妈走得早,没人替我操心这事。”
陈邦彦手上没停,头也不抬地怼回去:“没人操心?前儿团长家的嫂子刚给你介绍了小学老师,人家有文化,你倒好,嫌人家皮肤黑,显老。还有军人服务社的售货员,又嫌弃人家个子矮,前前后后看了不下五个,没一个入你眼的,你到底要找个啥样的?”
潘立功急得直摆手,脸都红了:“不是我挑!那都是实在问题!我想找个白净的,个头至少一米六,我都升营长了,总不能找个不识字的吧?这要求高吗?”
陈邦彦把行李绳往肩上一搭,想了想也在理,便松了口:“行,回头让小荔帮你瞅瞅,她们科室倒有几个没对象的。就是能不能看上你,我可不敢打包票。”
“咋就看不上我?”潘立功立马挺直腰板,拍了拍胸脯,“我论军衔、论模样,哪点比你差?再说了,跟我结婚不用伺候公婆,直接当家做主,多好!”
“你自豪个屁!”陈邦彦笑骂,“我还和老丈人、丈母娘一起过,孝顺他们呢!我显摆了吗?”
潘立功心里嘀咕,陈邦彦这小子精着呢——当初为了让媳妇安心,主动把丈母娘接过来住,现在军区里谁不夸他孝顺?好些姑娘相看时,都学着要接爹妈过来,害得好几对都黄了,背地里不知道多少人骂他“搅屎棍”呢!他倒好,还天天乐呵。
眼瞅着陈邦彦要走,潘立功又想起了八卦,追着问:“哎,我听人说你丈母娘来的时候,拉了一车粮食,还带了自行车和缝纫机,真的假的?”
“谁传的瞎话?”陈邦彦脸一红,手里的行李绳都攥紧了,“还一车粮食,咋不说拉了一车猪肉呢!”
“那自行车和缝纫机总有吧?”潘立功不依不饶。
陈邦彦点点头:“这两样是有。剩下的都是过日子的零碎——家里的被褥,锅碗瓢盆也舍不得扔,连腌菜的咸菜坛子、装大酱的缸,都带来了。”
“连咸菜坛子都带?”潘立功咋舌,“这可真是会过日子!怪不得大家都说你占了便宜——新被褥、自行车、缝纫机,那本该是男方准备的,你倒好,跟上门女婿似的,啥也不用管。”
“去你的!谁是上门女婿?”陈邦彦把行李往自行车上绑,那是辆崭新的二八大杠,车把上还缠着红布条,“那是我老丈人疼闺女,你们就是羡慕嫉妒!快帮我把装衣服的袋子拎过来。”
潘立功拎着袋子跟在后面,嘴还不停:“可不是我说的,全宿舍都这么传。”
潘立功帮忙捆绑好,还不忘叮嘱:“你别忘了和弟妹说帮我介绍对象的事。”
陈邦彦骑上车,脚蹬子刚转了半圈,又回头笑:“做上门女婿也行啊?”
潘立功望着陈邦彦的背影,恨恨地骂了句“小心眼”,却又忍不住盼着对方真能帮自己介绍对象。
陈邦彦骑到新房门口时,院里已经飘出了小米粥的香味。小荔妈正拎着碗筷往屋里走,见他来了,立马笑着迎上去:“回来得正好!就等你开饭呢!”
小荔在旁边偷笑——刚才她妈还跟她说“咱俩先吃,省得放凉。给小陈留些饭菜放到锅里温着”,这会倒会说场面话了。
陈邦彦却当了真,心里暖烘烘的,把自行车往墙根一靠,搓着手说:“妈,以后不用等我,您和小荔做好了就吃,别放凉了伤胃。”
“那可不行!”小荔妈盛了碗粥给陈邦彦:“一家人就得一起吃饭,热热闹闹的才像家。快吃,我还煮了鸡蛋。”
陈邦彦接过碗,心里是真感动。他扒拉着粥,笑着说:“谢谢妈,您也吃。”
小荔瞅着两人“母慈子孝”的样,实在忍不住:“你宿舍的东西都搬过来了?”
“都搬了,”陈邦彦点头,又想起正事,“对了妈,后勤说下周末过来瞅打井的位置,要是没问题就能动工。部队还鼓励军属种地、养家禽,说自给自足好。”
“真的?”小荔妈眼睛一亮,放下筷子就琢磨,“那后院地方大,要不咱们养头猪?过年杀了,既能吃肉,还能腌腊肉。”
“妈,您不嫌累啊?”小荔急了,“养猪得天天割猪草,还得喂三顿,您以前在屯子养猪,腰都累得直不起来,忘了?”
“现在不一样!”小荔妈摆摆手,“后院挨着山,割草方便,我跟你爸在家也没事干,养头猪正好有个事儿。再说小陈训练累,冬天把猪杀了,多吃点肉补身子。”
陈邦彦听着,赶紧接话:“妈,那垒鸡圈、猪圈的事,我来办!”话刚出口,心里就打鼓——他打小在城里长大,别说垒圈了,连锄头都没摸过几次,可总不能让丈母娘操心。
小荔瞅着他硬撑的样,憋笑着解围:“现在咱们上班忙,找打井的师傅一起弄吧,多给点钱,再买两盒烟,省得咱们瞎折腾。”
小荔妈叹了口气:“要是你爸早点来,哪用花钱?他以前在屯子,垒圈、盖棚子都是好手。”
“妈,花不了多少钱,”小荔帮着夹了口菜,“再说师傅有材料,咱们不用自己跑,多省心。”
陈邦彦赶紧附和:“对,妈,吃完饭我就去问师傅,顺便把锄头、铁锹买回来。”
吃完饭,陈邦彦骑着自行车去寻师傅,小荔则带着妈在军区里转。走到医院门口,小荔指着大楼说:“妈,这就是我上班的地方,等我爸来了,我带你们做个体检,军区的设备好,医生也靠谱。”
“不用不用,”小荔妈摆摆手,“我跟你爸身体好着呢,没事去医院干啥?”
“例行检查嘛,”小荔劝道,“没事更放心,到时候我陪着你们。”
往前走到军人服务社,小荔妈凑到玻璃柜前,眼睛都亮了——里面摆着雪花膏、蛤蜊油,还有鲜艳的花布。“这雪花膏在县城都得凭票,没想到这儿还有!”她转头又问,“这儿能买粮食不?”
“能,”小荔点头,“右边就是粮站,再往边上就是卖肉、鸡蛋和蔬菜的摊位。”
再往前走,就到了澡堂子。门口贴着张红纸通知,小荔妈眯着眼念:“周三下午、周日全天开放,洗澡八分钱,还得要澡票。”她转头跟小荔说,“这都花钱了,咋还得要澡票呢?”
“妈,我一个月发四张澡票,都存着呢,您随便用。”小荔笑着说,“里面有大池子,还有淋浴,您要是怕人多挤,就周三下午来。”
娘俩在服务社买了二十个鸡蛋,又用肉票买了二斤五花肉,刚要走,小荔妈突然问:“附近的村子离这儿远不?”
“听说走路得一小时,骑自行车二十多分钟,”小荔愣了愣,“妈,您去村子干啥?”
“买小鸡仔、猪崽子啊,要是有现成的,直接买回来养。”小荔妈说。
小荔想了想说:“部队后勤有养殖场,就是不知道卖不卖小鸡仔,回头让邦彦问问。”
小荔妈瞪了她一眼:“你都在这儿待一年多了,啥都不知道!天天除了上班就是回家,人都快傻了,咋没随我这机灵劲儿?”
小荔挽着她妈胳膊撒娇:“妈,我这不是有您嘛!以后家里的事都听您的,行了吧?”
小荔妈被哄得眉开眼笑,拍了拍她的手背:“这还差不多。”
娘俩说说笑笑回到家时,老远就看见陈邦彦在院里劈柴。斧头抡得呼呼响,地上的柴禾码得整整齐齐。见她们回来,他赶紧放下斧头,拿毛巾擦了擦汗,小跑过去接东西:“妈,小荔,累不累?我凉了白开水,快进屋喝。”
“不累,”小荔妈笑着说,“这军区可真大,啥都有,生活真方便。”
陈邦彦说:“只要不买大件,日常用的都能在这儿买着。”
“对了妈,打井的师傅说明天带材料来,顺便垒鸡圈、猪圈。明天我和小荔上班,您在家盯着点行不?”
“放心吧!”小荔妈拍胸脯,“到时候我跟师傅说咋弄,你们好好上班,家里的事不用操心。”
“还有,”陈邦彦想起一事,“后勤的养殖场有小鸡仔、猪崽子,我明天上班路过登记,咱家要多少?”
小荔妈琢磨了会儿:“要一头猪,小鸡仔和鹅仔多要几只,万一有养不活的,还能剩几只。后勤让养多少?”
“我明天问问,能养多少就养多少,”陈邦彦笑着说,“争取年底猪长得肥肥的,鸡下满筐蛋。”
小荔妈满意了,这孩子办事透亮,一点就通。她转身往厨房走:“中午咱们做豆角丝炖五花肉,豆角是去年秋天晒的,可有嚼头了!”
“妈,里面加点土豆!”小荔在后面喊。
“知道了!”小荔妈回头,“你还想吃啥?妈给你做。”
小荔摇摇头,想起一事:“妈,咱们去村里换个石磨吧,我早上想喝豆浆。”
“行啊,”小荔妈停下脚步,琢磨着,“就是不知道村里有没有闲置的石磨。这年头石匠都不出来干活了,想打新的都难。”
院子里,陈邦彦继续劈柴,斧头落下的声音清脆;厨房里,小荔妈忙着洗土豆,哗啦啦的水声伴着说笑;小荔坐在屋檐下,偶尔抬头看看天——阳光正好,风里带着初春的暖香,平平淡淡的日子里,满是踏实的烟火气。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生活了,小荔想着,忍不住笑了。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8150/23049488.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