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穿越六八年:我在东北有空间 > 第173章 家的温暖

第173章 家的温暖


清晨的阳光正好,小荔起床就闻到了灶间飘来的米香——妈妈正弯腰搅着锅里的小米粥,粥熬得浓稠,米油厚厚一层浮在表面,旁边粗瓷大碗里装着自家腌的萝卜干,红亮亮的,嚼着脆爽。灶台上还摆着两个煮鸡蛋,壳剥得干干净净。这鸡蛋是小荔妈从老家带来的,怕路上磕碰坏了,还特意煮熟了。

“妈,鸡蛋咋都给我带来了?咋没留家里给我爸吃?”小荔把盛满粥的碗端到桌子上,还一边问。

小荔妈摆了摆手:“你爸中午在厂里吃食堂,早晚对付一口就行——那么大个人,还能饿着自己?缺啥他不会去供销社买?”话虽这么说,小荔知道肯定是把家里能搬的都搬来了,肯定没给他爸留啥东西。

小荔妈一大早把家里里外外都摸熟悉了,“这房子啥都好,就一点糟心——没有压水井,用水太不方便了,往后洗衣做饭都得挑水?”

小荔也这么觉得:“中午回来让陈邦彦先挑水把水缸填满。等过几天地化透了,咱们找个师傅打口井,省着来回挑水了。”

“打井?”小荔妈心疼钱,“这房子又不是咱们自己的,以后要是搬走了,打井钱就白瞎了!”

“妈,您放心。”小荔拉着妈妈的胳膊,“咱们这几年肯定住这儿,别心疼那点钱,自己用着方便才最要紧。”

小荔妈想了想也对,终究点了头。

小荔看看手表,时间不早了:“妈,我去上班了,你在家别累着,等中午我和陈邦彦回来再收拾。”

“快走吧快走吧!就这么点活,我一会就收拾完了,还用得着你俩?中午你俩记得回来吃饭。”小荔妈嘱咐道。

小荔刚迈出门,又被妈妈叫住:“咋不骑自行车?路远不远?”

“不远,妈!”小荔回头,阳光落在她发梢,“走过去就十多分钟,正好活动活动身子。”

小荔妈嘀咕:“那是挺近的。”然后就开始忙乎收拾带来的东西了。

路上刚走了没几步,就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小荔回头,看见苏嘉柔挎着绿色的挎包快步追上来,脸上带着笑:“我昨晚听隔壁张婶说,阿姨过来了?”

小荔愣了下,随即失笑:“这消息传得也太快了!是啊,昨晚六点多到的。”

“家属区就这样,跟村里差不多。”苏嘉柔往路边抬了抬下巴——不远处墙根下,几个大妈坐着小马扎纳鞋底,头凑在一起叽叽喳喳,眼神还往路过的人身上瞟,“晚上出来看热闹的人多,你昨儿忙着接阿姨,没注意罢了。闲着的家属多,凑在一块儿就爱聊家常,啥事儿都瞒不住。”

小荔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心里倒松了口气:这样热热闹闹的氛围,妈妈应该能适应——要是邻居都客客气气、端着架子,她妈反而会住得拘束。

办公室里今天来了新同事,姜科长:“给大家介绍下,这是李桂兰,新来的军嫂,她爱人刚调到军区。”姜科长笑着说,“李桂兰以前是小学老师,有文化,以后就跟咱们一块儿做事。”

“大家好,往后请多指教。”李桂兰爽朗地说,笑的时候眼尾有浅浅的细纹,看着亲切。

见李桂兰态度热络,章燕子也连忙起身,拿了本台账递过去:“咱们的活不复杂,你的工作内容就是登记看病军人的信息,还有非军人的挂号收费,我跟你说一遍你就懂。”

李桂兰听得认真,手里还拿了支铅笔,在纸上记着重点,一上午下来,登记的单子没出一个错。姜科长路过她工位时瞥了眼,心里暗暗松了口气:总算分来个靠谱的。

小荔一上午都埋在部队财务给的资料里——厚厚一摞纸,字印得密密麻麻,还夹着不少手写的批注。她拿红笔勾着重点,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记在笔记本上,连抬头喝水的功夫都少。姜科长走过来时看见,心里忍不住佩服:这姑娘能沉下心看这么枯燥的东西,就凭这股拼劲,以后肯定有出息。

小荔自己也没察觉,来军区后心态早变了。以前在老家时,她就想找个稳定工作,安安稳稳过日子;可现在看着身边人都在往前赶,她也想凭着自己的本事往上走,每一个机会都得攥紧,自己才是自己和家人最结实的靠山,靠别人总不如靠自己踏实。

中午下班铃刚响,小荔就往门口走,远远看见陈邦彦推着自行车站在门口等着。她刚走过去,就被陈邦彦扶着坐上后座:“我跟领导申请了,明天就从部队宿舍搬出来,回家住。”

“行啊。”小荔伸手抓住他的衣角,“东西多不多?用不用我明天帮你搬?”

陈邦彦脚下的自行车慢了些,脸上带着笑:“就剩一套被褥了,其他东西前几天我都一点一点地搬过来了,不用你动手。”

“对了,明天休息,我想带妈在军区转转。”小荔往前凑了凑,“就去服务社附近走走,让她认认路。”

“用不用我陪你们?”陈邦彦问。

“不用,我跟妈俩人就行。”小荔顿了顿,又想起正事,“还有,家里没井太不方便,你下午去后勤部问问,能不能让人来帮着打口井?费用咱们自己出,可不能占部队的便宜。”

“放心,这事我下午就去说。”陈邦彦满口应下,自行车随凉风动着,路边杨树枝仍显枯败。

刚到院门口,就闻到了饭菜香——小荔妈正端着盘子往屋里走,看见他俩,立马笑着迎上来:“我掐着时间做的饭,你们到家正好可以趁热吃!”

陈邦彦停好自行车,嘴甜得很:“妈,您来了真好,我跟小荔这下能吃上现成饭了——没进门就闻着香味,比部队食堂的菜香多了。”

谁不爱听贴心话?小荔妈笑得眼角都皱了,高兴地说:“妈过来就是照顾你们俩的,喜欢吃啥跟妈说,妈给你们做。”

“谢谢妈,就是辛苦您了。”陈邦彦跟着进了屋,还顺手把院门关好。

小荔跟在后面,看着陈邦彦熟练地帮妈妈摆碗筷,心里忍不住笑——平时在部队见他都是严肃模样,对着妈妈倒会说好听话,原来还有这么“溜须拍马”的一面。

“妈,带来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小荔拿起筷子,夹了口土豆丝,酸脆爽口。

“早收拾完了,就那点行李,用得着你操心?”小荔妈给陈邦彦夹了块发糕,忽然压低声音说:“胖丫,咱们隔壁是啥人家啊?这一上午,就听见隔壁老太太跟儿媳妇吵架了,一会儿说衣服没洗干净,一会儿说没带好孩子的,吵得人心烦。”

小荔愣了下,她昨天忙着收拾屋子,压根没注意邻居是谁,便摇了摇头:“我没留意,不知道谁家啊。”

“我知道。”陈邦彦放下筷子,接过话头,“妈,咱们隔壁是高有福营长家。他家人口多,住着高营长的母亲、爱人,还有四个姑娘。高营长母亲一直想抱孙子,嫌儿媳妇没生儿子,天天在家闹脾气,时不时就跟儿媳妇吵两句。”

小荔挑了挑眉,打趣道:“陈指导员工作做得够细啊,连邻居家的情况都摸得一清二楚。”

陈邦彦笑了,还挺得意:“以后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嘛!我得把周边人家的情况了解清楚,万一有啥需要帮忙的,也能搭把手。”

小荔撇嘴,还帮忙搭把手呢!

“还是小陈想得周到。”小荔妈点点头,又拍了拍小荔的手,“接不接触另说,先知道周围是啥人家,心里有底。你这孩子,除了自家的事,别的都不上心。”

陈邦彦听着,心里却泛起甜——他早发现小荔的性子,跟谁都隔着点距离,除了家人和信得过的朋友,外人的事她从不上心。就像当初谈结婚,他妈只给了钱没过来张罗,换作旁人早有怨言,可小荔一句没提过——不是好说话,是压根没把他妈当“自己人”,自然不会计较。可他不一样,小荔织的毛衣,除了她父母和哥哥,就只给了他一件,此刻身上还穿着,针脚细密,暖得贴心。

他又把周边几家邻居的情况细细说给小荔妈听:“咱们前头那排房子,住的是通信连的王参谋家,家里有三个孩子;再往前头走,是炊事班的老李,老两口一块儿住。”  小荔妈听着,忍不住叹了口气:“我还以为来随军的,都是思想觉悟高的,没想到跟咱们屯子那些碎嘴老娘们也没啥区别。”

小荔和陈邦彦都笑了——这就是过日子啊,不管在哪儿,都有家长里短,有顺心的,也有闹心的,这才是真实的日子。

下午上班前,小荔妈正在院角打量能养鸡的地方,看见陈邦彦出来,立马站起身:“小陈,你去后勤部的时候,顺便问问让不让养鸡鸭?要是让养,我这几天就去附近村子换几只小鸡仔,往后鸡蛋不用买;还有种地的工具,是去供销社买,还是能跟后勤借?”

“妈,这些我都记着了,下午一并问清楚,顺便说打井的事。”陈邦彦应得干脆。

小荔已经走到门口了,见妈妈还在院角比划,忍不住笑:“妈,您别急着琢磨养鸡,先歇两天。”

“歇啥,闲着才难受。”小荔妈摆了摆手,催着他俩出门。

陈邦彦骑着车,小荔坐在后座,中午的阳光落在身上,暖融融的——比早上凉风舒服多了。小荔伸手拽了拽陈邦彦的衣角,轻声说:“往后我妈在家照看着,咱们上班也能更踏实些。”

陈邦彦脚下的自行车不停,声音里带着笑:“是啊,往后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远处传来部队训练的口号声,和着家属区孩子们的笑声,都是新生活的模样。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18150/23074131.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