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扫元 > 第189章 大战将起敌发狂

第189章 大战将起敌发狂


滁州东部,瓦梁垒。

    七月流火,炽烈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空气仿佛凝固了,弥漫着浓重得化不开的血腥、汗臭与尸体开始腐败的甜腻恶臭。

    堡垒粗糙的砖石墙体上,新添的刀劈斧凿痕迹与早已干涸发黑的血迹交织在一起,无声诉说着刚刚结束的惨烈搏杀。

    郭子兴手扶被晒得滚烫的城垛,大口喘息着,每一次吸气都像拉扯着破损的风箱。他浑身浴血,分不清是自己的还是敌人的,沉重的环首刀拄在地上,支撑着几乎脱力的身体。

    汗水混着血水,从额角滑落,蛰得他眼角的伤口火辣辣地疼。

    明明累得恨不得立刻瘫倒,但他的神经却如同绷紧的弓弦,丝毫不敢松懈。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堡垒下如退潮般缓缓撤去的淮南元军。

    堡垒下,己方阵亡将士的遗体与敌人的尸骸混杂在一起,在烈日暴晒下,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气味。郭子兴知道,必须立刻处理,否则疫病一旦滋生,这小小的堡垒就会变成死地。

    “天佑!”

    郭子兴的声音嘶哑干裂,像砂纸摩擦。

    “快!带三个队出垒,元狗的攻城器械,能拖进来的就拖进来,拖不动的,就地毁掉。这天气太毒,尸首不能久留。咱们将士的遗体,带回垒后掩埋,元狗的尸体……”

    他的声音冰冷下来,指向不远处那条在泛着波光的河流,

    “统统抛进滁水!反正下游就是鞑子的王八营,想捞就让他们自己捞去!”

    “诶!明白!”张天佑爽快应道。

    他是郭子兴麾下极少的几个“自己人”,同样浑身浴血,但精神头明显比疲惫的郭子兴足得多。其人迅速扫过城墙上一张张同样疲惫却依旧坚毅的面孔,吼道:

    “三队!六队!七队!还能喘气的,跟俺来!快!”

    数月前,元将彻里不花不战而逃,红旗营轻取滁州后,石元帅命郭兴和郭子兴率部东进,意图奇袭六合县,进一步威胁真州、扬州。

    但六合守敌反应比较迅速,及时收拢兵马,还拆除了城外杂乱建筑,不给红旗营趁乱攻城的机会。二郭退兵途中,顺手拿下了当时人心惶惶、仅为木质营垒的瓦梁堡。

    瓦梁垒北依蜿蜒的滁水,南靠连绵起伏、林木茂密的老山余脉,地势险要,扼守要冲。

    准确的说,瓦梁垒属于六合县。此地滁州东面百里,距六合县城仅三十里。

    红旗营占据瓦梁垒,便如同一柄寒光闪闪的匕首,直抵六合县城的咽喉,逼得淮南行省(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简称)不得不在六合长期屯驻重兵,日夜提防。

    起初,淮南元军慑于红旗营百战不败的赫赫威名,只敢派出小股游骑骚扰,不敢大举进攻,郭子兴抓住这难得的喘息之机,指挥士卒和随征民壮,伐木采石,连日赶工。

    他依托老山山势加固垒墙,又引滁水,在堡垒外围挖掘出一道约两丈宽的护城河,将原本只是个临时兵站的简陋木寨,改造成了一座砖石土木结构、壁垒森严的要塞。

    如此大的动静,六合守军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多次派兵袭扰,试图打断郭子兴的筑垒工程。

    敌军人少,郭子兴便亲自披甲执锐,率精锐出垒冲杀;敌军势大,他便依托未完工的工事,与其周旋。如此血战数场,硬是顶着元军的压力,让这座坚固的要塞在老山脚下、滁水畔拔地而起!

    前后历时近两月,其用心之专,意志之坚,几乎让熟悉他过往的人认不出来。

    但这转变,何尝不是被逼出来的?

    其人最初起兵时,核心战力是自己的庄客仆从。但被石元帅收编后,早已打散重编,后又屡经战损和补充,麾下早已没几个旧部。

    而且,粮饷辎重,皆由元帅府统一核算拨发,半点不由己。

    更关键的是,其独子郭天叙,就在质子营中。

    他郭子兴已是彻彻底底被石元帅拿捏住了命脉,哪里还敢生出一丝一毫的异心?

    更何况,瓦梁垒地处最前线,直面淮南元军重兵,凶险异常。不想掉脑袋,不想连累儿子,他就只能收起所有心思,一门心思扑在防务上,不敢有丝毫懈怠马虎。

    要塞建成后,元军尝试了几次进攻,皆在坚固的工事和守军的顽强抵抗下撞得头破血流。付出不小代价后,淮南元军也学乖了,消停了好些日子,只是保持着与其对峙。

    但最近几日风向突变,淮南军突然像打了鸡血般频繁调动,不到一旬的时间,竟对瓦梁垒发动了三次猛攻,且规模一次比一次大,攻势一次比一次凶狠。

    从最初的百余人试探,到今日的两千余人狂攻,虽然都被郭子兴率部依托坚垒和地利击退,但守军也伤亡不小,疲惫不堪。

    今日这场战斗,更是惨烈,若非将士用命,堡垒险要,差点就被元军攻陷。

    “久守必失……”

    郭子兴望着垒下忙碌清理战场的张天佑等人,心中默念。

    但他并不绝望,因为石元帅没有忘记他们这些钉在最前线的孤军。

    就在前日,后方传来命令:鉴于郭部坚守瓦梁垒、加固工事有功,并数次成功击退敌军进攻,特派精锐前来换防,援军最迟明日即到。

    这个消息,如同久旱甘霖,让疲惫的守军精神为之一振。

    被红旗营收编至今,郭子兴对石山的心态已悄然转变。最初的怨恨与恐惧,早已在红旗营一次次胜利的冲击下,逐渐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日益加深的敬畏与臣服。

    不臣服不行,命脉皆在人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石元帅对军队的掌控力,远超他百倍。身处如此凶险的前线,他竟从未想过弃垒而逃——除了家小皆在合肥为质不敢逃外,红旗营那套迥异于其他义军的军制,也让他不想逃。

    将士们英勇负伤后,能立刻得到随军医匠救治,伤愈归队者还能得到抚恤和嘉奖,伤退后,也能安置到荣军社。这极大地减轻了士兵对受伤的恐惧,畏战情绪自然减弱。

    更妙的是那补充兵制度,各营被打散整编后,将领与士兵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被大大削弱。

    队伍有了战损,后方很快就能补充经过基础训练的新兵。这些新兵在老兵带领下,融入速度极快,很快就能形成战斗力。这使得将领在临战时,无需再像过去那样,时刻算计着“保存实力”。

    在红旗营,只要敢打敢拼,没把手下人打光,很快就能得到补充,甚至可能因功升迁。

    这种制度,让郭子兴这样曾经的“山头”首领,也不得不将心思用在如何打胜仗上。

    就在郭子兴陷入沉思时,垒墙下传来张天佑兴奋的喊声:

    “嘿!姐夫!快看俺们抓到啥好玩意儿了?”

    郭子兴扶着发烫的墙垛探出头去,只见张天佑正得意地用刀尖指着一个元军俘虏。

    那人满脸血污,兜鍪早已不知去向,头发散乱,身上的皮甲破烂不堪,正对着张天佑和周围的红旗营士兵拼命磕头,口中哀告连连。

    郭子兴对此人有点印象,是个百户,刚才攻垒战中,此人率先攀上垒墙,他亲自带人扑上去,将这百户叉了下去。

    这厮倒是命大,摔下时,被云梯上的元兵挡了一下,只是摔晕了,等他醒来,淮南军早已败退,被打扫战场的张天佑抓个正着。

    “带他上来!”

    郭子兴精神一振,淮南军这段时间发疯似的进攻,透着诡异,他一直苦于无法探知缘由,难以向上面交代,这个百户,或许能提供一些有用的情报。

    俘虏很快被两个士兵拖拽着带上垒墙,此人早已被红旗营将士吓破了胆,见到一身血污目光冷厉的郭子兴,更是魂飞魄散,不待郭子兴开口威吓,便如捣蒜般磕头,涕泪横流地抢先招供:

    “将军饶命!将军饶命啊!小的也是被逼无奈啊!”

    郭子兴居高临下,声音冰冷:

    “你们这点兵马,根本啃不动瓦梁垒!为何还要像疯狗一样,接连跑来送死?嫌命长吗?”

    那俘虏浑身筛糠,哭嚎着回答:

    “不敢瞒将军!是,是上头逼的啊!淮南换了新平章老爷,说,说是朝廷对这边战事非常不满,新老爷要俺们限期夺回瓦梁垒。可,可兄弟们都知道红旗营爷爷们的厉害,谁愿意来送死啊?

    黄万户知道兄弟们不敢上,就,就让俺们各部抽签。小的,小的点背,被抽中。小的上有老下有小,可不敢真跟红旗营爷爷们作对啊!都是被上官逼的,求将军开恩啊!”

    元军等级森严,一个小小的百户,所知有限,能说出这些已属不易。

    但郭子兴还是留了一个心眼,又厉声盘问了几个细节,诸如新平章是谁、具体兵力部署、后续计划等,此人要么语焉不详,要么一问三不知,眼神惶恐不似作伪。

    郭子兴心中有了数,挥手命人将其押下去严加看管。

    不多时,张天佑等人也已基本打扫完战场。

    破损的攻城器械被集中焚毁,浓烟滚滚。阵亡将士的遗体被小心收敛。元军的尸体则被粗暴地抛入滁水里,顺流而下,朝着下游元军营寨的方向漂去。

    士兵们从战死的元军身上剥下还算完好的皮甲、铁盔,拾掇起散落的刀枪弓箭。一些零星的铜钱、碎银等随身财物,也被搜刮出来。

    私藏战利品几乎无法杜绝,红旗营将士同样眼热黄白之物,但大多数还是老老实实地将搜刮到的财物集中上交,由专人登记造册。只有极少数胆大又心存侥幸的,才会偷偷往怀里塞点小钱。

    原因无他,绣衣营派驻到各营的“狗子”(军法官)们,嗅觉比猎犬还灵。

    每营标配三名军法官,相互监督,定期轮换,想收买都找不到门路。他们就是靠严明军纪、纠察不法来立功晋升的!

    谁要是被查出私藏战利品,轻则鞭笞、扣饷,重则斩首示众!连带着其队率、营指挥使都要跟着吃挂落!

    另一方面,红旗营已经初步建立了完善的军饷、军械、军服核拨制度,将士们每月都能按时领到足额的饷银和口粮。

    在看得见的军法森严和稳定的军饷保障下,绝大多数人都不敢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拿自己的性命和未来可期的前程去赌。

    当夜,元军营寨灯火通明,隐约传出伤兵的哀嚎和军官的呵斥声,但并未尝试对瓦梁垒发动夜袭。正如俘虏所言,淮南军士气低落,今日惨败后只想着舔舐伤口,无力也无心再战。

    瓦梁垒守军则抓紧时间修补破损的城防,救治伤员,轮班休息,紧绷的神经终于能得到片刻松弛。

    次日天色微明,一队约十人的元军探马小心翼翼地靠近瓦梁垒外围,远远望见昨日激战的痕迹已被清理,破损的垛口处能看到新修补的痕迹,守军身影在城头往来巡逻,戒备森严。

    探马头目观察片刻,果断撤走,连试探性的骚扰都没有。

    巳时三刻,太阳已经开始展现它的威力,换防部队打着“王”字营旗,乘船抵达瓦梁垒。

    郭子兴得到通报,亲自在西门迎接,认出赶来接替自己的所部指挥使,正是在鲁钱河、池水两战中都立有大功的王弼。

    看来,淮南军连日来的异常猛攻,已经引起了石元帅和坐镇滁州的傅都指挥使的高度重视,否则不会派王弼这样的悍将亲率精锐来镇守此地!

    “王指挥使!”郭子兴抱拳行礼,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意和疲惫后的释然。

    “郭指挥使!辛苦了!”王弼回礼,声音洪亮,目光锐利如鹰,快速扫过堡垒的防御工事和守军的状态,对这里的惨烈战况有了直观的认识。

    他没有过多寒暄,立刻与郭子兴进行防务交接。

    粮秣、军械、伤员名册、俘虏情况……一项项清点交接,高效而严谨。

    交接完毕,郭子兴看着王弼带来的这支生力军眼神中透着战意,心中那点因连日苦战而积压的憋闷和对元军动向的疑惑再次涌上心头。

    犹豫了片刻,郭子兴还是决定说出自己的想法:

    “王指挥,根据俘获的鞑子百户供述,淮南军近日换了新平章,迫于元廷压力,才对瓦梁垒发起猛攻。但敌军士气极为低落,甚至要靠抽签决定出战部队。

    昨日来攻之敌,约有两千五百人。经我部拼死抵抗,其部死伤约五百,余部已龟缩回营寨。今日上午,仅派小股探马窥视,见无机可乘,便已撤回。”

    王弼认真地听完,敏锐地抓住了关键点,问道:

    “垒中可有沙盘?”

    沙盘制作是红旗营队率以上军官的必修课。石元帅还严令,所有驻军必须尽快结合舆图和实地勘察,制作所驻防区域的精确沙盘,以便于指挥和战术推演。

    “有!”郭子兴连忙应道。

    他虽然不精于此道,但麾下却有两个队率是制作沙盘的好手。

    沙盘以木板为底,用粘土、染色的木屑等物堆砌而成。虽远不如后世精细,但山川走向、河流脉络、道路桥梁、瓦梁垒本身、元军营寨位置乃至远处的六合县城轮廓,都清晰可辨。

    更重要的是,红旗营已有一套规范的标识规则:红旗代表己方,蓝旗或特定标记代表敌军,大小旗帜代表兵力多寡,一目了然。

    王弼显然对此极为熟悉,不需郭子兴过多介绍,迅速扫过沙盘上的地物。他来时就已经看过舆图,心中大致有数,默估了一下,道:

    “鞑营距此地,约有五里?”

    “正是!”

    郭子兴点头,心中暗赞王弼眼力毒辣。他指着沙盘上那片区域,补充道:

    “元军营寨初时简陋,后来见咱们垒墙日固,他们也学精了,不断加固,如今已成了土石结构的坚固营盘。背靠滁水,三面掘壕立栅,易守难攻。

    兄弟之前也曾动过心思,想寻机拔掉这颗钉子,奈何其营寨坚固,守备森严,一直未能得手。”

    他这番话,既是介绍敌情,也是在委婉地提醒王弼:别轻敌,这骨头不好啃!

    “嗯。”

    王弼神色凝重地点点头,沙盘终究只是辅助,真正的决策还需实地勘察。他抬起头,看向郭子兴,问了一个关键问题。

    “咱们两部换防,元军那边可有察觉?”

    郭子兴回顾了一下换防过程,肯定地道:

    “应当没有。瓦梁垒依老山山势而建,此处正是山弯内侧。王指挥由西门悄然而入,动静不大。淮南军探马主要分布在北面和东面,即便有藏在南面山林中,也很难发现西门的具体动静。

    再则,以往也有船队前来运送补充兵和补给,淮南军也很难发现这次有啥区别。”

    王弼心中已然有数,朝郭子兴郑重地抱拳一礼,语气诚恳地道:

    “郭兄坚守瓦梁,劳苦功高!弼初来乍到,本不该再烦劳郭兄。但战机稍纵即逝,能否请郭兄及麾下将士,再多驻留一日?”

    他指着沙盘上的淮南军营寨,声音带着一股锐气。

    “王某即刻亲自带人,潜行至敌营附近,仔细勘察地形敌情!若有机可乘……”

    王弼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看着郭子兴。

    “弼欲趁敌新败惊魂未定,且不知我军虚实之际,雷霆一击!届时,还需郭兄鼎力相助,你我两部合力,共破此獠!若侥幸得手,所有战功,你我二部,二一添作五!郭兄,意下如何?”

    红旗营事业如日中天,郭子兴身处其中,耳濡目染,也难免被点燃了建功立业的渴望。他主动向王弼透露敌情和元军士气状况,潜意识里何尝不是存了“沾光”的心思?

    此刻,见王弼不仅勇猛,更兼心思缜密,不骄不躁,先探敌情再谋战策,心中顿时大定。跟着这样的悍将打仗,胜算大增。而且王弼主动提出平分战功,姿态放得够低,诚意十足。

    郭子兴脸上露出了带着几分豪气的笑容,同样抱拳还礼:

    “王兄言重了!守土抗敌,乃子兴本分。若能助王兄破敌,解瓦梁垒长久之患,子兴求之不得。如此,子兴便厚颜,沾一沾王兄的光了。我部将士,任凭王兄调遣!”

    “哈哈哈!好!”

    (本章完)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0678/11110932.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