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毒医手札:陪嫁丫鬟怒改摄政王妃 > 第八十五章 壁上观

第八十五章 壁上观


长史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抬出了江律衡的亲令和边关大事压人,又给了太后台阶下,将“召见”变成了“献方”,还保全了王府的自主性。

常嬷嬷的脸色不动神色地变幻了几番,她盯着长史看了半晌,最终只是冷哼一声:“长史大人果然能言善辩。既如此,便依你所言。太后娘娘等着你们的方子。但愿……这位陆医女莫要让人失望才好。”

她留下这句意味深长的话,转身登上小车,终究没有再继续僵持于此,很快消失在茫茫雨幕中,如同来时那般。

送走了这尊大佛,王府长史和管事都松了口气,这才后知后觉自己的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长史转身对知道嬷嬷走了才敢过来的陆薇之低声道:“陆姑娘,今日之事,我虽暂时搪塞过去,但太后娘娘既然注意到了你,日后必不会轻易罢休。接下来你在府中要一切小心,若无必要,尽量不要外出。在王爷归京之前,务必谨慎。”

“今日多谢长史大人回护,放心,薇之明白。”陆薇之福身一礼。

但正如沈追所说,今日只是暂时“搪塞”过去,所以陆薇之心中却并未轻松下来。

因为这位既在明处又在暗处的太后,她毒蛇一样的虎视眈眈,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比以往宁国侯府更让人觉得棘手、胆寒。

与此同时,皇宫深处,慈宁宫内。

太后斜倚在凤榻上,听着冒雨归来的常嬷嬷禀报方才发生的一切,本就年纪不大又保养得宜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唯指尖有一搭没一搭地敲着紫檀木的扶手。

“哦?又是北苑山庄静养,又是研制军需不得打扰……这摄政王府的门槛,如今是越发的高了,就连哀家传懿旨,都请不动一个医女了?”

太后没有起伏的声调里却带着浓浓的讥讽。

常嬷嬷垂首,继续道:“依奴婢看,不管是管家的,还是那王府长史,他们的言辞虽恭谨,但态度却都强硬得很,句句不离‘摄政王亲令’。看来,那位陆医女,在王爷心中的分量,确实不一般。否则,这一个二个的,岂会如此大费周章地回护一个丫鬟出身的女子?甚至不惜搬出边关军务来搪塞娘娘您……”

太后冷哼一声:“江律衡倒是‘会’挑人。一个凫山出来的医女,竟也让他如此上心,放着宁国侯府嫡女不要,如今就连哀家的面子都敢驳。看来,坊间那些传闻,也并非空穴来风。”

她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越是藏着掖着,哀家倒越是想看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狐媚子,能让他‘金屋藏娇’,连子嗣大事都搁置一旁!”

她曾听说,江律衡在凫山受伤时被一个医女所救,康复后打着“报恩”的幌子,不仅把人带回王府好好养着,还生了不一样的情愫,甚至后来不惜将孟惊寒废黜,也是为了给这个陆薇之腾位置。

初闻时,她只当是些杜撰的八卦听个乐,如今看来,倒是有几分真实!

“娘娘,那如今……”常嬷嬷请示道。

“既然明着请不来,那就暗着查。”太后端起茶盏,用茶盖轻轻撇去浮沫,动作优雅,“给哀家仔细查查那个陆薇之的底细,还有,她那个外婆为何长居在宁国侯府,怎么和江律衡认识的,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是。”常嬷嬷应道。

太后沉吟片刻,想起了什么,便又道:“对了,晋王世子近日不是常在京中走动吗?寻个机会,让他也知道知道这位‘医术精湛’的陆医女。年轻人,总是好奇些的。”

容嬷嬷心领神会:“奴婢明白。”

太后挥挥手,容嬷嬷便悄无声息地退下了。

殿内重归寂静,只有窗外淅沥的雨声。

太后望着窗外迷蒙的天空,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弧度:江律衡,你远在边关揽权握军,哀家要靠着你守疆土,确实动不了你,但难道还动不了你藏在府中的一个小小医女吗?呵,哀家会让你知道,你这摄政王,也不是能只手遮天的。

雨势越来越小,但京中的暗流却愈发汹涌。

翌日,朝会照旧举行,而气氛依旧微妙。

户部尚书刘成,一位素以“清流”自居、实则与太后娘家沾亲带故的老臣。他手持玉笏,出列奏报。

他先是照例禀报了国库收支,但今日禀报后却未归队,而是话锋随即一转,声音沉稳:

“陛下,太后娘娘,近日老臣核验账目后实在是忧心如焚!西北边事日紧,军费开支浩大,而我朝国库本就不丰盈,若长此以往,恐难以为继啊!而且纵观历朝历代,但凡穷兵黩武,便绝非社稷之福!还望陛下、娘娘明鉴,敦促边将体恤民力,慎动刀兵,以和为贵!”

他话音刚落,几名御史言官就立刻出列附和,一个个都言辞激烈地纷纷抨击“边将邀功”、“靡费国帑”、“权臣独断,罔顾民生”,字字句句,虽未直指江律衡,却字字句句全是针对。

几乎同时,一份来自北部边境的连夜加急军报也呈送御前——镇北侯秦烈奏报,北部蛮族出现异动,频频骚扰边境小镇,请求朝廷速拨军饷物资,加固边防,保护百姓。

一南一北,一攻一守,一斥浪费一求援助,两方声音同时在朝堂响起,顿时让气氛变得燥热起来。

龙椅上的幼帝茫然无知,哪知道如今局势危急?

珠帘后的太后却缓缓开口,声音里没有丝毫的紧迫感:“刘爱卿所虑,不无道理。而镇北侯所请,亦关乎边境安危。但如今国库艰难,亦是实情。摄政王总理军政,于边事自有决断。只是此番军费调度,关系重大,内阁需仔细议个章程上来让哀家过目,既要确保边关无虞,亦要体恤百姓疾苦,不可偏废。”

她这话看似不偏不倚十分公正,实则却是将难题抛给了江律衡留下主持大局的内阁,更暗示了是江律衡的“专擅”带来了“弊端”。巧妙地支持了刘成等人的言论,同时也不曾完全否决镇北侯的请求,一切都好像留有余地。

朝会就在这种诡异的“权宜之计”中结束。

消息很快通过特殊的渠道传到了边关,也隐约传到了摄政王府。

陆薇之从秋林和小丫鬟的窃窃私语中,模糊地听到了“朝会上大臣争论”、“军费不够”、“北边也要打仗”等只言片语,心中不禁更加沉重。

她虽不懂朝政,但也明白,江律衡此刻在西北面对强敌,身后却不仅有太后的掣肘,有晋王的虎视眈眈,有清流的责难,如今连北境也起了烽烟……他肩上的担子,该有多重?

可笑的是,他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亲赴苦寒之地挂帅出征,这些吃着俸禄的人却在最安全的地方作壁上观,指责他的种种不是。

望着窗外渐渐停歇的雨势,陆薇之默默地将刚刚配制好的、效果更佳的金疮药和一批防治时疫的药粉仔细分装又密封。

她要快点找到办法,将这些药送到他手中。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3285/11111037.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