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七零,我有亿点点物资 > 第63章 中央调研组:明察暗访与更高

第63章 中央调研组:明察暗访与更高


第六十三章  中央调研组:明察暗访与更高

会议结束后的第三天,一份盖着鲜红印章的文件,由专人送到了姜知夏暂住的招待所。

文件内容简洁明了。

由中央牵头,联合农业部与科学院,正式成立“青州高产农业技术专项调研组”。

组长由科学院德高望重的植物学家秦老担任,副组长两位,一位来自农业部,另一位,则是姜知夏。

她不仅是这项技术的开发者,现在,她也是这项技术的评估负责人之一。

陆砚舟将文件从她手中抽走,放到一边。

“别看了,我这里有份更有意思的。”

他递过来一个牛皮纸袋,没有封口。

姜知夏倒出里面的几张纸,上面是手写的名单和履历。

正是调研组的完整成员名单。

“秦老是纯粹的学者,一心为公,他是真心想看到技术推广。”

陆砚舟的手指点在第一个名字上。

“这位农业部的李组长,态度中立,但行事刻板,只信数据和报告。”

他的手指继续下移,停在了一个叫“刘建军”的名字上。

“这个人,你要注意。”

“农业部政策司的副司长,他背后的人,和豫南省那边走得很近。”

姜知夏的动作停住了。

豫南省,正是这次会议上,提供对照组小麦的地方。

“所以,他是来找茬的。”

“不止是找茬。”

陆砚舟的表情严肃起来。

“他是来找“破绽”的。任何一点不合常理的地方,都会被他无限放大。”

姜知夏继续往下看。

名单的最后,是一个叫“何川”的名字,头衔是农业部顾问。

履历简单得过分,只写着早年有留苏经历,之后一直在基层农业站工作,直到退休被返聘为顾问。

“这个人呢?”

“查不到太多有用的信息。”

陆砚舟摇头。

“非常低调的一个老专家,几乎不参加任何公开活动,在部里也没什么派系归属。这次把他请出来,应该是秦老的意思,据说他在土壤学方面是国内顶尖的权威。”

姜知夏将名单收好,放回牛皮纸袋。

她心里那点因为被任命为副组长而升起的欣喜,迅速被一股冷静的谨慎所取代。

这个调研组,远比她想象的要复杂。

是通往全国的阶梯,也可能是踩空一步就跌落的悬崖。

两天后,调研组全体成员在农业部招待所举行了第一次碰头会。

姜知夏走进会议室时,大部分人都已经到了。

首位上坐着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老者,正是秦老。他看到姜知夏,温和地笑了笑,指了指身边的空位。

“知夏同志,来,坐这里。”

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男人,穿着一身板正的中山装,面容严肃,看到姜知夏落座,只是微微点头示意,这应该就是李副组长。

而另一个方向,一个国字脸,表情透着几分审视的男人,不用介绍,姜知夏也猜到,他就是刘建军。

会议开始,秦老先是肯定了姜知夏的贡献,接着便定下了调研的基调。

“这次调研,我们的原则是,实事求是,科学严谨。”

“既要肯定成果,也要发现问题。”

秦老说完,看向刘建军。

“建军同志,你长期在政策司工作,对流程最熟悉,你有什么想法?”

刘建军清了清嗓子,身体微微前倾。

“秦老,李组长,姜副组长。”

他刻意在“姜副组长”四个字上加重了读音。

“报告我看了,数据也很惊人。但农业,毕竟是一门实践科学。纸上的东西,终究要落到地里。”

他话锋一转,直接看向姜知夏。

“我想请问姜同志,你的技术,核心原理是什么?是育种,是施肥,还是某种特殊的田间管理方法?总要有个科学的解释吧?”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安静下来。

这个问题,尖锐且直接。

所有人都看着姜知夏,等着她的回答。

姜知夏迎着他的注视,从容地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

“刘司长问得很好,这也是我接下来要向各位专家详细汇报的。”

“我的技术,并非单一的突破,而是一套完整的,我称之为“系统化农业增产方案”。”

“它包含了三个核心部分:优选育种、土壤微生态改良,以及精准周期性营养供给。”

她没有提金手指,而是将系统教给她的知识,用这个时代能够理解的语言,重新进行了解构和包装。

她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本地日照、降水、土质数据,从现有麦种中筛选出最优品种。

又解释了如何通过特定的有机物配比,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有益菌群。

每一点,都有理有据,听起来是一套极为复杂繁琐,但逻辑上完全说得通的经验总结。

“也就是说,你并没有培育出全新的麦种?”

刘建军追问。

“暂时没有。”

姜知夏坦然回答。

“我所做的,是让现有的优良麦种,在最适合它的环境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这个解释,让在场的许多专家都频频点头。

这符合他们对农业科学的认知。

高产,不一定非要惊世骇俗的新品种,将现有技术优化到极致,同样可以创造奇迹。

刘建军似乎还想说什么,却被秦老打断了。

“理论很扎实,逻辑也清晰。”

秦老总结道。

“不过,建军同志说得对,农业要落到地里。纸上谈兵终究是虚的。”

他看向姜知夏。

“知夏同志,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去青州,去你之前的试验田,和你推广的地区,实地看一看。有问题吗?”

来了。

姜知夏心中一凛。

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当然没有问题。”

她微笑着回答。

“我随时欢迎各位专家去实地指导工作。”

会议结束,各自散去。

全程几乎没有说话的老专家何川,走在最后。

他经过姜知夏身边时,脚步停顿了一下。

“姜同志。”

“何老,您请说。”

“你提到的土壤微生态改良,很有意思。”

何川扶了扶眼镜,慢悠悠地开口。

“你用什么来做有机物配比的基底?是普通的农家肥,还是……有其他东西?”

姜知夏的心跳漏了一拍。

这个问题,看似平常,却直指核心。

她用来改良土壤的,是空间里稀释过的灵泉水和土壤。

“是一些我自己沤制的特殊有机肥,原料主要是豆粕、秸秆和一些山里的腐殖土,经过了长时间的发酵。”

她给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答案。

何川没有再追问,只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

看着他的背影,姜知夏的后背渗出了一层薄汗。

回到招待所,陆砚舟已经等在了那里。

“怎么样?”

“他们要去青州实地考察。”

姜知夏把会议上的情况说了一遍,特别是刘建军的刁难和何川那个看似不经意的问题。

陆砚舟给她倒了杯水。

“意料之中。不亲眼见到,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我担心的也是这个。”

姜知夏捧着水杯,杯壁的温度传到掌心。

“试验田的产出,有系统的加持。现在让他们去看,我怎么保证能重现当初的“奇迹”?”

总不能当着全国专家的面,凭空拿出空间里的种子和土壤。

就在她忧心忡忡之际,脑海里突然响起一道声音。

【检测到宿主面临高级别技术验证困境,系统特殊功能模块解锁中……】

【“环境伪装”功能已激活。】

姜知夏愣住了。

【环境伪装:本功能可根据宿主需求,对系统空间产物的微观结构及成分进行拟态调整,使其在外部表现上,符合当前时代的科技水平与认知逻辑。】

【简单来说,宿主可以设定参数,让空间种子在现有仪器检测下,呈现为“通过多代筛选培育的优良品种”;让空间土壤呈现为“有机质含量极高、成分配比完美的天然腐殖土”。】

【完美掩护,童叟无欺。】

系统的声音,难得带上了一丝俏皮。

姜知夏的身体瞬间放松下来。

这简直是瞌睡送来了枕头。

有了这个功能,她就有了最完美的“科学解释”。

她可以提前将伪装过的种子和改良土壤送到试验田,应对调研组的任何突击检查。

危机,似乎迎刃而解。

出发去青州的前一天,调研组的专家们都暂时住在招待所。

姜知夏带着小念夏在院子里散步。

小家伙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追着一只蝴蝶跑来跑去。

何川也拄着拐杖在院子里慢慢走着,看到她们母子,脸上露出一抹和蔼的表情。

“妈妈,妈妈,我渴了。”

小念夏跑回来,扑进姜知夏怀里。

“我想喝那个甜甜的神奇泉水。”

姜知夏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

她立刻捂住了儿子的嘴,蹲下身子。

“嘘,宝贝,外面没有神奇泉水,只有白开水。”

她一边安抚儿子,一边用余光瞥向不远处的何川。

那个看似寻常散步的老人,在她儿子说出“神奇泉水”四个字时,整个人的动作都停顿了。

虽然只有一瞬间,但他投过来的探究的、带着一丝锐利的审视,让姜知夏浑身发冷。

她抱着儿子,匆匆找了个借口离开。

回到房间,她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冷汗。

这次的调研,远比她想的要凶险。

技术上的漏洞可以弥补,但人心的怀疑,却是一张无形的网。

而那个叫何川的老专家,似乎已经抓住了网的一角。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3286/11111059.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