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综影视:助您梦想成真 > 大明风华9

大明风华9


地府中的苏小蕊,看着光幕上一夜之间老朱家父子孙三代轮番上演“哭戏”的闹剧,无奈地揉了揉眉心。

这家人,真是感情充沛得令人咋舌。

好在,新的一天到来,那位被她“投放”回去的洪武大帝,终于从自怜自艾的情绪中抽身,而永乐皇帝朱棣,也重新燃起了他的雄心壮志。

翌日,朝会。

朱棣端坐龙椅,经过一夜的情绪宣泄和单方面挨揍,他的眼神更加锐利,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他扫视群臣,声音洪亮地宣布:

“朕意已决,命郑和再度统领宝船舰队出使西洋。然,此次使命不同以往!”他顿了顿,目光如电,“沿海倭患,屡剿不绝,癣疥之疾,久成心腹之患。

我大明水师,经年操练,船坚炮利,岂容跳梁小丑屡犯天威?

此次舰队,需携精兵强将,沿途清剿倭寇,犁庭扫穴,务必根除!”

此言一出,部分保守的文臣面露迟疑,但尚在可接受范围内。剿匪嘛,名正言顺。

然而,朱棣接下来的话,却让整个朝堂瞬间炸锅:

“此外,舰队北上,直指东瀛倭国!其国主纵容浪人为祸我大明,其心可诛!朕要尔等,扬帆渡海,踏平其巢穴,擒其伪王,将此岛国纳入我大明版图!”

“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啊!”

一位年老持重的御史大夫,颤巍巍地出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带着惊恐,“太祖高皇帝当年在《皇明祖训》中明言,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此乃祖宗之法,岂可轻废?擅启边衅,恐招天谴,耗损国力啊陛下!”

刹那间,整个大殿鸦雀无声。所有大臣都用一种混合着敬佩、怜悯和“你完了”的眼神看着这位老臣。

拿太祖皇帝压陛下?还是拿那个已经被当今陛下改得面目全非的“祖训”来压?这位仁兄,是多久没跟上朝廷的最新动态了?

果然,朱棣的脸色瞬间阴沉如水,他缓缓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盯着那位御史,声音冷得像冰:

“祖宗之法?哼!太祖皇帝当年定下‘不征之国’,乃是基于彼时国情!倭国远隔重洋,元朝征伐失利,国库空虚,民生凋敝,故而定此缓兵之策!”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雷霆之怒:

“然今日之大明,是何等气象?国库充盈,兵强马壮,船坚炮利!

更有上天眷顾,赐下良机,倭国弹丸之地,竟敢屡犯天朝,劫掠沿海,屠戮百姓,此等恶行,天人共愤!朕顺应天意,吊民伐罪,何错之有?

尔等食君之禄,不思为国分忧,反而抱残守缺,以虚文阻挠大计,是何居心?”

朱棣越说越气,最后厉声喝道:“将此迂腐之辈,拖出去!斩立决!以儆效尤!再有敢以‘不征之国’妄议朝政者,同罪!”

侍卫如狼似虎地上前,不顾老臣的哭喊求饶,将其拖出殿外。

片刻之后,一声惨叫传来,大殿内一片死寂,所有大臣都噤若寒蝉,深深低下头,再无人敢发一言。

朱棣环视四周,满意于这杀鸡儆猴的效果,沉声道:“郑和听旨!朕命你为征夷大将军,总领舰队及征倭事宜。

携最新打造之雷霆火炮船十艘,辅以战船百艘,精兵三万!

遇倭寇,尽数歼灭!至倭国,先礼后兵,若其负隅顽抗,给朕轰平他们的城池!务必将倭国金银矿藏,尽数掌控!

朕已得天启,知其国蕴藏金山银山,此乃天赐我大明之富源!”

“臣,郑和,领旨!定不负陛下重托!”郑和昂首出列,眼中燃烧着熊熊斗志。

这一次,不再是和平的宣慰,而是征服的利剑!

数月后,东海之上。

大明远征舰队,如同移动的山脉,劈波斩浪。新式的雷霆火炮船舰首高昂,黑洞洞的炮口散发着死亡的气息。

沿途遇到的倭寇小船,在巨舰和猛烈的炮火面前,如同纸糊一般,瞬间被撕成碎片,海面上漂浮着残骸和尸体,侥幸未死的倭寇惊恐逃窜,大明海军一路追击,将其据点连根拔起。

舰队终于抵达日本列岛。面对突然出现的庞然大物和前所未见的恐怖火力,当时的日本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持试图组织抵抗,但在大明舰队排山倒海的炮击和训练有素的陆军登陆作战下,所谓的武士军团不堪一击。

城池被轰塌,军队被击溃,抵抗迅速被瓦解。

郑和严格按照朱棣的旨意,在控制局势后,根据朱棣提供的“天启”位置,迅速找到了位于石见等地的大型银矿以及伴生的金矿。

消息传回,朱棣狂喜,立刻下令:就地开采!

于是,一场残酷而高效的殖民掠夺开始了。

被俘的日本武士、农民乃至贵族,都被戴上枷锁,驱赶到矿坑之中,在明军监工的皮鞭和刀剑下,进行着无休无止、毫无报酬的强制性劳动。

矿石被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由宝船舰队运回大明,迅速转化为支撑帝国扩张的巨额财富。大明,提前数百年,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白银时代”。

消息传回北京,朱棣在朝堂上放声大笑,将捷报和第一批运回的白银展示给群臣,豪气干云地说道:

“看见没有?这才是真正的‘宣威海外’!

这才是真正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该有的底气!

从今往后,我看谁还敢说我大明缺钱?谁还敢犯我疆土?”

满朝文武,皆呼万岁,再无一人敢提“不征之国”。

这一次的远征,不仅彻底解决了倭患,更为大明注入了强大的经济动力,朱棣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于那位从地府归来、洞悉未来的洪武大帝,和他那位决心超越历史的儿子。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永乐十七年。在来自未来的知识和强大经济实力支撑下,大明帝国如同一台开足马力的战争机器,在陆地和海洋上同时展现着惊人的力量。

陆上方面,永乐皇帝朱棣亲自挂帅,发动了针对北方蒙古残余势力的新一轮大规模征伐。

这一次,明军的面貌已焕然一新。军中大量列装了经过改良的火铳和轻型野战火炮,射程、威力和可靠性都远超从前。

朱棣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驱逐和威慑,他怀揣着超越汉武、真正实现“封狼居胥”的雄心,率领着这支混合了精锐骑兵和强大火器的钢铁洪流,同时更深入漠北。

战役过程堪称降维打击。蒙古骑兵赖以成名的机动性和冲击力,在明军严密的火器阵线面前损失惨重。

朱棣指挥若定,战术灵活,时而用火炮远程轰击敌军集结地,时而用火铳兵结阵防御,待敌军溃散后,再以精锐骑兵发起致命追击。

一路势如破竹,捷报频传。最终,朱棣如愿以偿,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刻石记功,宣告大明北疆的绝对霸权。这份功业,足以让任何史官为之浓墨重彩。而且他还把更远的地方拿下了,同时立了块碑,写上自古以来就是我华夏领土。

鉴于自己常年在外征战,朱棣将庞大的帝国内政事务,全权交给了太子朱高炽和日益成熟的皇太孙朱瞻基。

朱高炽经过多年减肥和理政锻炼,虽然体型依旧富态,但处理政务愈发沉稳老练,仁厚之名广传朝野。

朱瞻基则在祖父和父亲的刻意培养下,积极参与军国大事,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魄力,父子二人配合默契,确保了后方的稳定。

海上方面,则上演着更为传奇的一幕。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位本该安享“晚年”的老祖父,却根本闲不住。

他利用自己“已故”身份的便利,简单易容后,以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身份,加入了强大的大明海军舰队。

反正没有基层官兵和敌方将领认识他,他正好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儿子和孙子一同打造的这支无敌舰队。

朱元璋跟着舰队横扫东南亚海域,清剿海盗,开拓航路,甚至亲自指挥了几场针对不服王化的南洋土邦的小规模登陆战。

他丰富的战争经验和狠辣的作风,让海军将领们又敬又畏,只以为是朝廷秘密启用的某位退隐名将。

看着巨舰乘风破浪,炮火轰鸣,将敌人打得抱头鼠窜,朱元璋心中充满了久违的征战快感和对大明强盛的自豪。

他时不时还会给朱棣写信,点评海军战术,提出改进意见,让朱棣哭笑不得又受益匪浅。

永乐十七年秋,朱棣带着赫赫战功,班师回朝。狼居胥山的荣耀让他志得意满,但多年的征战也让他感到了一丝疲惫。

看着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的儿子和孙子,他心中关于继承人的最后一丝忧虑也放下了。

回到北京后,朱棣特意去东宫看望了孙媳妇胡善祥。这些年,胡善祥与朱瞻基感情和睦,将东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贤惠之名宫中皆知,朱元璋和张氏对她都十分满意。

朱棣越看越觉得,是时候了。

他秘密取出了那个珍藏多年的小瓷瓶——生子丹。

“善祥,”朱棣将胡善祥召至近前,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你与瞻基成婚数年,夫妻恩爱,朕心甚慰。如今朝廷内外安稳,朕也老了,想早日抱上曾孙。此乃宫中秘药,于身体有益,你且服下,也好早日为皇家开枝散叶。”

胡善祥心中一动,她早已从太子妃和皇太孙隐约的暗示中,猜到自己的使命非同一般。

她恭敬地接过丹药,没有多问,依言服下。丹药入口即化,一股暖流涌向四肢百骸,感觉十分舒适。

朱棣看着胡善祥服下丹药,满意地点点头。他这么做,一方面确实是年纪大了,想享受天伦之乐。

另一方面,也是给朱瞻基再上一道紧箍咒——曾孙子即将到来,你小子更得给我安安分分,把心思都放在江山社稷上!

消息很快传到了朱瞻基那里。朱瞻基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祖父的深意。他既感到一丝压力,也有一份期待。

他深知这个孩子对未来大明的重要性,暗暗发誓,定要做一个配得上这孩子的父亲和君主。

地府中的苏小蕊,通过光幕看到胡善祥终于服下了“生子丹”,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最关键的一步已经完成,接下来,只需等待瓜熟蒂落。

她很好奇,这个承载着如此多期望的孩子,在这个被大幅改动的时间线里,将会拥有怎样的人生?

而大明王朝,在经历了陆上封狼居胥、海上殖民扩张之后,又将迎来怎样的未来?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3540/4363942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