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问鼎青云路 > 219

219


陆沉远上任区长三个月,老城区的改造方案终于通过了市里的审批。

方案很简单。拆除违建,修缮老街,保留历史建筑,引入文创产业。不搞大拆大建,不搞面子工程,一切以居民需求为先。

但执行起来并不容易。

老城区有十三条街道,四万多户居民,其中三分之一是租户。拆违涉及利益太多,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群体事件。

陆沉远决定先从最难的地方入手。

云龙街是老城区最破败的一条街,也是违建最严重的地方。街道两侧的老房子被加盖了无数层,有的甚至搭到了对面楼上,形成一个个黑暗的通道。

这里住着两千多人,大部分是外来务工者。房租便宜,环境恶劣,消防隐患极大。

陆沉远带着工作组进驻云龙街。

第一天,他挨家挨户走访,记录每户的情况。谁是房东,谁是租户,违建是什么时候搭的,有没有营业执照,家里几口人,收入多少。

数据很快汇总上来。云龙街的违建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涉及三百多户。其中一百二十户是自住,一百八十户是出租。

拆违的难点在于补偿。

按照政策,违建不予补偿。但如果不给补偿,这些人就会闹事。给了补偿,又会开先例,其他街道的违建户也会效仿。

陆沉远想了一个办法。

他把违建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纯粹的违法建筑,比如占用公共空间搭建的棚屋,这类必须无条件拆除。第二类是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八九十年代因为住房紧张加盖的阁楼,这类可以酌情给予少量补偿。第三类是近十年新建的违建,这类不予补偿,但可以帮助联系廉租房。

方案报到市里,很快获得批准。

拆违开始了。

第一天就出了问题。一个叫刘大海的房东,在云龙街有三栋楼,全是违建。他不肯拆,还纠集了一帮人堵在区政府门口。

陆沉远没有报警,而是亲自去见刘大海。

刘大海五十多岁,光着膀子,满身横肉,一看就是地头蛇。

“陆区长是吧?”刘大海叼着烟,“我听说过你,年轻有为。但你别以为我怕你。我这三栋楼,是我爹留给我的,凭什么说拆就拆?”

“你爹留给你的是老房子,不是违建。”陆沉远说,“违建是你后来加盖的。”

“那又怎么样?我加盖了二十年,你们都没管过。现在突然要拆,凭什么?”

“凭法律。”陆沉远说,“违建就是违建,不管存在多久,都要拆。”

“我不拆。”刘大海把烟头扔在地上,“你要是敢动我的房子,我就敢闹。”

陆沉远看着他,突然笑了。

“刘大海,你知道你这三栋楼,一年能赚多少钱吗?”

刘大海一愣。

“我查过了。”陆沉远说,“你这三栋楼,一共四十二间房,每间月租五百,一年租金二十五万。扣掉水电和维修,你净赚二十万。”

“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陆沉远说,“你这三栋楼,消防不合格,结构不安全,随时可能出事。一旦出事,你要负刑事责任。到时候别说二十万,你连自由都没了。”

刘大海的脸色变了。

“但我可以给你一个机会。”陆沉远说,“你主动拆除违建,我帮你申请廉租房,让你的租户有地方住。你自己的老房子,我们会帮你修缮,修好了你可以继续住,也可以出租。这样算下来,你一年还能赚个十来万,而且合法合规,不用担惊受怕。”

刘大海盯着陆沉远,半晌没说话。

“你给我三天时间考虑。”他最终说。

“可以。”陆沉远说,“但只有三天。”

三天后,刘大海主动联系了区政府,同意拆除违建。

有了刘大海这个先例,其他违建户也陆续配合。一个月内,云龙街的违建全部拆除。

街道变宽了,阳光照进来,整条街都亮堂了。

陆沉远趁热打铁,启动了老街修缮工程。

云龙街有十几栋民国时期的老建筑,都是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很有历史价值。但这些建筑年久失修,有的已经成了危房。

陆沉远请来了省里的古建筑专家,制定了详细的修缮方案。修缮过程中,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不改变原有结构,不使用现代材料。

工程进展很慢,但效果很好。

半年后,云龙街的老建筑焕然一新。青砖依然是青砖,灰瓦依然是灰瓦,但整体风貌比以前好了十倍。

陆沉远开始引入文创产业。

他联系了几家文创公司,邀请他们来老城区考察。这些公司看中了云龙街的历史氛围,决定在这里开设工作室、咖啡馆、书店。

租金不高,但要求严格。不能破坏建筑原貌,不能扰民,必须符合老城区的整体风格。

第一批入驻的有五家公司。一家做手工艺品,一家做独立书店,一家做咖啡馆,还有两家做设计工作室。

这些店开业后,云龙街的人气慢慢起来了。周末有游客来逛街,拍照,买东西。老街的居民也觉得新鲜,经常过来看看。

陆沉远没有急着扩大规模,而是先把云龙街做成样板。

他知道,老城区改造是个长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只有把第一条街做好了,其他街道才会跟进。

但问题还是来了。

云龙街火了之后,房租开始上涨。原本五百一个月的房子,现在涨到了一千五。很多老租户住不起了,只能搬走。

陆沉远意识到,这是城市更新的通病。改造带来了升值,但也带来了驱逐。如果不加控制,老城区会变成富人的游乐场,原住民会被赶走。

他必须想办法平衡这个矛盾。

陆沉远召集了规划局、房管局和街道办的负责人,开了一个专题会。

会上,他提出了一个新政策。

老城区的房租涨幅,每年不得超过百分之十。对于低收入家庭,政府提供租金补贴。对于历史建筑的租户,优先续租权。

这个政策遭到了一些房东的反对。他们觉得,房子是自己的,凭什么不能涨价?

陆沉远没有妥协。

他在区政府的网站上发布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老城区属于谁》。

文章里,他写道:老城区不是某个人的,也不是某个集团的,而是所有东江人的。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也承载着四万多居民的生活。我们改造老城区,不是为了让它变成旅游景点,而是为了让它变得更宜居。如果改造的结果是把原住民赶走,那这个改造就是失败的。

文章发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

市委书记专门打电话给陆沉远,表示支持。省里的媒体也报道了这件事,称赞东江市的老城区改造模式。

房东们的反对声音小了下去。

陆沉远继续推进改造。

云龙街之后,他又启动了另外三条街道的改造。拆违、修缮、引入产业,一步步来,不急不躁。

一年后,老城区的面貌彻底改变了。

违建没了,街道宽了,老建筑修好了,文创产业起来了。更重要的是,原住民大部分还在,他们的生活反而比以前好了。

陆沉远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省里的领导来老城区视察,对改造成果非常满意。市里准备把老城区的经验推广到其他区县。

但陆沉远没有骄傲。

他知道,老城区的改造只是开始。东江市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工业污染、交通拥堵、教育资源不均、医疗设施落后,每一个都是硬骨头。

而且,他也知道,自己树敌太多。张副部长倒了,但他的人还在。泰和投资垮了,但类似的资本还有很多。这些人不会善罢甘休,迟早会找机会报复。

果然,麻烦很快来了。

一天晚上,陆沉远正在办公室加班,突然接到南婉的电话。

“沉远,出事了。”南婉的声音很急,“有人在网上爆料,说你在老城区改造中收受贿赂,金额超过两百万。”

陆沉远一愣。

“什么时候的事?”

“就在半小时前。”南婉说,“爆料的人自称是云龙街的拆迁户,说你在拆违过程中,收了刘大海二十万,还收了其他几个房东的钱。现在网上已经炸了,很多人在转发。”

陆沉远打开电脑,登录微博。

果然,一条名为《东江区长陆沉远涉嫌受贿》的帖子,已经被转发了上万次。

帖子里,爆料人详细列举了陆沉远收受贿赂的时间、地点、金额,甚至还附上了几张转账记录的截图。

陆沉远仔细看了那些截图。

转账记录是真的,但收款人不是他,而是一个叫陆远的人。

这是个圈套。

有人伪造了一个和他名字相似的账户,然后让刘大海等人把钱转到这个账户上,再截图爆料。

陆沉远立刻给刘大海打电话。

“刘大海,有人让你给我转钱?”

“陆区长,我没有啊。”刘大海的声音很慌,“我真的没给你转过钱。”

“那网上那些转账记录是怎么回事?”

“我不知道啊。”刘大海说,“我确实转过钱,但那是有人说要帮我办廉租房,让我先交押金。我当时以为是你们区政府的人,就转了。”

“对方是谁?”

“我不认识。”刘大海说,“他说他是区政府的工作人员,但我没见过他。”

陆沉远挂断电话,脸色阴沉。

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陷阱。对方先用假身份骗刘大海等人转账,然后截图爆料,制造陆沉远受贿的假象。

虽然这个陷阱很粗糙,只要调查就能查清楚,但在网络时代,真相往往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一印象。

一旦舆论发酵,即使最后证明清白,陆沉远的名声也会受损。

陆沉远必须尽快澄清。

他立刻给市纪委打电话,要求立案调查。同时,他让区政府的宣传部门发布声明,说明情况,并公布了自己的银行账户,接受公众监督。

但网上的舆论已经失控了。

很多人不相信陆沉远的澄清,认为他是在狡辩。还有人翻出他以前的新闻,说他年纪轻轻就当上区长,肯定有背景,有猫腻。

更有甚者,有人开始人肉陆沉远,把他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都曝光了。

陆沉远的手机被打爆了。有人骂他,有人威胁他,还有人说要去他家闹事。

陆沉远关掉手机,坐在办公室里,盯着电脑屏幕。

他知道,这是对方的反击。张副部长虽然倒了,但他的人还在。他们要毁掉陆沉远,让他身败名裂。

但陆沉远不会认输。

他打开电脑,开始整理证据。转账记录、通话记录、监控录像,所有能证明自己清白的材料,他都整理出来,提交给市纪委。

同时,他让公安局介入调查,追查那个假冒他名字的账户。

调查进展很快。

公安局查到,那个假账户是在一个月前开设的,开户人用的是假身份证。转账的钱最终流向了一个境外账户,无法追查。

但公安局找到了一个关键线索。

开户时,银行的监控拍到了开户人的脸。虽然对方戴着口罩和帽子,但通过技术手段,还是还原出了大致的相貌。

陆沉远看到那张脸,愣住了。

那是张明,林正风的前秘书。

张明不是已经被判刑了吗?怎么会出现在银行?

陆沉远立刻联系了监狱。

监狱方面证实,张明三个月前因为表现良好,被批准保外就医。但保外就医期间,他失踪了。

陆沉远明白了。

张明根本没有生病,保外就医是假的。有人动用关系,把他弄出来,让他继续做脏活。

而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张副部长的残余势力。

陆沉远把这个线索报告给了省纪委。

省纪委立刻成立专案组,对张明的保外就医进行调查。很快,他们查出,批准张明保外就医的,是监狱的一个副监狱长,而这个副监狱长,正是张副部长的老部下。

案子越查越大。

专案组顺藤摸瓜,又查出了十几个和张副部长有关的人。这些人分布在各个部门,有的是领导,有的是中层,有的是基层干部。他们形成了一个隐秘的网络,即使张副部长倒了,这个网络依然在运转。

省委震怒了。

省委书记亲自批示,要求彻查到底,绝不姑息。

一场更大的风暴,在东江市上空酝酿。


  (https://www.yourxs.cc/chapter/5426593/43250372.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xs.cc